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灵运一生交往的僧人很多。崇佛是谢灵运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谢灵运与当时两大僧团均有交往,且与其领导僧人关系殷密;谢灵运旗帜鲜明地支持顿悟派提出的“顿悟成佛”说;虚心向僧人们学习有关佛学理论与梵文方面的知识,用以提高自己的佛学修养。  相似文献   

2.
明代居士佛学盛行 ,李贽与袁宏道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他们的佛学思想不但在明代 ,就是在整个中国佛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他们二人的佛学思想进行了对比研究 ,分析了他们佛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同中之异 ,并对他们佛学思想的意义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3.
鲍照诗赋与佛学的关系体现在与僧人的交游、山水诗歌的意象运用、辞赋中的佛学观念三个方面。鲍照的佛学思想主要从登庐山、悟佛理开始,从被动接受转而主动地通过佛学思想来表达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他的诗文主要体现了佛学无常观、般若观、涅槃观、佛学悲观情怀等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4.
结合中国古都的一般特点,分析了邺城古都文化形成的特点,强调古都文化在当今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价值所在,并结合邺城文化的内涵特征,提出邺城文化是临漳地域文化的基石,也是临漳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质。在城乡文化走向一体化的冲突融合过程中,古都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其文化基质作用、纽带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狂士传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观,先秦的儒道思想为这种传统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思想资源,而后来佛学尤其禅宗思想的传播与商业经济的发展等新因素则不断地丰富了这个传统。杜甫身上兼具儒家型狂士和道家型狂士两种气质。道家式的狂主要表现在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上,而儒家式的狂则主要表现为杜甫不管自身条件如何艰苦地位如何卑微都会积极地公开地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其中儒家式的狂是杜甫作为狂士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关于程颢程颐的学术师承 ,学术史上意见不一。朱熹推崇周濂溪 ,而特别强调二程与周子的师承关系 ,但朱子之说 ,后世渐有歧义。二程与周子的师承关系 ,实质是洛学与濂学的关系。在强调洛学的独创性上 ,明道和伊川是一致的 ;承认问学濂溪所得 ,则明道比伊川更为明著。二程得力于濂溪不仅在佛学 ,也不是为佛学而问学。从融会佛道的角度来说 ,二程从周子游主要取其儒学及其援佛会儒之势 ,而从邵子游主要取其以道会儒。较之周子 ,二程援儒会佛 ,更多的是对佛学的攻辟 ,这是二程倡导儒家道统 ,复兴儒学的双重需要。二程对佛学的攻辟主要在天道观、人性论、生命观和义利公私观、伦理观、道德修养论及天理论等方面。二程辟老较辟佛少 ,且常杂以称许 ,其原因或是二程 ,特别是伊川受邵子之陶融多 ,受周子之影响少 ,或因二程的民族文化意识 ,或三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7.
吕潋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佛教思想家之一,他以"性寂"与"性觉"判分印度和中国佛学心性论的差异,反映了中国佛学思想界在近现代以来,反思与批判中国传统佛学,适应时代要求的努力.以吕激与熊十力<辨佛学根本问题>为主要文本,对该思想的提出、内涵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他是明代中期阳明学派的创始人,是明代最重要的理学家,其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王守仁的教育思想受佛学的影响较大,探讨佛学对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影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实质,了解佛学对于中国儒学教育思想的发展所起的影响,也有其积极现实意义。 一、王守仁学术与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与佛学的关系 黄宗羲在《明儒学家》中对王守仁教育与学术思想历程的总结是:“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辞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  相似文献   

9.
戊戌前后是晚清知识人心灵秩序从崩溃到重建的转折期,佛学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孙宝瑄《忘山庐日记》对这一时段知识人佛学兴趣的高涨、政治文化思潮与佛教思想的交涉、儒学内在调整过程中的儒佛关系均有翔实的记录。从《日记》中亦可考见:就思想的形上超越层面而言,在"哲学"学科最初构建的晚清时期,佛学与中国古代心性之学、西方哲学心理学传统结合,造就了佛学色彩浓厚的,以"心物图式"为核心的"新世界观";就思想的社会政治层面而言,春秋公羊学是今文经学的中坚,也是戊戌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日记》对知识界中流行的"三教三世"、"未来净土"等论题有较丰富的记载,由此可见,佛学对清末公羊春秋学的渗入,佛学丰富了维新派政治变革的理论内涵,强化了他们人类精神自我救赎的政治信念。  相似文献   

