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语言类型学来看,韩国语和汉语均属量词型语言.量词在韩国语中被称为单位依存名词,为名词的下位分类,不具独立性.汉语量词较丰富是汉语的一大特点.韩国语和汉语量词具有可比性.本文应用对比语言学理论对韩汉量词在句法分布、句法功能和句法类型上体现出来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韩汉量词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靳葆强 《大学时代》2006,(9):111-113
从语言类型学来看,韩国语和汉语均属量词型语言。量词在韩国语中被称为单位依存名词,为名词的下位分类,不具独立性。汉语量词较丰富是汉语的一大特点。韩国语和汉语量词具有可比性。本文应用对比语言学理论对韩汉量词在句法分布、句法功能和句法类型上体现出来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韩汉量词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英汉被动句有各自的特点.英语被动句可译成有形式标志的汉语被动句,译成带有被动含义的汉语主动句,和译为具有完全意义的汉语主动句.汉语被动句译成英语亦然.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比了泰国学生中介语语料与汉语母语者语料中差比句的使用情况,分析了泰国学生差比句习得的特点和偏误类型。研究发现,泰国学生中介语语料与汉语母语者语料中各句式的使用频次不完全一致,使用频次与正确使用频率也不完全一致;泰国学生汉语差比句偏误率较高,偏误类型复杂多样,其主要原因在于汉泰语"比/■"字句在形式和功能意义上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和对应"空缺"。文章最后提出了针对泰国学生汉语差比句的教学策略,确定了有"泰国特色"的差比句教学难度等级序列。  相似文献   

5.
基于主要分析了汉语差比句的形式语义解读,其中形容词差比句的语义解读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还特别分析了"比"字在不同差比句式的语义,旨在通过对汉语差比句进行初步的分析,找到符合刻画汉语差比句的语义描写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观察,可界定的粤方言比较句式大体有两种,一是比较句,二是差比句。以差比句为考察重点,可发现粤方言中差比句的优势语序类型有别于普通话,有些类型特点甚至截然相反。这种语序类型差异的形成主要源于语言的历史演变及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7.
英语被动式在使用场合和主题意义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在表达意义、应用范围及表达形式三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翻译英语被动句时 ,不能一一对应地硬译为汉语被动句 ;而应根据具体情况 ,充分考虑英汉语特点 ,适当转换形式 ,使译文通顺达意 ,避免翻译腔  相似文献   

8.
“比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汉语中表示比较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表达方式具有不同的功能,我们选择三种典型的比较句式:“形容词+于”句、“比”字句、“和……一样”句,考察它们在科技语体中使用情况,以说明几种比较句式的功能特点。为了更能够说明比较句的使用特点,我们还将对比文艺语体中比较句的分布来说明。前两种句式属于差比范畴,后一种是平比范畴。  相似文献   

9.
基于语言类型学相关知识对汉维差比句的构成要素及基本语序特点进行分析,确定汉维比较标记的标注方向,找出汉维基准短语的位置差异,并探讨汉维差比句的否定形式的不同之处。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汉维差比句语序特点的不同是决定汉维差比句表达差异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0.
着重对维、汉语中的差比句的特点以及具体格式的不同之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关中方言的比较句分为平比句、差比句、渐进比句和极比句四种,每种都有不同的格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港式中文差比句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先是对港式中文及其差比句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然后从语义类型学角度提出一个基于语义结构的差比句分析模式,并且从语料调查出发,把港式中文差比句分成无标差比句和有标差比句两种类型。有标差比句可以根据差比标记和句法特点分为"比较"类、"过于"类和否定类三种。与通用中文相比,港式中文差比句在标记、值性和值度3个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而且这3种有标差比句在值性类型、标记数量和值度选择上也存在着各自的句法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元刊杂剧三十种>作为现存最早的唯一的元刻杂剧选本,是研究元代汉语重要的资料之一."比"字句经历了汉语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仍然被保留下来,是比较句的主要形式.研究<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比"字句,考察它的分类和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比"字句在近代汉语中的发展和演进情况.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西游记》中除“比”字句外的比较句式共有十种,这十种类型符合《马氏文通》所说的平比、差比和极比的规律。分析这些句式的结构特点,对于了解近代汉语乃至整个汉语史比较句式的发展演变情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昕 《现代语文》2010,(7):37-39
“比”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之一,是比较句中的一种常见类型。本文通过探究“比”字句的常见类型及变换句式,旨在说明“比”字句在语形、语义及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以使我们在日常语言表达中更准确、恰当地使用这种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中,通常认为"不如"句是典型的差比结构,且句中比较值"W"必须由具有积极语义色彩的形容词充当。当句中比较主体"X"由不定代词充当,表示泛指时,句子进入多项差比范畴。多项差比中必然存在极值,且极值可以是最高值也可以是最低值。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积极语义色彩和具有消极语义色彩的词语均可充当"不如"句中的比较值"W"。  相似文献   

17.
马建忠编著《马氏文通》后,无数研究者皆在其框架内进行比较句的研究。马氏对比较句的分类如下:平比、差比、极比。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差比句,本文的重难点是基于HSK语料库探讨外国人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时出现的差比句偏误,研究其成因,并探寻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一君 《文教资料》2013,(4):20-21,26
差比句是比较范畴中较为凸显的句式,其相应的否定式在形式和意义都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汉语和僚语差比语序都符合SVO语言共性,差比句都有两种否定形式:X+bau^55(不)+Z+M+Y,X+bau^55(不)+Z+k3^52+Y(X、Y分别表示比较的主客体,M表示差比标记,Z为结论项);由于汉语和傣语属于不同的语族,语言个性决定了两种语言差比句否定式在句法、语义方面的差异性。本文从形式和意义方面对两种语言的差比句否定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汉德两种语言的语法语序进行对比 ,通过分析讲德语学生的一些汉语病句 ,总结汉德基本语序的特点 ,重点比较了两种语言在主语宾语 ,修饰语在语序中的差异 ,以及判断词的有无问题和否定词在句中的位置差异。通过分析这种不同之处 ,力求找出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难点 ,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用汉语进行交际时出现的一些常见错误进行解释和纠正  相似文献   

20.
“X比N还N”是现代汉语差比句中较为特殊的句式.本文通过对比该构式和典型差比句“x比Y还A”,发现该构式的语义不是比较,而是说明“X”的某一特质,意义相当于“X像N一样A”,或者“X很/非常A”.该构式对进入其中的“X、N”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