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e success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depends on the ability to measure the effe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query and its response. If both are posed in natural language, one might expect that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that language could not be avoided.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monstrate that it is perhaps unnecessary to be able to determine the meaning in the absolute sense; it may be sufficient to measure how far there is a conformity in meaning, and then on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set of documents in which the answer to a query is sought. Handling a particular language using a computer is made possible through replacing certain texts by special sets. A given text has a ‘syntactic trace’, the set of all the overlapping trigrams forming part of the text. When determining the effe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query and its answer, not only do their syntactic traces play a role, but so do the traces of all other documents in the set. This is known as the ‘information trace method’.  相似文献   

2.
曾杨婷 《大众科技》2014,(6):295-296,307
隐喻的出现,主要针对的是对语言内部结构组成进行学习探索。现如今,隐喻研究范畴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自身,人们开始站在认知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的本质。1980年外国语言学家提出一全新的观念,认为隐喻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模式。从语用学角度来解读隐喻将能更好地促进交流,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语用作用。文章将从隐喻的本质和特点出发,分析隐喻所具有的会话含义的一般特征,对隐喻的语用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The creation of expert systems is one way in which knowledge is codified. In creating an expert system, in general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to the codification process: creating a model of the knowledge to be codified; creating the language in which to express the model; and writing messages representing the knowledge in that language. These aspects have different relative importance in different contexts. Referring to four case studies, the paper argues further that codification through creating expert systems is not uniformly successful and part of the variation has to do with the nature of the knowledge, or intellectual process or activity being codified, and the difficulty in creating the model. Activities with fixed goals and linear processes lend themselves very well to this form of codification. Processes of categorization and analogy, such as fault detection and repair, are partially successful, tending more often to create systems for experts. Processes involving balancing conflicting goals have, to date, tended to be unsuccessfully codified. These process types involve knowledge or understanding at deeper and deeper levels of abstraction of the overall processes and overarching goals. The more abstract and less concrete the knowledge involved in the task, the more difficult it is to codify it.  相似文献   

4.
徐蕾  倪嘉君 《科学学研究》2019,37(7):1334-1344
设计驱动型创新是一种通过预测社会文化发展趋势,赋予产品激进式的语言意义,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全新创新模式,强调从开放式创新网络中集成创新要素。为此,本文基于网络理论、创新理论,构筑起“网络异质性--设计驱动型创新--创新绩效”的理论逻辑,通过面向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设计驱动型创新是一个各类主体、知识的网络化过程,可由倾听、诠释、表达三个维度表示;(2)网络异质性促进企业创新绩效,并且知识异质性、伙伴异质性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异;(3)提出并检验了设计驱动型创新在“网络异质性--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构筑国家知识创新的信息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构筑国家知识创新信息保障体系的意义。阐述了信息保障体系的概念、目标和功能.并从设立保障管理中心。构建多级保障体系,整合不同系统的数字资源几方面提出了构筑信息保障体系的总体构思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术语知识表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语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构建知识组织系统的重要语言单位。术语作为客观世界在认知主体的投射符号,可以将术语与现实世界的映射关系进行建模,进而,将术语所蕴含的知识分为概念知识、语言知识和形式化知识三类,构建统一的术语知识表示模型,最后采用XML语言对知识内涵进行形式化描述,为知识组织和知识计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孙卓群 《科教文汇》2011,(29):111-112
脏话一直是人们谈之色变的语言元素,从古至今一直有它的禁忌性和制约性。然而作为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脏话的作用和意义从不曾缺失和离席。长久以来,探讨脏话文化的研究人员和学者少之又少,以至于文献和理论成果也寥寥无几。本文试从英汉脏话的历史文化根源,以及新的语言发展进行比较研究,试分析英汉侮辱性语言的异同和它们存在的意义。作为语言的一部分,脏话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社会和现实意义,在学术研究中,我们不应该把脏话视作灰色领域,它是人类语言及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我们虽然不提倡使用脏话,但我们应该对其有冷静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肖永凤 《科教文汇》2011,(10):78-79
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的《孟子》,为后人提供了200多条意蕴深刻、语言凝练而又生动形象的成语。究其建构方式有4种情形——截取原文、直用原义;增减替换个别字词而定型;合二为一、提炼整合;调整词序、整理词义。源自《孟子》的成语,修辞手法多样,对后世文学语言和人们的日常口语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语境与意义     
语境论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重要纲领,但对语境概念的考察还需要从意义概念入手。文章对语境概念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一种确定意义的限度、范围和条件"。对语境概念的理解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语境与意义、语境与真值、语境与结构、语境与解释。构建语境论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加强对概念的语义分析;加强对语境的文化-历史考察;加强对知识的情景分析。  相似文献   

