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公共知识分子参与新闻舆论监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公共知识分子(publicIntellectual),近年逐渐成为讨论热点。一般认为,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学者亚格比,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版的《最后一个知识分子》中宣称,美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死亡,最后一代是二十年代出生的,被称为“公共知识分子”,即面对公众发言,为公众写作。①结合目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存在现状,我想所谓公共知识分子,就是那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公众关心的政治、社会和意识形态等热点问题在各种公共媒体和讲坛上发表评论的知识分子”。自“非典”、“孙志刚事件”、“黄静事件”发生以来,知识分子在媒体上论政立言,…  相似文献   

2.
草根新闻评论是相对于主流新闻评论和"公共知识分子"的精英新闻评论而言的,它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充满着平民气息,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草根新闻评论能在当今社会中兴起并且快速发展,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草根新闻评论促使理性公民形成,同时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病,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解决,面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现象,基于情感的判断会使民众容易发牢骚,愤世嫉俗或灰心丧气,而理性公民会基于理性思考,客观看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公共知识分子”与媒介知识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国 《新闻界》2007,(1):45-46,28
一、“公共知识分子”1987年,美国哲学家雅各比在《最后的知识分子》一书中最早提出“公共知识分子”概念,认为真正的知识分子应当立足专业,放眼天下,用自己的言行和创作参与社会运转,并呼吁富有社会责任感,勇于充当引路人的公共知识分子出现。  相似文献   

4.
文艺评论是报纸副刊上常见的一种文体。这里要谈的,不是文艺评论系统的知识,而是自己对文艺评论写作的一些实践感受。第一,文艺评论是什么? 教科书上有一个文艺评论大体的定义,比如:“文艺批评是对文艺作品的评价,它向社会描述和解释作品、作家和文艺现  相似文献   

5.
报纸新闻评论的转型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表现:一、报纸评论的地位变迁与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总体命运紧密相连,新闻评论作为报纸的"旗帜"和"喉舌",有过发挥巨大社会影响的辉煌历史,也经历过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之后无可奈何的边缘化时期。九十年代以后,新闻评论虽然已逐渐从此前评论过度政治化所导致的公信力低谷中恢复,但总的  相似文献   

6.
贺小玲 《今传媒》2012,(11):51-53
新闻评论于报纸,譬如新闻节目于电视,是媒体水平和专业精神的体现。在新媒介环境下,报纸新闻评论越来越重视时效性。而媒体对时效性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时间性。时间性重于理性,则造成了报纸新闻评论质量整体下降。"青年话题"和"人民时评"分别是《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的评论版和评论专栏,通过对它们的调查能管窥报纸新闻评论时效性的现状,也能提醒报纸媒体正确理解时效性,扬长避短,抓住新闻评论的本质意义,树立专业形象。  相似文献   

7.
网络论坛和报纸评论的互补与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年轻的网民可能从未读过报纸上的评论员文章,但却可能是某个论坛的常客;可能从未给报纸写过"读者来信",但却可能是网络论坛里极具号召力的"意见领袖"。今天,在新闻评论领域内,报纸仍毫无疑问地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网络络言论也逐渐在其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网络论坛与报纸评论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又该怎择实现和谐共生?这是业界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网络论坛与报纸评论的互补1、即时与及时、畅际欲言与权威导向的互补比起报纸评论,即时性是网络评论的一大优势,往往新闻事件一发生,几小时甚至几分钟之内,网上就开始有人发表观点和看法,这就是网络评论的即时性。即时性的网络评论对报纸评论的补充显而易见。畅所欲言是网络论坛的另一个鲜明的特点。许多言论,有思想,有见解,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现实中的许多重大问题、焦点问题、热点问题都在论坛中得到了积极的讨论。有人把人民网"强国论坛"经常讨论的主题作了排名,排在前几位的是,中美关系问题、台湾问题和腐败问题等。然而,网络论坛的到来,并  相似文献   

8.
现代传媒与大学及科研所成为型塑社会价值与方向的中心结构,教育界、科学界与传媒界的知识分子已构成中国前所未有的战略性阶层。知识分子与现代传媒在承担公共责任、建造公共空间方面具有显著相似性,奠定两者的联姻基础。知识分子与现代传媒互为发展支撑,共同推动公共空间的建构,但知识分子与现代传媒在发展逻辑和价值目标上存在冲突,导致知识分子"公共越多,知识越少",主体性日渐丧失。面对逻辑上的碰撞和目标上的冲突,知识分子和现代传媒有三种路径可选择:一是冲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在报纸版面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在传媒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时期,报纸面临着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如何吸引读者眼球以及培养自己的忠实读者?综观当今的各大都市类报纸,新闻报道"以受众为中心"已经是平常事,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报纸的评论也逐渐体现出贴近受众的特点,本文以<南方都市报>的评论为例,剖析它的评论特点,从而对都市报评论的公众意识做一研究.  相似文献   