10.
公元804年,日本空海法师随日本第17次遣唐使来唐求法,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他向惠果法师学的"唐密"真谛,回国后创立日本的真言宗.探究空海法师佛学思想中的儒道思想,为中日研究古代中国和日本之同的文化交流提供一定的参考,及了解中国佛学、儒家及道家对日本佛学及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汉传佛教僧团作为一个善于管理的宗教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诸多融古通今的管理智慧,其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同体共生”的管理理念、“以心为本”的管理模式、“以戒为师”的管理制度,“六和敬”的管理原则以及“弘法利生”的价值诉求等.其中,“同体共生”的管理理念贯穿在汉传佛教僧团管理发展的始终,“以心为本”的管理模式彰显了佛教强调修心的管理特色,“以戒为师”的制度保障是汉传佛教僧团管理的前提,“六和敬”的管理原则是汉传佛教僧团管理的关键,“弘法利生”的价值目标是汉传佛教僧团组织管理的灵魂,这五个部分的有效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智慧在汉传佛教僧团管理中的生动体现,对当代管理思想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佛学在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这种影响与作用必须客观如实地界定。从事物的因与缘言之,佛学对宋明理学的形成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思想助缘的作用。宋明理学提出了一系列本体意义的范畴,并自觉地为儒家道德伦理寻找形上根据,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佛教本体论思维模式的影响。而且,宋明理学提出了性善的遍在性思想,并对人性恶进行了分析,尤其是理学家提出性的超越性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吸收和消化了佛学的一些资粮,深受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的《大同书》深受中国佛教的影响。清末的学术背景以及康有为早年求学的经历,使佛学在其思想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对于世间"苦"的描写,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都体现出佛教在作者思想中的痕迹。深入把握佛学在康有为"大同"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全面把握作者的思想,认识中国近代政治思潮的流变以及认识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佛学传入中土后,必须借助中国传统思想的概念来介绍阐发佛教的义理。西晋中叶以后,佛学利用魏晋玄学的相关思想内容和方法,以玄释佛,以佛解玄,在此基础上,中国佛学最后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叶,郭秉文、胡适、陶行知、蒋梦麟等在研究践行杜威教育思想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杜威教育学派。本文在研究杜威实验主义教育思想核心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杜威教育学派的师承关系以及他们对杜威现代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揭示了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上叶,郭秉文、胡适、陶行知、蒋梦麟等在研究践行杜威教育思想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杜威教育学派.本文在研究杜威实验主义教育思想核心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杜威教育学派的师承关系以及他们对杜威现代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揭示了中国杜成教育学派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不能不研究邺城。我国古代城市虽然早在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间的夏代已经形成,但直到“西周都丰、镐二城”的营建,才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形成”,而邺城的营建则表明我国古代城市规划进入了“成熟时期”。因此,对邺城的研究,早已引起古代史学家的重视,有关邺城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文集千余年来不断,这在我国古代城市史中也不多见。仅从城市规划、城市建筑的角度,对邺城在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18.
魏晋时期佛教僧团规模有了大规模的扩大,出现了众多典型的佛教僧团,开始了中国化佛教僧团的发展。道安于恒山建寺传教,组建僧团,其时僧团管理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常宣法化;二是以德自任;三是不依傍时流。在襄阳十五年,道安实施了两大措施:一是决定沙门以释为姓;二是译传戒律,制定中国化的僧团制度。在处理僧团与世俗政权之间,道安则确立"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与"教化之体,宜令广布"原则。  相似文献   

19.
朱熹早年出入佛老,盛年归于儒道,其思想是融合出世的佛学和入世的儒学而成。对从神性的印度文化中流入属于人间的中国文化中的佛学,朱熹既有作为儒家士大夫的排斥,又有作为哲学家的吸纳,前者着力于佛教面向世俗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形而下的方面,后者则关注佛学超世出神的形而上之思。最终,朱熹在对佛学的扬弃过程中,创造了既有中国文化渊源、又有印度文化因素的理学。  相似文献   

20.
韩柳与佛学     
这里试图探究韩柳与佛学的关系。韩愈立足于儒家,引释入儒,启后世道统儒学的先声;而柳宗元对佛学则是另外一种态度:他糅合儒释,游刃于中。韩愈等人的融释入儒与柳宗元等人的糅合儒释,构成了佛学对中国士大夫影响的两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