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已形成了较强的学科优势和研究实力,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以及我国各领域的改革成就,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带来了空前发展的大好机遇。然而,高校的科研管理如何适应这个新的发展和挑战是高校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站在院系科研管理者的角度,通过对自身科研管理工作的回顾,梳理了笔者自90年代以来对高校院系科研管理工作的认知和实践,提出了高校科研管理的三个维度——服务、学习、研究,并从与科学研究的“本能结合”、“本义结合”提升为“本质结合”。  相似文献   

2.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校长迈克尔·克劳正在创建一所“新美国研究型大学”,该校寻求在更多校区和学科中,培养更多类型的学生.新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本科生培养规模的扩张,积极拓展科学研究,促进大学的区域参与和经济发展贡献.本研究将对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密歇根大学三所大学的科研机构的组织策略差异展开比较研究.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将院系重组为跨学科组织,有效地减少将学生置于某些特定学科中训练的培养模式,并投资创建了独立的生命设计研究所.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在保留传统学科院系作为教学科研基本组织的基础上,设立了多所跨学科的科研机构,开展更为聚焦和有效的学术研究.密歇根大学正如其前校长詹姆士·杜德施塔特所阐释的,提出了成为全国性大学、甚至世界性大学的发展蓝图.该校的科研活动主要在隶属于学科院系的研究中心或科研院所中推进.通过比较不同科研组织模式,可为探究研究型大学的学术核心、尤其是思考传统学科院系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48-49
综合性大学开设艺术学科专业在国内已较为普遍,但艺术科研始终在综合性大学科研中处于非主流地位。2012年艺术学升级为学科门类后,艺术科研对其自身在综合性大学科研中的定位、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目前,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科研和非艺术门类的科研采用同质化的管理方式,艺术学科自下而上的科研评价需求难以融入高校科研总体管理体系之中。究其原因:第一,综合性高校对科研管理艺术科研的属性认识不足,重量化、重形式,轻质量、轻内容的倾向较为明显。第二,艺术科研尚未建立可考核的符合综合性高校科研管理要求的评价体系。因此,一方面,艺术学科门类应从科研规律思考评价体系的建构问题;另一方面,高校科研应根据艺术学科门类的科研创作规律来制定促其发展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牛力 《煤炭高等教育》2009,27(1):67-69,90
现存的学科和院系结构是大学推进跨学科交叉与合作的主要障碍。近年来美国大学通过设立资助跨学科研究的种子基金、推动共享性核心设施的建设、在教师的聘任和考评中推行新的模式、创建新的跨学科院系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来推进大学的跨学科交叉。这些举措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推进学科交叉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佛研究所隶属于斯坦福大学,是世界知名的高校智库。胡佛研究所采用灵活多样的聘任模式和组织方式确保研究质量和影响力,通过研究所和大学其他院系之间良性运转的"内部旋转门",促使自己的强势研究领域与斯坦福大学优势学科相互支撑,从而达到研究所和大学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高校组织面临着有效变革的持续挑战,高校管理中心和基层学科院系作为高校组织内部的利益实体,在高校组织变革促进高校发展中,发生着相互博弈。通过建立重复博弈模型和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了高校管理中心与基层学科院系以及各基层学科院系之间的关系,为高校组织变革模式选择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办好两类校办产业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中心,其资源主要表现为:第一,学科优势高校尤其是综合性高校,学科综合,门类齐全,文理交叉,知识互补,拥有各类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和各类研究机构,科研力量和科技实力雄厚;第二,人才资源高校人才  相似文献   

8.
"211"理工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推进"211"理工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要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发挥理工学科优势,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抓手,以特色为突破口,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激发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构建区别于综合性大学成功的专业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9.
学科聚集是大学的本质特征,院系是大学本质与职能的主要载体,因此,院系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科的发展、交叉与融合,这就决定了院系设置必然要遵循学科的发展逻辑。同时,院系是大学科层制中权力承接与下传的关键性环节之一。在学科逻辑与管理逻辑的双重作用下,大学院系设置应该以学科的成熟度为标准按照不同的学科门类建立学院,以一级学科为基础建立学系,同时,要把握未来学科的生长点或社会的现实需要灵活设置特色学院;突出院系在大学教学中的实体性地位,用"邦联制"的宏观管理模式在院系中建立科学规范、成熟稳定用人机制、财务管理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等,以保障院系作为学术组织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和科研评价工具数据库2007年至2017年的数据,对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1%的西部受援高校进行学科竞争力分析,通过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和学科潜力值五个指标,了解西部受援高校的学科竞争力情况,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模型比较各高校的学科竞争力。结果显示:近11年来,我国西部受援高校学科竞争力有所提升,但整体的学科竞争力普遍较低。因此,西部受援高校要重点扶持潜力学科、强调以科研质量提升为根本的内涵发展、根据学科优势,建设一流学科、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从而增强西部受援高校的整体学科竞争力,争取西部有更多高校成为"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11.
