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为近代中国科技进步事业翻译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其翻译主管徐寿,学识渊博,为翻译馆的科技文献翻译做出过诸多重要贡献。他在翻译领域的造诣得到了高度认可,也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开馆至清末民初几十年间,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科学著作,对中国近代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设立时的时代背景、译书的过程和影响进行考究,以深化对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发展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王静 《兰台世界》2015,(5):146-147
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开馆至清末民初几十年间,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科学著作,对中国近代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设立时的时代背景、译书的过程和影响进行考究,以深化对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发展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舒高第是清政府的官方译书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最为著名的科技翻译家。本文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为基线,探析了舒高第在西方科技翻译方面的成就,指出了他对中国近代军事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与外国交流的历史来自秦汉,后数百年未曾间断。为便于两国交流而进行翻译工作的机构,却是自明始。明初建四夷馆以进行外文翻译和培养外文翻译的人才,一直延续至清朝。四夷馆培养了一批专注于译文的学生,促进了朝廷与外界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它的成立、发展、图书翻译出版情况,在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1880年撰写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魏允恭1905年撰写的《江南制造局记》、翻译馆馆员陈洙等撰写的《新编江南制造局译书提要》等书中多有介绍。学者利用各种档案文献也多有研究,发表了不少研究成  相似文献   

7.
那世平 《图书馆学刊》2012,35(4):113-116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是清末中国官办的西书翻译和出版机构,翻译馆具有翻译与出版相结合、翻译与编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文史与理工相结合、图书与情报相结合、翻译与科技教育相结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图书馆由松江总馆和徐汇分馆两部分组成,并在全校9个学院设有资料室,在业务上由总馆统一管理,共同组成学院的文献信息服务网络。位于松江校区的总馆,2007年4月开工建设,2008年9月落成使用,总建筑面积为18000平方米(见图)。辟会计文献资源中心、开放经济与贸易文献资源中心、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文献情报中心、特藏文献陈列室等特色专业文献资源中心,并设各类图书报刊借阅区、多媒体阅览区、讨论室等读者服务场所。  相似文献   

9.
适应我国近代"洋务运动"中亟需培养优秀外语人才的需要,上海广方言馆于19世纪60年代设立,这是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文化教育现象。本文分析了设立上海广方言馆的历史背景,从专业与课程设置、外语翻译实践能力培养、翻译教学考核方法等方面考察论证了上海广方言馆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并从外语人才为维护外交合法权益发挥重大作用、推动中国近代教育的历史进程等方面指出了上海广方言馆外语教学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0.
马君武怀着满腔爱国热忱从事翻译,笔耕不辍、译作颇丰,翻译了大量经济文献以及西方学术著作,为中国近代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的进步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上海筹建李约瑟文献馆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在研究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一分册“纸和印刷”的基础上,目前正积极筹建李约瑟文献馆。此项工作得到了李博士本人及其在沪的中国友人的关心和支持。李约瑟博士是当今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中国科技史大师。...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家标准馆2006到2007年度国际、国内外标准文献到馆数量进行数量统计,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按照中国标准分类法的领域划分,统计各类专业领域所含标准数量多寡,比较相同行业国内国外标准文献到馆数量的差异.从中可看出我国在标准制修订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国际标准制修订领域行业趋势的差异与差距,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进程,以期引起科研人员对标准化问题的关注以及参与标准制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李光 《图书馆学刊》2013,(2):119-120,127
运用文献计量学作为研究方法,选取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文献源,对国内2002~2011年图书馆馆际合作研究的论文进行分析,包括发表论文的数量、年代分布、来源期刊、作者分布等情况,以期为今后图书馆馆际合作的研究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的评价我馆文献收藏水平,我馆文献资源调查小组,按省课题组的要求对馆藏文献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对本馆重点藏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和评估,现将有关情况记录如下: 一、文献资源收藏的基本状况 1、自然状况我馆始建于1949年7月。馆舍面积为2,900平方米,现有工作人员65人。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周边国家所使用的19个语种在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文献收藏现状、文献保障程度和各馆的馆藏优势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系统分析影响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各种因素,从而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文献保障能力以及资源共享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为系统掌握某一学科领域的发展脉络及国际最新动态,我馆采用word2000以中外文资料编辑书评的策略。即对中外文图书、期刊及其所载文献中学术水平、理论水平较高、对研究、开发管理工作有参考价值的文献信息,进行评述,形成书评电子文档,供读者检索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用Word2000编辑书评的技巧。1 翻译功能的利用在编辑书评中经常遇到外文,Word2000中文版提供了翻译功能,可以实现英汉、汉英的实时翻译,方便灵活。在文档中选中一个单词、词组或汉语字句,然后按Alt+shift+F7,就会在屏幕上出现“简明  相似文献   

17.
王海霞 《图书馆学刊》2012,34(11):53-54
从地区协议性总分馆建设模式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总分馆配送文献资源的内涵,给出了文献资源配送机制的相关概念,探讨了文献资源配送过程所应遵循的运行机制,并进一步指出完善总分馆文献资源配送机制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四川档案》2014,(3):4-4
近期,为研究挖掘档案文献精品,加强珍贵档案文献的保护整理与开发利用,江西省档案局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珍贵档案文献评选工作。据了解,凡入选“江西省珍贵档案文献”,省档案局馆将通过权威媒体向社会公布,  相似文献   

19.
赵冰  孙雪松 《出版参考》2015,(17):46-47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即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文献翻译,“五四”运动前后的西学翻译.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出现了第四次翻译高潮.这次翻译高潮从规模到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翻译与出版有着不解之缘,大部分翻译成果是通过出版发表的.近年来,翻译出版图书对中国出版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但品种数量日益增长,且内容丰富新颖,弥补了国内原创市场的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中国原创畅销书类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四夷馆与暹罗译馆的关系,暹罗译馆设立后的翻译活动以及暹罗译馆渐趋式微三个方面,全面探析了暹罗译馆兴衰变化的历史过程,对于认识暹罗译馆在中泰文化交流史与外语翻译史上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