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唱是用人声来表演歌唱的音乐形式。在演唱中,演也同样重要,而演就需要歌唱者用自己的自身经历与对作品的情感、背景理解去表达音乐作品的意境。演唱者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情感通过一首声乐作品来表达出来,从而渲染听众,使听众感受到作品的作者以及演唱者的情感。总而言之,情感与歌唱密闭可分,我们在学习声乐、歌唱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声乐技巧的支撑,更要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歌唱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演唱出更加完美,更加具有艺术气息的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2.
在声乐学习中,歌唱情感和歌唱技巧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这也是必须要提前掌握的基本知识。中学生歌唱情感的培养离不开歌唱技巧的灵活运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在歌唱情感方面最有效地方式就是对演唱的作品再进行合理地创造,将作品的表达和演唱的情感结合为一体。声乐是音乐中的一大种类,而歌唱情感更是声乐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声乐艺术表现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浅议歌唱中情感与技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情感与歌唱技巧是声乐学习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是声乐学习首先必须掌握的两个基本知识,二者共同存在于歌唱的统一体中,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歌唱者把声乐作品通过科学、合理的“二度创作”,即歌唱情感和声乐技巧有机的结合,用美妙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以及准确而生动的歌声再次传递给观众,从而引发与观众内心情感的共鸣.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歌唱,是一种艺术活动,艺术表现的目的是传达思想情感,声乐艺术创造过程中对声音美的追求仅是声乐艺术表现需要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声音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用人声生动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以优美的声去感染人们的心灵。因此,在歌唱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歌唱时拥有扎实的声音技巧;还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声乐作品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促使他们在歌唱中,声音和情感的结合,能完美的表达声乐作品,真正赋予感情的歌唱。声音与情感同行,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高尚情操才能获得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声乐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样的一首声乐作品由不同的人演绎会让听者有不同的体验。如何把一首声乐作品演绎的生动并且丰富,除了演唱者需要具备的发声技巧和歌唱技巧以外,还需要对声乐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一个简单的处理的恰到好处的细节就有可能决定一首艺术作品的层次。当今社会,唱歌的人非常之多,然而,真正唱得好的人确并没有多少,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唱歌只重视歌唱的技巧而忽视了歌唱的灵魂。因此,文化艺术修养的水平对于歌曲演唱的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爱这土地》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陆在易根据艾青的抒情诗改编而成的艺术歌曲,这首艺术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我爱这土地》是一首抒情女高音独唱声乐作品,在演唱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扎实的歌唱技巧基础来实现音乐形象,也需要艺术想象和情感的处理来更好的演绎作品。  相似文献   

7.
一、要把握好声乐技巧中交融的情感因素 在演唱中,声乐技巧和情感表现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的,所以不可过分强调一种而忽视另一种.歌曲是将歌词和音乐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声乐体裁,用演唱的技巧与情感的抒发来激发歌者与听者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唱歌者表现的情感、情绪、情境等才是歌唱的目的.其基本要求是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原则是情感表达胜于技术表现,也就是说无论歌唱技巧有多高,都是在主动与主导的情感要求下发挥其功效,表达作品的情感才是最高要求与最终目的.在实际的声乐中要力求做到既注重声音技巧训练,又要强调情感的培养,在学会运用了一定声乐技巧的基础上,注重情感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情感表达要求.因为,表达情感是目的,歌唱技巧是手段,只有让技巧与情感比翼双飞,才能充分发挥歌唱艺术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歌剧《茶花女》中两首咏叹调音乐的分析,阐述了作品唱段中咏叹调的演唱技巧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把从咏叹调演唱技巧中吸取到的灵感和修养运用到声乐教学实践中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歌唱,真正理解歌唱这门用声音塑造形象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欣赏歌唱艺术是人们对声乐这种特殊语言艺术美的心理感受。歌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传播文化和情感表达的一种形式。在每个字符和音符中都寄寓着创作者的情感,折射出现实生活的信息。歌唱艺术是通过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成功地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要求演唱者要全面地审视作品,加上运用各种技巧,通过自己的真情实感传递声乐作品的美。  相似文献   

10.
歌唱艺术是以人声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在歌唱艺术中,情感表达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充分理解声乐作品,准确地运用各种声乐技巧及表现手段,才能准确深刻地反应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情感。  相似文献   

