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 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 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成功品质,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青春励志课"校本课程,即以初中生为授课对象,以励志教育为核心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青春励志课"试图以课程的形式来实现励志教育,它是励志教育其中的一种形式.本文拟从分析该课程的开发背景切入,具体阐述其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以期促进励志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一、创新励志形式我们发现,如果将励志教育固有的教育手段与我校教育实际相结合,可能会达到更好的励志效果。于是,我校进行了励志形式的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编校本励志信,丰富励志育人内容在励志育人的实践中,我们不断反思,改革创新,让读信励志活动更切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更切合我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组织师生共同编写校本励志信。如"无臂天使"李智华到我校做了报告之后,我们开发了以"热爱生命自强不息"为题的励志信。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宣扬公共道德尝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宽甸县八河川小学积极开展"三个一"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为了使读书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开发校本教材——《励志、成才、感恩》,并以此为载体,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天背诵一个励志警句"、"每周讲述一个感恩故事"、"每月训练一个好习惯"系列活动,增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同时学校还要求学生每天记住一个警句,写出喜欢的原因,每周阅读一个感恩故事,写出感恩体会;每月养成一个好习惯,做到自我、教师、家长评议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曾宪云 《下一代》2011,(5):23-23
辽宁省宽甸县八河川小学积极开展“三个一”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为了使读书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开发校本教材——《励志、成才、感恩》,并以此为载体,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天背诵一个励志警句”、“每周讲述一个感恩故事”、“每月训练一个好习惯”系列活动,增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行为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5.
徐全学 《西藏教育》2014,(10):55-58
本文以拉萨师专"科学教育专业"藏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物理学习过程进行干预,提出可行性教学对策,以藏民族语言为基础,开发校本教材;挖掘藏民族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充实校本教材;加倍"重视"学生,教会"学"的方法;调整课程设置,减轻学业负担;完善就业考试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进刚 《中国教师》2014,(12):64-65
<正>山东省青岛胶州市初级实验中学成立于1994年。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树立大课程意识,大力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逐渐形成以校本课程引领学生多元发展的学校特色。一、励志教育2012年,既为适应学校发展和学校性质的转变,又为顺应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成立学校特色研讨工作小组,在对教师、学生和社会等方面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形成以"励志教育"为主  相似文献   

7.
龚浩 《四川教育》2012,(11):37-37
主持人:事实最能说明问题,让我们听听以下几位老师在校本教材使用过程中的案例和他们的思考,期待老师们从中得到启发、借鉴。一、校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2010年,根据学校的发展思路和办学理念,我校决定开展以"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为维度,以"认识生命价值、挖掘生命潜能、激发生命活力、彰显生命光彩"为主题的特色教育——生命教育。为此,学校组织召开了围绕"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专题会,明确了我校校本教材编写应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最大程度贴近学生发展需求"的原则,在内容上强化学生活动体验设计。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在对学生生命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实际,学校政教处编写了《享受丰盛的生命》校本教材。  相似文献   

8.
刘军 《天津教育》2020,(2):88-89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期适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统编教材的启动,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的有机统一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开发校本课程成为新课程实施的一大亮点,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对象。如何将"地方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机结合,就成为当下重要的研究课题。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开发"地方史"校本课程,发展初中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目前,"励志"是一种潮流,一种文化,一种教育的领先模式。励志教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本文通过新形势下大学生励志教育存在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行之有效的提升励志教育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开发编写适合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教材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本文结合实际,系统阐述开发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的背景与基础、编写思路与体例以及教材的创新与特色。  相似文献   

11.
曹玉英 《中国德育》2013,(10):51-52
龙源学校以"经典"来"养德",创设富有浓郁经典文化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上进心,使学生在"经典"的沃土中道德得以提升。编写《经典养德》校本教材学校组织优秀教师编写了《经典养德》校本教材。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主题。九月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十月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针对教育主题筛选与之相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开发校本教材越来越受各职业学校的重视。因为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生,学校才有好声誉和好生源,学校才能更好地发展。顺应这一潮流,我校会计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现从以"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核心"的理念出发,注重校本教材中的"技"和"能",突出了校本教材的"新"和"用"。一、校本教材开发中的"技"和"能"1.技,是指技术。为确保学生在两年时间内掌握较完善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我校首先开发的是会计专业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3.
<正>"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高中各学科教学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应属于第一种情形。依据现行国家高中语文教材开发出适合本校实际和特色的校本教材,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语文整体素质提高和有特长的发展,成为高中语文与校本课程整合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一、人文教育课程领域规划人文教育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与理想。所谓人文教  相似文献   

14.
感恩励志教育作为一种德育教育,将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相结合,在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激发大学生胸怀感恩、乐善好施,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海南大学感恩励志教育为例,通过了解大学生感恩励志教育的总体开展情况、主要特点,同时借鉴国内外高校大学生感恩励志教育的先进经验,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难点问题之一。玉林市玉州区古定小学争得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学术支持,联手合作,共同编选小学校本教材《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本校教师与大学生协作实施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可谓一举多赢,为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为师范院校大学生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落实"减负"政策的一项内容。因一切美德都是从孝德中派生出来的,所以,应该让学生的道德修养在孝德教育的环境中得到提升。学校"孝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就是从校本课程开设的需要和教材的确立、教材的使用,以及如何通过校园文化来渲染孝德氛围等方面来进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7.
高职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他们的文化素质的提高。高职文化素质课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高职"的特色和亮点,并且把高职文化素质课校本教材编写与教师的校本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高职文化素质课校本建设要求必须是动态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和教师校本教育的状态并形成互动,构成合力,建构良好文化素质课建设理念和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校在执行国家奖助学金政策时,亟需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充分发挥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正能量。诚信和感恩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育者应具备较高的诚信修养和自律意识,用高尚的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高校应为学生营造富有激励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榜样励志宣传励志事迹,树立励志典型,弘扬励志文化。积极开展诚信、感恩和励志教育,有助于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9.
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材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的薄弱环节。现有教材缺乏特色,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相互衔接较差,不够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高职急需开发一批高质量的特色教材。除了出版社及相关协会、学会外,高职院校也应承担起教材的编写工作,搞好“校本教材开发”工作,注重综合课教材、实践课教材、学院教育教学需要的特殊教材,以及校本电子教材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一、音乐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新课程管理模式,学校拥有了一定校本课程开发权,而教材又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只有借助于一定的教材,才可能组织大规模规范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