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提出以下对策:社会关心是保障,应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学校爱护是基础,应改进学校管理模式,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实施家庭平衡计划,构建和谐校园;个人调整是关键,教师应坚定教育信仰,善于自我调节,并积极对外交往,寻求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2.
音乐离不开社会,社会需要音乐。我国音乐教育应该借鉴外国音乐教育利用社会力量办学、教学的成功经验。提倡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深入学校了解和支持音乐教育;社区音乐活动应与学校音乐教育相结合,推动音乐教育。与音乐相关的公司、媒体应支持音乐教育,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本文就上述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荆强 《教育与职业》2007,(33):157-158
文章根据体育教师的压力来源,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教师个人应加强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提高耐压力;学校应创设人性化的工作环境;社会各界应构建体育教师的社会支持体系等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马叶 《教育导刊》2007,(1):19-21
随着社会的开放,学校也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与其所在的社区互动起来.学校与社区之间应是双向互动.社区内的成员、机构、组织应理解、支持和帮助学校,以便有效地实现全方位育人;学校也应向社区开放、服务社区.本文拟探讨学校向社区开放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支持是一种伴随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而实施的社会行为,社会支持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功能.农村贫困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社会、学校和家庭应给予共同关注,建立对他们的社会支持网,以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孙波 《林区教学》2014,(7):118-119
现在"减负"工作是越"减"越"加",学生的"负担"不但未减,反而增加了新的负担,减了而又反复反弹。履行"减负"工作责任的主体包括政府、学校、家庭与社会四个方面。政府应把"减负"作为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学校应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家庭应发挥好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应积极理解支持"减负"。只有政府、学校、家庭与社会都勇于担当责任,有效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标本兼治,实现切实的"减负"。  相似文献   

7.
高校的单亲学生在家庭环境、社会舆论与公共服务、学校教育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社会支持缺失,应构建一个以自我支持为根本、以家庭支持为基础、以学校支持为主导、以政府和公共舆论支持为依托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单亲大学生健康生活和成长。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运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随机选取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900名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如下:(1)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且各因子之间基本持平;学校适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是否是单亲家庭和担任学生干部方面,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均存在显著差异。(2)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正相关。(3)社会支持的三个因子,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能联合预测学校适应18.1%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9.
作为社会创业教育的子系统,职业学校创业教育体系目前存在功能缺失的问题。为此,应构建基于政府、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系统格局,其中,政府是主导,通过政策、法规统筹和调控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学校是主体,直接参与系统运行并发挥转换与整合功能;社会是环境要素,为系统运行提供舆论、信息等条件支持。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学校是社区极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和社区双向互动且不断合作。这种互动与合作主要表现为社区对学校的支持、帮助以及学校对社区的开放和服务。它对我们的教育也有启示:让我们的家长会更富有人情味;科学论证并精心组织学校与社会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在社区实践中明确学习目的;拆除学校与社区之间的隔离墙;学校和社区应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1.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社会支持、自尊及二者关系,为更好地采取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自尊量表(SES)对4~6年级402名小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状况更差,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总分显著低于非流动儿童;流动儿童自尊得分高于非流动儿童,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对自尊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给予流动儿童更多关注和支持,并注重其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12.
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家庭、学校、社会都负有责任。国家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对超常儿童的鉴别和教育;家庭学校的地位应得到法律支持承认;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其教学更完善。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中学生感恩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以及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以此为提升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提供相关建议。采用中学生感戴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中学生学校归属感量表对29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感恩能够正向预测学校归属感;(2)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学校归属感;(3)社会支持在感恩和学校归属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学校要对中学生进行感恩能力的培养,帮助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并学会领悟家庭支持、教师支持及同伴支持,从而提升对学校的归属感,以便更好地促进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藏、汉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支持存在差异,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学校教育中应提高藏族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及时提供社会支持,为构建学生的健康心理和谐人格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建设对于我国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的多样化建设存在多种问题:普通高中多样化建设的政策落实与管理支持不到位,普通高中教育的制度安排与实践机制存在问题,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化发展受限。通过分析发现,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受到现有制度安排的阻碍,包括普通高中教育立法缺位,招生考试制度、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普通高中教育体制以及校内治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为推进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在国家层面上,应完善制度建设,深化教育制度变革;在地方层面上,应推进政策执行的配套支持制度建设;在学校层面上,应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在社会层面上,应构建教育治理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高中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16.
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家庭、学校、社会都负有责任.国家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对超常儿童的鉴别和教育;家庭学校的地位应得到法律支持承认;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其教学更完善.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是当前中小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难题,这一现象凸显学校在班主任工作管理中存在制度保障缺失、激励机制缺失和支持系统缺失等问题,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优化班主任的工作环境。学校应建立激励机制,完善相关制度,为班主任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建立班主任工作的支持系统,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优化班主任工作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8.
王姣艳  王雁 《教育学报》2012,8(1):90-96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性别、教龄、学校类型、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因子,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水平造成显著差异.应根据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特点开展教师教育;促进教师的职业认同;引导特殊教育教师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强对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支持,以促进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调查分析发现,农村中小学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存在着来自农村家庭和社会、教师、学校课程资源、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的障碍因素。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农村人群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和发动,以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支持,鼓励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和奖励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状况及关系,采用小学生学校归属感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410名农村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的所有因子呈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除同伴关系外,不同年级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所有因子呈显著差异,六年级显著低于四、五年级;不同年级农村小学生社会支持的所有因子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的所有因子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对学校归属感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