11.
歌唱是语言的升华,语言也是声乐作品创作的基础,旋律走向、节奏的韵律与歌词的抑扬顿挫有着深刻的联系,朗诵同样是以丰富的技巧来表达语言的艺术形式,通过朗诵这一形式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以及声乐演唱中的强弱节奏的把握,让声乐演唱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鸟儿在风中歌唱》是由作曲家刘聪,以及词作家樊孝斌共同创作完成的一首声乐艺术歌曲.除此之外刘聪还创作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故园恋》、《在青翠的山谷里》、《淋湿的梦》等广为流传的艺术作品.《鸟儿在风中歌唱》是一首花腔女高音独唱声乐作品,它要求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既需要以良好的歌唱状态为基础,通过花腔演唱技巧来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同时还需要以恰当的艺术想象和情感处理来表达歌曲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3.
歌唱是人们情感表现的一种方式,从审美角度讲,情感的表现、情感的宣泄及交流成为歌唱中处理作品的极为重要的目标。声乐艺术情感的产生,不仅需要作曲家的用心创作,更离不开歌唱者歌唱时的情感冲动,离不开歌曲情感引起的欣赏者的激动。没有情感的歌唱不能成为歌唱,只有技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才能称之为艺术。对于歌唱来说,离开情感,只是一张白纸。  相似文献   

14.
一、要把握好声乐技巧中交融的情感因素 在演唱中,声乐技巧和情感表现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的,所以不可过分强调一种而忽视另一种。歌曲是将歌词和音乐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声乐体裁,用演唱的技巧与情感的抒发来激发歌者与听者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唱歌者表现的情感、情绪、情境等才是歌唱的目的。其基本要求是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原则是情感表达胜于技术表现,也就是说无论歌唱技巧有多高,都是在主动与主导的情感要求下发挥其功效,表达作品的情感才是最高要求与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声乐艺术虽然是一门在舞台上展示个人歌唱技术、技艺的表演艺术,是通过演唱者自身的条件,对于歌曲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艺术形式。但是,声乐歌唱艺术同时又是人类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声乐艺术家在表演歌唱的过程中,运用娴熟的歌唱技巧,真切动人的情感,通过各种形式使观众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从而达到观众和演唱者心灵共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1确认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情感是包括音乐在内的任何艺术的组成部分。从声乐作品来说,如果演唱者只有激情而没有扎实的歌唱技能技巧,那么,即使演唱者对作品形式所含的内在的情感理解和体会得再深,也无法充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声乐艺术是具有强烈音乐性的歌唱艺术,又是具有时间性的听觉艺术。这是因为声乐只能在时间中显现、展示、发展和完成它的形象塑造,通过冼炼的语言,动听的歌喉以及优美起伏的旋律音调,直接抒发曲中特定的情感。为此,“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就成了传统声乐艺术的重要创造原则。本文拟从歌唱的表情,歌唱的技巧、手法,语言的抑扬顿挫的合理运用来分别阐述。歌唱者以无声的书面声乐作品作为创造依据,把它变成有声的语言与音乐结合的美妙动人的歌声,要求演唱者须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丰富的想象力,了解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词曲作…  相似文献   

18.
《邢台学院学报》2015,(3):163-165
声乐表演是一门声音与语言相统一、歌声与情感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声乐表演过程中,出色的演唱技巧与真挚的情感表达是完成歌唱表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理解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二者相互统一、相互渗透、缺一不可。要知道有技巧而无情感的演唱只是一种技术卖弄,毫无意义可言;有情感而无技巧的演唱根本谈不上歌唱。因此,在歌唱时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达到声情并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刘兰 《时代教育》2014,(10):7-8
歌唱的艺术表现力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它要求歌唱者必须掌握纯熟的歌唱技能,其中包括正确的歌唱发声技巧、优美的歌唱语言和准确的歌唱情感。在此基础上,利用较深厚的文化艺术功底对作品进行处理,提高歌唱舞台表演实践经验,不断进取,最终达到歌唱艺术中"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歌唱是用人嗓发出的声音表现人类感情的艺术。民族声乐作品最贴近大众生活,最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习惯,所以其演唱要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孟姜女》是民族声乐园地中的一支奇葩,通过对其演唱表现处理的了解,可以窥视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表现处理技巧,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歌唱艺术是优美的声音、丰富的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