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电视栏目剧吸收了其他电视节目形态的优点,并运用了电视的多种传播手法,是一种较为综合的电视节目。《雾都夜话》、《绝对故事》、《本塘第一剧》、《经视故事会》、《教子故事会》等一批节目都保持了较高的收视率,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好评。  相似文献   

2.
新周刊、新浪网、激动网联合进行了一项“2000中国电视调查”,央视《幸运529和《开心辞典》存最佳电视节目排行榜中拿下多项第一。有的评论家说它们“成功营造电视与观众的兴奋点”.“成为中国电视娱乐浪潮集大成者”。应该说.作为一种独立的电视节目形态,以央视“幸运529和《开心辞典》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3.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当今社会比较"火爆"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在西方国家被称为电视"脱口秀"(talk show),是一种由主持人邀请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平等民主气氛中展开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本文试图从江西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政策面对面》栏目的统筹、策划、制作入手,探讨如何从节目前期充分介入,把控谈话类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4.
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社会活动进行电视现场直播(录播)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最初这种节目只是把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社会活动搬上屏幕,后来,电视工作者开始有意识地、主动地策划这种活动型节目。《电视节目活动化的实践与思考》一文系统地论述了这一节目形态的演绎过程及其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杨雄 《新闻传播》2009,(8):68-68
电视栏目剧是中国具有鲜明本土文化特点的一种崭新电视节目形态。本文对浙江媒介市场中的电视拦目剧《本塘第一剧》现有的优劣特征、文化语境、未来发展进行了简要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口述历史”原本是史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后经电视媒体的改造和拓展,逐步成为一种全新的电视节目形态。《“口述”的力量》一文,对目前“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存在的优,缺点以及历史价值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减压阀:电视娱乐节目--电视节目形态研究之一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发表一组关于分析电视节目形态的系列论文,这是作者朱羽君、殷乐正在进行的课题《对电视的生命感悟》中较为重要的部分。 《对电视的生命感悟》是作者对电视在人类媒介发展中的动态观望。作者认为,媒介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演进息息相关,电视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生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人类生命轨迹中极具活力的一部分。对电视的理解和认知,本质上应是一种生命的感悟。探寻电视节目形态独有的生命轨迹,必将使我们对电视乃至未来媒介的发展有一个更为本质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谈话类节目是电视节目中的一种重要形态.现在,在西方国家,电视谈话节目己成为电视节目的主要形式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电视谈话节目曾经风靡我国,从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开始,到在1996年开播的《实话实说》,在全国掀起一阵"谈话旋风",其表现为:一方面,各地方电视台纷纷开办谈话节目如黑龙江电视台的《北方直播室》、广东电视台的《岭南直播室》等;另一方面,谈话的方式也渗透到许多新闻、娱乐、纪录片节目中.  相似文献   

9.
生活的成长     
《生活》栏目创办就要三周年了,只有对《生活》的成长做清醒的回顾和反思,才便于未来更好的成长.像许多电视栏目一样,在成长过程中,《生活》有成长的烦恼,也有成长的快乐。《生活》栏目在三年的时间里,将近800期节目呈现在观众面前,但隐藏在《生活》背后的故事却不为更多的人所知,把这些发生在背后的故事告诉人们是件有意义的事。《生活》是一个电视杂志性栏目,用三年的时间创造了一种电视节目的新样式——电视经济生活服务类节目形态,拓展了电视经济类节目的视野,提升了电视经济类节目的品格,丰富了电视经济类节目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
电视栏目剧是中国具有鲜明本土文化特点的一种崭新电视节目形态。栏目剧的出现,拓宽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形态领域,也标志着中国电视传统话语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一种电视节目形态的出现与发展轨迹总是一个传媒与社会互动的过程。在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出现也许要向上追溯几十年时间,但其真正成为一种为众人所关注、并且能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的电视节目形态则是80年代以后的事情。在我国,从1996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实话实说》至今,谈话节目已渗透于时政、体育、文艺等各类节目中,各级电视台也相继推出了一批谈话栏目,如河南电视台的《周末沙龙》,湖南电视台的《有话好说》,重庆电视台的《龙门阵》等等。谈话节目令人瞩目的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谈话节目所凸现的人文关…  相似文献   