研究型大学院系设置的比较分析与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就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的院系设置和学科分布情况与世界著名大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运用管理跨度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和知识创新群理论对院系设置和学科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我国研究型大学在院系设置和学科分布方面存在的不足,认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应适当减少学院数量,规范学院设置,提高学院内学科设置的综合性;加强和重视特色学院或特色学科建设;分别设置本科生学院和研究生学院;重视交叉学科项目或研究中心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12.
有组织科研是以现实需求为导向,通过一定的结构设计和制度安排,汇集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集中优势资源,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协同攻关的科技创新运行模式。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系统谋划布局、杰出领军人物、稳定的科研团队和合理的资源配置,是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典型特性。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有多种组织形式、运行载体和资源渠道,受学科特点和发展定位影响,不同高校有组织科研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存在较大差异,需在顶层设计、科研机构、团队建设、考评机制和促进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进一步落实。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乃大学之本,人才培养模式更是一所高校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在大学治理现代化、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驱动下,持续推动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是当下的重要任务。通过构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模型,贯通美国、德国、英国、苏联四种典型人才培养模式,厘清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之处;基于对全球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立足于清华大学现有学科和院系及人才培养特色,提出清华大学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的融通战略,探索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和学科布局当中,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4.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综合性大学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制定高校学科规划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我国15所副省级城市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现状和学科特色,通过对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出文献的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展现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知识结构和特色领域,探测综合性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目标以及学科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地球系统科学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西北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和科研积累,建设一个集地质、地理、生物、人文社科(旅游、经济、艺术)、科普宣传为一体的秦岭综合性实训基地,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评价是高校对人文社科研究实施目标管理的主要手段,但目前也存在许多难以克服和解决的问题。院系在执行学校人文社科研究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应发挥院系组织规模小、管理纵深短、组织管理灵活等的优势,主动创新,制定本院系的人文社科研究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并与学校有效衔接。这既是实现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活动,也能实现高校、院系、教师三方最大合成效能,从总体上完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提高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管理工作水平和科研实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目前我国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阻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如何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深化改革和创新,统筹协调跨学科之间的教学科研模式,打破目前高校院系专业之间固有的学科壁垒,通过专业融合、课程融合、实践融合和全过程融合,形成“教学为本、科研为重、创新为体、创业为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加快跨学科、跨学校、跨区域乃至跨国界的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基础创新—应用创新—协同创新”立体式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结合农业工程学科中数字农业与农业物联网农业信息化导学团队的构建与实践,以平台建设为基础,领军人才为核心,探讨了以情感、学术、管理、成果作为核心要素的团队构建模式和运行机制。实践证明,该模式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有效解决科研发展和协作中的诸多问题,促进了团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了一批农业信息领域优秀人才,为数字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技术进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试论综合性大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性大学是指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基础学科较为丰厚,学科之间有效均衡和内在融合。以综合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大学。我国综合性大学的成长模式有自我生长型、合并重组型和混合生长型。综合性大学在“量”上具有规模大、学科全、经费投入高、图书藏量大和多校区多等特点,在“质”上具有整体上的融合性、学科上的综合性、科研上的突显性、功能上的多样性和管理上的复杂性等特征;综合性大学将主要呈现整体优化与优势先行,层次化发展、多样化管理的趋势,同时突显教育综合化、国际化以及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A大学作为案例,对2016—2020年间A大学学科建设经费的配置和支出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学科领域和学科评估结果的院系在年均学科建设经费和经费支出占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学校层面,规模较大和学科发展水平较高的院系,年均学科建设经费显著较多。在院系层面,学科建设经费支出策略可分为扶持引导型、整体提升型、基本运行型和起步兜底型4种类型。研究建议对常规运转和重点专项进行分类支持,并依据学科的不同特点,形成差异化的经费配置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