10.
崔楠 《科教文汇》2013,(29):84-85
词汇是所有语言技能的基石,是语言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词汇的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谓是重中之重,然而,英语词汇学习的难点就在于学习者对单词词义的掌握,它又是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基础。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既要解决学习者的词义理解问题,又要面对学习者语言背景知识不足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利用语言的象似性,分别运用隐喻模式、激活扩散模式、文化认知模式、体验模式将词义讲解和背景分析两者统一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词汇一词多义现象、词类转化现象,在需要掌握大量词汇的要求下找到词义之间的内在紧密联系,这样也可以使其更牢固地记忆单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词汇的收集整理、性质、类型、来源、词汇义、规范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李婷婷 《科教文汇》2011,(16):84-85
本文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词汇的收集整理、性质、类型、来源、词汇义、规范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知识群落概念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福林  康洁  李淑萍  宋唯一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445-1453
通过建构知识群落概念模型,能够全面揭示知识群落概念本质,进而有助于破解知识群落的内部结构规律与调节规律,促进第三代知识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推动认识规律、创新规律与知识规律研究的深入发展。又经分析发现,目前文献并没有完整的界定知识群落概念本质。为此,采用仿生学演绎,由生物群落概念模型推理建立了知识群落概念模型,经实证研究,该模型揭示了知识群落概念本质,包括时间、区域社会环境与知识种群3个维度,演替与波动2种动态。并由此推导出了知识群落研究的新思维与内容。该研究是现有成果的突破,是基于仿生学发现的重要基础理论,适用于信息与知识相关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团队异质性—交互记忆系统—知识转移过程"的研究思路,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探索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异质性影响内部知识转移的机理。研究发现:高工作相关异质性显著影响交互记忆系统;交互记忆系统正向影响知识转移过程;团队异质性与知识转移过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高工作相关异质性与知识转移表现出U型相关;低工作相关异质性与知识转移是负向相关;交互记忆系统在团队异质性和知识转移过程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研究从交互记忆系统形成角度提出优化知识转移的策略:优化团队知识结构;构建知识地图;不断维护团队的交互记忆系统;营造团队内部交流互动的良好氛围,构建知识转移的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15.
企业知识整合研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陈力  鲁若愚 《科研管理》2003,24(3):32-38
本文首先定义了企业知识整合的概念并探讨对企业知识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整合可以通过建立知识整合平台、重视知识挖掘、强调知识分享、建立基于对等知识联网的柔性组织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虚拟企业的概念、知识治理的产生与内涵,通过与传统企业经验曲线相比较,综述了虚拟企业中经验曲线的性质,以及其受到学习、专业化、投资及经济规模四个因素的影响,最后基于经验曲线,提出虚拟企业中知识治理的模式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结构化语言知识库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涛 《情报科学》1992,13(5):44-49
本文讨论了知识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作用和现有系统的局限,引入一种全文结构知识库的概念并探讨了此知识库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诸多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协同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知识协同和知识协同效能的理论基础,从“效能”的含义出发,将效能分为知识协同绩效和知识协同能力两个维度,构建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协同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将创新网络中的企业知识协同效能体现在各个因子上。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检验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协同效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知识型企业的模块化组织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工业时代,模块化方法在生严型企业的组织设计中被广泛运用,然而,以技术模块化为墨础的组织设计方法在当前知识型企业实践方面遇到了空前挑战.由于知识难以标准化处理,这就要求知识模块设计既要考虑知识深度的完备性,又要考虑模块间知识沟通的完整性.从组织(深度)知识活动角度入手,利用模块化分析知识型企业中组织知识的内涵,进而揭示组织知识的模块化原理,提出模块化组织设计方法.最后以某设计院为例进一步解释知识型企业的组织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20.
赵云辉 《未来与发展》2014,(1):111-113,42
本研究以科技企业为对象,分析社会资本和知识特性对企业知识创新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包括了三个目标:分析了社会资本对企业知识创新的影响;分析了知识隐性和多样性对企业知识创新的影响;分析了社会资本调节作用下,知识隐性和多样性对企业知识创新的影响。通过对科技型企业知识创新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为下一步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