12.
王俊峰 《新闻战线》2015,(5):223-224
以电视节目为主要形态的传媒产业成为了时下最具影响力的媒介产物,电视节目以新颖的表现内容、独特的表达方式对各类产业、事物进行表达;将传统体育与电视节目进行融合发展,是促进电视产业与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措施,《武林大会》恰恰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本文通过对《武林大会》节目的策划特点进行深度剖析,为我国传统体育电视类节目的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周毅 《新闻界》2007,(1):84-84,76
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形态迅速发展,很快成为波及全国的一股风潮,这就是用方言来主播或主演的电视新闻栏目、电视谈话栏目和电视栏目剧,我们姑且称之为“方言电视”。对于这几种电视节目形态,无论是电视业界还是理论界都给予了高度关注。笔者在此拟对“方言电视”进行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发展现状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是以情感故事、调解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是一种纪实性电视节目。高鑫在《电视纪实作品创作》一书中指出,这种电视节目"运用自然朴实的方法,真实的报道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注重采访拍摄的方式,保持形声一体化的表形结构,记录具有原生形态的生活内容。通过对生活情状、文化现象或历史事实的记录,揭示生活本身具有的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15.
电视益智节目,是指以智力竞猜和知识问答为主要环节的电视节目,是最早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1938年英国BBC播出的《拼写蜜蜂》被认为是电视益智节目的发端,1981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开创了我国益智节目的先河。益智节目开播三十多年来,无论是节目形态、功能诉求还是背后映射的电视环境、承载的电视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笔者希望通过对我国益智节目历史和现状的梳理,思考其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世界各国的电视节目中,电视访谈节目是目前非常流行也较受观众欢迎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在西方国家,电视访谈类节目被称为"脱口秀"(talkshow)。而我国访谈节目起步较晚,1993年上海台的《东方直播室》是我国最早的电视访谈节目。如今,从中央电视台到地  相似文献   

17.
由天津市广播电视局研究室主任编辑杨斌著的《把脉嘉宾──电视节目嘉宾现象透视》一书已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这是杨斌继《电视幽默论》、《电视广告的潜信息》、《电视幽默论纲》后的第四部电视理论专著。该书就目前渐趋清晰和明朗的嘉宾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从嘉宾的起源、定位、选择、魅力、素质、特点、表现与表现力、组成形式到嘉宾现象的现状、各种类型节目中嘉宾的形态、构成等都进行了分析。作者的文风轻松幽默,别具一格,对媒介批评做了有益的尝试。《把脉嘉宾──电视节目嘉宾现象透视》一书出版  相似文献   

18.
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是电视人采用谈话节目的方式,向观众普及健康知识、介绍养生保健常识、倡导健康理念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以其科学性、服务性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央电视台二套的《健康之路》,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养生堂》以及湖南卫视新近开办的《百科全说》等节目。节目中或邀请医学专家讲述常  相似文献   

19.
电视散文属于一种独立的电视节目形态,其重要特征在于审美性。在当下的电视节目竞争下,电视散文正呈现式微之势。因此,需要结合电视发展的新特点重新定位电视散文,电视散文的创作也需要主动借鉴各种电视节目中新的元素,通过不断的借鉴和吸收,让电视散文这种节目形态重新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20.
陈剑 《传媒》2017,(18)
电视综艺节目是近几年我国电视市场发展较快的一种节目类型,它满足观众休闲娱乐的文化需求,在市场的推动下实现了较快发展.国内如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等地方频道,走在综艺类节目的前沿,引领国内电视节目的发展.无论在电视节目理念还是节目形态上,都为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和新路径.电视真人秀节目作为综艺节目的重要类型,近几年迅速发展,成为电视综艺节目的一匹黑马.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煽情化、低俗化和庸俗化的倾向,有的制造噱头博取观众眼球,甚至为了打动观众不惜编造故事,这不利于电视综艺节目本身良好生态环境的打造,也不利于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江苏卫视斥资引进的《中国好声音》节目,一改常态,回归音乐本身,而不是对选秀者个人的过度关注.这种新模式,使节目一经播出,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成为我国近年来引进国外版权进行本土化改造的成功典范.那么,作为标杆性的电视节目,其如何运作与实施,如何引领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值得国内电视节目制作者借鉴.由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栏目组编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的《梦工厂:音乐电视真人秀节目运作秘籍》一书,以《中国好声音》栏目组的内部视角,为我们第一次全面呈现出《中国好声音》的筹备和运作机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全面的内部资料,也使得该书成为研究综艺节目发展的重要作品.全书从《中国好声音》节目的版权引进,到如何寻找导师和学员,如何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