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9世纪中后期,西方教会势力逐步渗透到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在全国各地建立起多所宗教色彩浓厚的教会大学。教会在华创办的高等院校,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中国的产物,是殖民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清末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也送来了西方近代的科技文明。教会大学是在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由西方传教士带着文化侵略的目的在中国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教会大学的数目不多,存在的历史很短暂,从19世纪末最初形成,到20世纪50年代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结束,不到百年时间。但是教会大学却是教会教育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它在中国社会近代化,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在中西文化、中西教育交流史上地位和作用是很突出的。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后期,西方教会在我国各地建立起多所宗教色彩浓厚的教会大学。教会在华创办的高等院校是殖民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但在客观上还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历史发展到今天.有必要对教会所办高校的历史作用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清末教会大学为我国提供了传播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渠道,在改变清末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教会大学所带来的西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和动摇了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导向作用,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是西方传教士为文化侵略需要在我国开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客观上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西方在华开办的私立大学,教会大学的突出表现得益于科学的教育管理,其成功经验为当前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发展演变不是按西方传教士原来的意愿(传教)发展,而是沿着一条既定的线路发展的。为适应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教会大学经历了中国化的复杂过程。在初步探讨教会大学中国化历程内外部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教会大学中国化在中国高等教育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意义,旨在正确认识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思想诞生于西方,长期以来成为西方高等教育的主流思想,并在欧美大学一直得到实施。通识教育也是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指导思想。作为教会大学的培养目标,通识教育思想反映在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对我国近代国人自办大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会大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西方国家实施文化侵略的战场,对其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教会大学文化侵略的主观意图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客观上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初步发展——走向现代化,同时也逐渐吸收中国文化融入中国正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本土化。教会大学的现代化是其与生俱来的,有着先天性;本土化则是教会大学迫于形势的选择,是后天因素。了解其现代化与本土化对正确认识教会大学的作用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创办与西方传教士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传教士创办了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先驱者,同时也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发挥了推动作用。美国传教士狄考文所办的登州文会馆被称为中国第一所教会大学,同时也是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它不论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还是在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上都具有突破性与里程碑性质的影响。狄考文之所以会成为在华创办教会大学的先驱者,既是由于当时历史潮流的驱动,也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及人生感悟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化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处于发展鼎盛时期的教会大学逐渐显露出潜在的危机。为化解教会大学所面临的生存危机,西方差会派出了“巴敦调查团”,对在华教会教育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提出的“更加有效率、更加基督化、更加中国化”的调整方针,在教会教育的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基督教教会大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教会背景使得它们对宗教教育有着天然的追求,但它们毕竞生存在中国的环境中。金陵大学作为基督教教会大学中唯一的一所A类大学,是在华基督教教会大学的重要代表。对它的宗教教育发展过程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督教教会大学在中国土地上的生存状态及其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代教会大学的联合办学对当前民办高校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大学是指西方传教士在华开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教会大学史上,教会大学通过联合办学,克服了自身办学条件的不足,提高了教育水平,为教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其成功实践为当前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教会大学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伴生物。从教会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融合演变过程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游离、逐渐纳入、完全融合三个阶段,这一变化过程受到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政治以及时代要求等因素的影响。从客观上来说,教会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催化剂,对我们当前如何发展高等教育仍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津沽大学是河北献县耶稣会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作为一所高等教育机构,津沽大学不仅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还形成了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育才树人、服务社会的科学教育理念,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它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管理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探索的独特教育思想和理念为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兴办教会女子大学是促进民国时期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华教会女子大学为保守落后的中国高等教育输入了新的教育模式,带来了男女平等的教育理念,开创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为中国女性高等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式知识的专业人才。虽然这一时期教会大学对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存有诸多消极影响,但它对妇女解放运动,乃至对中国历史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会大学文献目录》由香港中文大学吴木辛明教授和粱元生教授主编,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出版。《中国教会大学文献目录》共分六册,分别是《中国教会大学历史文献综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资料》、《华中师范大学档案馆藏资料》、《华西医科大学档案馆藏资料》、《上海图书馆藏资料》、《上海市档案馆藏资料》。 中国教会大学的历史不仅是近代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教会大学的历史传统没有受到重视,教会大学所遗留下来的档案资料也没有被很好…  相似文献   

17.
齐鲁大学是近代时期外国列强在华设立的文化机构之一,是传教士移植西方教育制度和教学管理模式在山东境内创建的不同于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综合性教会大学。齐鲁大学在学校管理、师资结构、教学管理、实践活动等方面都借鉴了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办学模式,制定严格而高效的教学管理措施以保障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传播了近代西方科学知识,顺应了中国近代化运动演化的历史潮流,启迪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圣约翰大学的发展历程及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约翰大学是外国教会在我国较早设立的一所著名的教会大学,曾誉为“东方的哈佛”、“外交人材的养成所”,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这所大学的考察,正确认识教会高等教育的性质及办学特色,评价其客观作用,为办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十九世纪下半叶,教会在华进行的直接传教活动受到多种力量的阻遏,为此,纷纷改变策略,改善教会形象,提高传教功效,以对中国社会进行有效的思想渗透为主要目标。教会在教育方面的活动也相应作了调整,教会高等教育开始得到重视。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圣公会在中国的代表施若瑟(Samuel Isaal Joseph Sche-reschwsky)率先进行了创办高层次教会教育  相似文献   

19.
燕京大学     
《教师博览》2008,(1):20-20
燕京大学是20世纪上半叶4个美英基督教分会在北京开办的一所著名的教会大学。1949年以前.中国共有14所教会大学.分别是燕京大学、齐鲁大学、东昊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华中大学、金陵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湘雅医科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沪江大学、岭南大学、协和大学。虽然数量不多,但起点很高。  相似文献   

20.
秦立霞 《江苏高教》2002,(1):114-117
教会大学对于中国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但从其演变的过程来看,却并不是按照西方传教士本身的愿望沿着既定的方针(传教)向前发展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本土化与世俗化发展的过程。在这其中,教会大学的角色变化是最关键的、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