10.
"理想国"一词源于古希腊哲学大师柏拉图的哲学著作名称。书中描述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同样为读者勾勒了一个精神的彼岸——"理想国"沙龙。这里有传统知识分子的传道授业、有先锋知识分子的含情批判,以及游走在社会和政体之间的公共知识分子的严谨辨析。它的确为我们提供了想象的另外一种可能。本期"广角沙龙"再现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25周年暨人文理想国文化沙龙之首场——"大学·人文·出版",嘉宾汇集了张铁志、张信刚、章诒和、贺卫方、小宝、熊培云活跃于海峡两岸暨香港的一流研究者、时评人。他们对大学、人文、出版以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草根新闻评论是相对于主流新闻评论和"公共知识分子"的精英新闻评论而言的,它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充满着平民气息,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草根新闻评论能在当今社会中兴起并且快速发展,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类型报纸的新闻报道有不同的角度,不应该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党报有党报的报道方法,专业报纸有专业报纸的报道重点,政协机关报当然也有自己的报道角度,这个角度首先就是要有“政协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体现政协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二是体现政协委员的呼声与社情民意的结合;三是体现政协提案与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的结合。一、体现政协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  相似文献   

13.
苏苇 《新闻采编》2006,(2):21-22
“公共知识分子”近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钟南山,万人齐暗中第一个向媒体披露“非典”疫情;吴敬琏,坐镇央视《对话》批揭“基金黑幕”;许志永、俞江、滕彪三位青年法学家,有感于孙志刚事件而上书人大常委会,请求对收容谴送制度的违宪审查,更有众多专家学者在报纸、电视台开设专栏,或发表自己对某类事件的看法,或向社会提出意见或建议……。“公共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已吸引了媒体较多的注意。其重要性已经初现端倪。当然,“公共知识分子”也引起了诸多争议,尤其在2004年秋季《南方人物周刊》评出了“影响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50人”后,更是引发了社会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4.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的灵魂。这话点出了评论在报纸上的重要地位,的确不是夸大之辞。历来报纸的评论,如社论、评论员文章等重要评论,总是被看作代表着报纸的主张和倾向。因此,无论是哪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报纸,没有不重视评论的。 系列评论是评论的有机整合。在内容上,每篇评论在系列评论中心主题的统帅下,围绕一个分主题而展开。在容量上,每组系列评论起码要有两篇评论,有的多达一二十篇评论。在难度上,组织系列评论要比安排单个评论难得多,特别是确立分主题很不容易。 为什么要组写系列评论呢? 一是有利于对重大问题、重…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在媒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西方传媒界,著名报人普利策把评论比作"报纸的心脏",这一比喻集中代表了他们对评论在媒体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邓拓曾从政治上强调评论对于报纸的重要性.他以社论作比说:社论是表明报纸政治面目的旗帜,报纸必须有了社论才具有完全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两个月前,在湖南红网举办的时评研讨会上,主办方提出的议题之一是:"微时代如何做更专业的评论".我当时应邀作为作研讨会的主持人,抛砖引玉,对于论题中的"专业"一词,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我也想在这个探讨评论教学的专栏中总结一下我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粗浅的看法.新闻评论有没有"专业性"?当代评论需要不需要"专业性"?如果有,并且需要,那它究竟是什么意义上的"专业性"? 首先,我觉得,"专业性"这个问题,是一个反映当代中国新闻评论或者说观点表达现象的一个真实问题.也就是说,人们确实会感觉到这个时代在大众媒体上传播的评论文章中有一些明显的"专业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新闻评论呈现出一些新态势:报纸评论由专栏化向言论版扩张,网络评论有力拓展言论尺度,评论作者形成"四位一体"格局,原先的评论规格、结构、比重被颠覆,时效性增强,由价值判断转向事实判断、专业判断.未来日报将逐渐消亡,新闻评论整合到网络平台,网络"多媒体评论"将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是体现一张报纸政治倾向、政治面貌的旗帜.怎样才能写好评论?从我们的实践来看,有几个关系问题需要解决好."受命作文"与"有感而发"报纸上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或短评等,不管是评论当前重大政治问题,还是评论某个新闻事件,总是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联系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实际,针对干部群众中的现实思想和难分难解的问题,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进行分析、评论、说理,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一篇好的评论,为党、为人民立言,  相似文献   

19.
公共精神是社会成员在主观上对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规范的认可和人们在客观行动上的遵守、执行.它促进了一个社会的成熟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也是衡量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新闻评论是公共领域中公民发表意见和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是直接表达与沟通的一种重要载体.它作为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要肩负起培植公共精神的重要使命.本文从如何选择新闻评论的论题出发,以<南方周末>的"方舟评论"为例,讨论新闻评论如何更有效地培植和发扬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20.
敢开第一腔近年来,新闻改革的呼声很高.报纸评论的改革,理所当然是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从中央报纸到地方报纸,从党的机关报到各种专业报纸,这几年来都在注意改进评论工作,那种"假话、大话、空话、长话、套话""五话闹文"的评论已经越来越少,越来越成为广大读者所厌恶的过街"老鼠".这是令人欣慰的.但是,要真正提高评论质量,使我们的评论都能讲真话、实话、新话、短话,讲精辟的话、引人入胜的话,那还得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同任何改革一样,报纸评论的改革贵在创新.新闻、新闻,就要力求一个"新"字嘛!报纸评论是新闻评论,当然也要求新,这是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