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国运 《新闻窗》2012,(3):38-39
媒体对消防进行舆论监督,有利于消除火灾隐患,增强消防督查透明度,提高消防执法能力和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新闻舆论监督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人民群众通过新媒体对消防安全工作、消防执法部门和消防执法人员进行舆论监督。另一方面是指人民群众和消防执法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消防安全环境,特别是对涉及到消防安全违法违章行为、重大火灾隐患以及公共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使用等进行的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2.
思考之一: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党务、政务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施的一种民主监督。舆论监督所以有一定的威力,是因为它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参政议政的一条重要渠道,是因为它具有公开、透明的特性。但要看到,舆论监督是一种权利对权力的监督,它随时可能受到行政的干预、非理性的冲击、旧观念的束缚,社会各个层次的承受力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承受力,都可以直接制约着舆论监督的开展。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起步不久的今天,在新闻法没有出台之前,舆论监督的作用不能不受到一些人为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在本质上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监督,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对人民群众广泛监督的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舆论?什么是舆论监督? 舆论就是公众的意见或言论。是利益相同、认识相近的相当数量的人的议论或意见。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道义的、精神的力量。在我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也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社会的监督。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的意志和情绪,人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反映出来,形成舆论,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与考虑,就是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5.
程军祥  刘虹 《新闻知识》2001,(Z1):12-13
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在中央电视台写下四句话赠给《焦点访谈》栏目的编辑记者们:“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并要求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都支持舆论监督,这是对舆论监督的鼓励和有力支持,引起了新闻界和各级领导干部对舆论监督的新重视。 所谓对政府的舆论监督,是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政府、社团和机关部门中的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和建议,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的社会监督活动。它是当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制约机制,具有保障社会良性运转的作用。现在舆论监督的内容已经涉及与人民生活有…  相似文献   

6.
刘君毅 《新闻界》2000,(5):74-74
在新闻报业中崛起的老年报,如何正确开展舆论监督,以撑出一片新天地,这是我们亟待从理论和实践上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论、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它是实现党的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的有效途径,也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是对行政机关、经济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言行进行监察和督促。看看是否符合国家法规和工作纪律,是否符合党的要求、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自主性的社会舆论不同,具有显著的原则性。指导社会主义舆论监督的三项基本原则是:人民利益原则;真实性原则;平等原则。它是健康地实施舆论监督的必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包括新闻民主权利,这种新闻民主权利属于全体人民群众而不仅仅属于新闻工作者,是社会调控舆论监督的重要基因。 1、人民利益原则:舆论监督的出发点与归宿 1842年4月,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中,尖锐地揭示了唯心主义者极力掩饰的一个简单道理:“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同年11月,恩格斯在考察英国社会经济状况时,认识到阶级冲突的基本成因是物质利益。对物质利益的研究,是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唯物史观的重要契机之一。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形式.它作为一种普遍平等权利,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有效手段.群众进行舆论监督的形式很多,新闻舆论监督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形式。新闻传播具有公开性、及时性、广泛性、权威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鲁兰洲 《新闻实践》2005,(12):16-17
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个重要方面,是社会民主的重要环节。新闻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主体。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监督在本质上并不是新闻媒体的监督,而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事务的监督。这种监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的条件下,舆论监督在揭露腐败、违法犯罪和社会不良现象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0.
王文  小明 《新闻前哨》2003,(12):55-56
就社会功能和作用而言,舆论监督不仅是对社会上各种落后、丑恶现象的揭露和批评,更是广大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途径。它与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等方式一道,共同构成民主法制社会完整的监督体系。实施舆论监督,是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的舆论监督法律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 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关于加强舆论监督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的许多法律、政策、规范性文件,均不同程度地规定了公众的舆论监督权利。本文将探讨我国现有的舆论监督法律制度,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舆论监督法律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舆论监督的涵义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传播媒体对国家、社会公共生活进行评论、批评以表达意见和建议。这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它的宪法根据在于: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人民应该有权监督国家权力的行使是否得当。人民监督国家的途径有多种,例如通过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类电视深度报道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以及它有什么特性,如何更好地运用舆论监督类电视深度报道来反映和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这是在舆论监督类电视深度报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传播媒体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对社会权力(包括权力机构别个人),公共政策进行评价与监督。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功能多样化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一种民主的理念,是言论自由的表现.是现代国家民主政治的标志之一。舆论监督的实质是将国家事务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将党和政府的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将从事国家管理的公民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它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力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4.
加强舆论监督,是党报的重要工作职能。近年来,新闻舆论监督报道在党报版面占有的比重有显著提高,成为实施舆论监督的重要途径。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沟通的桥梁;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和社会现象进行评说的渠道;是增强党报权威性、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疑难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但舆论监督只是正面宣传的一个补充,其目的不是揭人之短,而是督促相关当事方合法、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对舆论监督尺度的把握、倡导的观点和报道的立场至关重要,只有勇于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把握客观平衡度,保证大众话语权的公正和平衡,才能收获公众满意度,从而提高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报道以大量事实来揭露腐败、抨击邪恶,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针砭贪官污吏的丑行。人们喜欢看舆论监督报道,媒体也因此提高了权威性、指导性、战斗性、可读性。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的监督,是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一种形式。新闻舆论监督作为媒体重要职能之一,新闻工作者应拿起舆论监督的武器,旗帜鲜明地揭露社会丑恶,批评不良风气,弘扬正气,并且发挥新闻舆论监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是社会大众通过新闻媒体同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相斗争的一种手段。它实质上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舆论监督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党报权威地位的重要基础。通过舆论监督政府及全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传媒政治功能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媒对社会的监督。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要正确处理好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舆论监督与社会效果,监督权利的主体与监督权利的代言人四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闻舆论监督实际上是人民群众借助于新闻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行为进行的民主监督。它通过媒体特有的公开性,对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行业不正之风和其他事实进行报道,从而起到揭露鞭挞丑恶和弘扬正气的目的。它是完善我国民主监督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也是党和政府赋予新闻工作的光荣任务。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有人称舆论监督是当今我国社会生活中除党务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之外的第四种监督。  相似文献   

20.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市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媒对社会进行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为使新闻舆论监督有章可循,在全市形成重视和支持新闻舆论监督的氛围和环境,建立起我市新闻舆论监督的良好机制,以促进我市两个文明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指导思想 坚持党性原则,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