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范素荣 《考试周刊》2013,(26):190-191
当前聋儿家长在聋儿康复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许多聋儿家长在康复教育中存在着错误观念和盲目行为,影响了聋儿康复教育的质量,甚至阻碍了聋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作者针对聋儿家长在康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对策,为聋儿家长更好地配合康复教育工作,更好地促进聋哑儿童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目的公文式数学学习方法以其科学性、有效性,在普通学校、普通幼儿园以及培智学校中赢得了家长和教师的普遍认同,使儿童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该法对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持久能力、自强、自信、自立和进取心等方面表现出的显著作用,引起了我们的研究兴趣。公文式学习方法对聋儿是否适用,对聋儿康复效果会产生哪些影响,是我们首先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便为今后在聋儿康复机构中普遍运用此法,提高聋儿个别化康复教育质量,寻求有益的借鉴。二研究方法为了探讨公文式数学学习法对聋儿个体发展的影响和效果,我们首先在研究…  相似文献   

3.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是将残疾儿童少年安排进普通学校,使其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安置形式。现代康复医学证明,聋儿通过听力补偿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其听觉语言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大部分聋儿可以达到聋而不哑,小部分可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经过听力语言康复的聋儿进入普通  相似文献   

4.
康复后聋儿是指经聋儿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后康复效果达三级的聋儿.他们的安置目前一般是回归普通小学和幼儿园,但是也有学校利用优质资源将康复后聋儿留在特殊教育学校,配备最好的教师,利用学校最优良的学习环境,并在课程结构和教材上大胆进行改革,试图寻找康复后聋儿接受教育的另一条途径.出色的听力康复效果和良好的口语基础使他们的思维、认知、社会适应、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都明显高于同龄聋儿.因此,他们的心理教育也显得更为迫切.为此,我认为康复后聋儿心理教育应做到"三多".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康复教育的不懈探索和实践,聋儿康复教育从朦胧接近科学,并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在长期探索之后,时至今日,我们更应该以创新的思想意识、目标方法和途径去探索、发展聋儿早期康复教育,从而推动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往更高更新层次发展,以顺利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纵观美国聋人海丝·怀特斯通不同寻常的成长教育历程,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如下的成功教育经验:回归主流社会,进入普通学校学习;挖掘残余听力,坚持早期语言矫治训练;重视家庭成员的参与和配合,促进口语能力提升;重视行为规范教育,与普通孩子同等对待;长期坚持,正确开展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海丝的成长历程对我国聋儿教育的启示有:尽快出台《特殊教育法》,保障教育公平;推行全纳教育,理性看待聋人文化;加强聋儿早期口语训练;重视聋儿家庭教育,将聋儿康复融于日常生活;培养聋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独立坚强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聋儿早期康复教育事来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在基本理论框架的构建、课程的建设、教材的编写、教法的改进、现代康复技术的应用诸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命名约20%的受训聋儿达到了三级康复的标准,进入普通幼儿园或小学学习.  相似文献   

