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物教学》2017,(14):65-67
<正>人教版教材将"基因在染色体上"与"减数分裂"分开编排,这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两部分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1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1)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研究对象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这样描述的: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F_1全是  相似文献   

2.
叙述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一节中,以演绎推理为主线,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模拟探究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的实验,强调遗传因子在配子形成时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相似文献   

3.
<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遗传学中结合数学、统计学和假说演绎法等的智慧结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节又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基础概念丛生、交叠。为此,笔者课前制作了3个微课视频,巧妙地将概念视觉化、过程化,并分散了难点,同时精选基础性、启发性和典型性的题目制成学案,让学生课前练习,依据学情制订复习清单,使复习更具针对性,课堂活动更加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以问题串导思引领学生沿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的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作为该模块的开篇,讲述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遗传因子的存在并揭示了该因子在生物性状遗传中的传递规律,为学生后续学习遗传的分子基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做铺垫,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通过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获得杂交实验的结果,并启发学生严谨推理和大胆想像,提出对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5.
沈平 《生物学教学》2005,30(6):26-27
遗传学家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材料,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总结出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豌豆种子种皮颜色的灰色和白色、子叶颜色的黄色和绿色分别是孟德尔遗传实验中研究的两对相对性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关于豌豆种子种皮和子叶性状表现的遗传学试题对于中学生而言都有相当的难度。下面举三例对这个问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教学》2017,(2):65-66
研究高中生物丛修2中"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案例,提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这一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物教学》2017,(20):58-60
通过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能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自由组合定律,使学生明确实验的条件、基础、适用范围、发生时期以及实质。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来学习,从而提高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讲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节时,为了帮助学生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笔者在三个不同的班级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下是这三种教学设计的实施情况(见表1):表1设计意图教师行为学生反应教学设计一学计二教设解自1解1说22生生....,了尝利通利学分画内同试用用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进,探究性学习成为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新理念。如何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落实探究性学习就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为例,浅谈在生物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1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开创了实验生物学的先河,是整个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学习内容。综合教育部对  相似文献   

10.
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中,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两者间在F2的性状分离比上具有着一定的关系为(3∶1)n(n为相对性状的对数)(表1)这一通式,孟德尔在此基础上,对豌豆的多对相对性状进行了统计、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11.
5E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开发的现代科学教育理论。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为例,基于"5E"学习环节,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促进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行新旧概念转换,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核心概念,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一、"假说——演绎法"课型操作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为例,介绍"假说——演绎法"课型操作: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兴趣→学生身临孟德尔一对相对  相似文献   

13.
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往往多从研究方法着手。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去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对教学中可能被忽视的几个基本认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教学内容是以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为证据说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该实验是遗传学中的经典实验,教材对于该实验的遗传学解释隐含了部分实验假设以及分析说明,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往往会让师生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教学》2016,(22):13-14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通过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适应性,构建了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课为例,将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创始人,被誉为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生物学历史上一项经典性工作。他以豌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8年辛勤的杂交实验,最终发现了生物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相似文献   

17.
<正>1教材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2节内容,表面上看本节是说明"基因在哪里"的问题,但其根本却是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本节内容是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延续,也是学习伴性遗传的铺垫,与减数分裂更是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考虑。萨顿的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的科学方法,但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由此引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物教学》2016,(4):44-46
以问题为线索层层深入进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将探究式和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灵活应用交流合作、过程模拟、总结强化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再次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中完成新知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孟德尔定律是高中生物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其研究结果对遗传和基因学的发展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针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及进展,通过对该实验内容的分析和总结来为学习"孟德尔定律"的后者提供有效的文献帮助。  相似文献   

20.
豌豆是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根据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其一生可以分为种子的形成、萌发以及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阶段。160多年前孟德尔从34个豌豆品种中选择了7对相对性状(如茎的高度、种子的形状、子叶的颜色、花的位置等)做杂交实验(见图1),无论正反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杂交后产生的第二代(F2)都出现接近3:1的性状分离,通过假说演绎法最终发现了遗传学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