8.
康复后的聋儿能顺利地渡过衔接期,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对于聋儿的继续康复学习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成为聋儿康复的最终目的。但是,目前康复后的聋儿回归普校随班就读的情况不容乐观,“随班混读”、“随班就坐”者比比皆是。作为聋儿康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思考:聋儿随班就读在衔接中究竟存在着什么问题?如何才能使随班就读的聋儿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普幼开设聋儿语训初探李南聋儿语训康复工程是新型的抢救性社会工程。但如何在普通幼儿园进行聋儿语训康复工程,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从九○年开始,在湘潭市残疾人三项康复办公室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就如何开展聋儿语训康复工作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0.
早期干预可以防止听力障碍儿童人格的异常发展,帮助消除或减轻障碍程度,为他们接受教育和职业训练打下基础,为他们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铺平道路。然而,由于诸多因素,我国农村聋儿在学龄前这段关键时期的言语听力康复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本文通过访谈调查对农村聋儿早期康复教育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农村的经济、文化、观念比较落后这一现实状况出发,提出了如何通过家庭干预模式来开展农村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六岁幼儿处于学前教育的尾端和小学教育的前端,是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1年教育,这为我国六岁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丹麦是世界上幼儿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六岁幼儿教育的制度设计与实践形成了鲜明的国家特色:以教育平等为基础的自然教育;以自我独立为导向的快乐教育;以学会交往为主体的社会化教育。这些特色对我国科学实施五至六岁幼儿的教育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颖  柳彬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2):123-125,128
幼儿园教学是将幼儿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教学能促进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幼儿园教学有了很大的转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过程上.对此,幼儿教师应明确幼儿园教学的定位,做到:着眼长远目标,为幼儿全面发展打基础;回归日常生活,让幼儿学习实用性知识;联系各个领域,为幼儿创设整合型课程;尊重幼儿本能,让幼儿潜能得以彰显.在此基础上使教学过程更加完善,以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而高等职业教育却没有得到长足发展,显得滞后。本文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分析,对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性的策略,力求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以及企业和学校实践操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罗璇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3):117-120
混龄教育因其在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和谐发展中具有的优势而在发达国家广泛开展。在我国,混龄教育有不同形式的表现。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系列举措以及混龄教育已经取得的实践成果,势必推动混龄教育在中国的普遍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德育实践活动是培育大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现代化,教育对象实践空间的获取与道德教育的方法手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些国家在不断探索实践中,结合本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与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精心选择适当的德育实践空间与实施的方法与手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下我国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还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和研究国外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借鉴他们的相关经验,对于提高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游戏治疗的内涵及其对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戏治疗是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游戏治疗产生发展及其内涵对特殊教育领域开展游戏治疗的实践和研究有重要意义。游戏治疗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必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是关注对人的教育,其中对儿童个性研究和心理发展研究最为重视。在当前我国各种教育问题的面前,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将会发挥自身的优势,引导教育者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体验,促进学生的内化和自正。  相似文献   

18.
方法在实践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最基本的是以下两种作用:方法对实践起指引作用;方法对实践起制约作用.实际上,方法在实践中的这两种基本作用是内在地交织和渗透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综合发挥作用的.而且任何方法在实践中的作用,都具有社会历史性,都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研究方法在实践中的作用,有助于人们正确地理解实践的主体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积极的实践的主体性的活力,防止和避免消极的实践的主体性的发生,把实践的主体性建构在科学的基础上,以保证积极的实践的主体性获得充分地发挥.对方法在实践中的作用的分析与研究,需要大量的新成果和新事实来丰富和发展.随着方法在实践中的作用的深入研究和深入理解,整个人类的实践的主体性水平将大大地深化.  相似文献   

19.
Over the past 20 years Marie Clay has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cy in young children. Her sensitive observations and comparisons of children who are making high and low progress in the early stages led her to develop a Reading Recovery Programme which has also made an impact on practice in a number of countries. In this paper her publications will be considered set in their historical context.  相似文献   

20.
5×5×5 ? Creativity in the Early Years has involved five early years' settings, five artists and five cultural centres working in partnership to support young children (3–6 years) in their exploration, communication and expression of creative ideas. This year‐long research project has been inspired by the approach to education and the creative arts in early years' settings in Reggio Emilia, Northern Italy. The three aims have been evaluated; they were: to demonstrate ways in which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can be fostered in and with young children; to influence early years' educational practice by establishing creativity as an essential foundation of early learning; and to share findings as widely as possible, creating a legacy for the future.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ollaborative processes between artists, educators and cultural centres as they worked with young children using a creative and reflective cycle. The underpinning principles and the rol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ve been essential to the success of the project. Findings show that careful observations and documentation of children's words will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ir ideas and understandings. As adults it is our role to facilitate and support children's depth of learning. By respecting children and taking time to make observations and connections with the children's thinking, we can refine our own efforts in supporting their learning more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