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10年以来,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推动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的科技战略规划,建设国际科学组织、科教合作中心,开展科技合作交流、提供人才培养平台、服务民生、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等科技创新与合作已取得相当的进展与成果。然而,新时期“一带一路”在科技创新领域还面临顶层设计与机制不够完善、科技创新与合作的模式与深度还需提升、专业人才较为短缺等诸多问题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文章系统分析了科技创新与合作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创新与合作支撑“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原则,指出了新时期“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与合作的重点领域与重点任务,以期为探索“一带一路”发展面临挑战的解决方案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积极开展创新合作,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转移转化、合作网络与平台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格局新变化和新形势对“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创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总结经验,找准科技合作领域。在此背景下,文章梳理了“一带一路”的科技创新建设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研判了未来科技创新合作的重点领域和任务,进一步针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战略需求与发展基础,提出了具体的科技领域创新合作机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人才对于“一带一路”发展至关重要,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面对当前人才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政策吸引国际学生和科技创新人才的严峻态势,急需探索解决如何吸引高质量优秀人才来华深造、如何科学高效地培养更多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发展等重要问题。文章基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中国科教发展现状对比、共建国家来华留学情况及关键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提出了设立“一带一路”海外人才培养中心、选培海外青年科学家、选拔高层次留学生、开展科创管理高端培训等4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关键路径和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提升中国高教国际影响并为“一带一路”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4.
科技合作已经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聚焦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下简称“共建国家”)科技合作情况,探讨科技合作如何赋能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通过梳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科技合作助推共建国家发展的实践探索,剖析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新时期科技合作支撑和引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Z2):49-51
中国科学院全球“一带一路”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中国科学院顺应科技创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响应“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落实“率先行动”计划、实施国际化推进战略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创新基础较薄弱,科技创新合作意愿和基础普遍不足,各国之间深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亟待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的内容与机制也亟待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本研究通过重点梳理分析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经验,总结得出其具有四方面共同特征:搭建多层次科技交流平台,深化科技人文交流;科学布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拓宽科技合作网络;建立健全海外孵化器,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创新合作体系;推进联合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援助水平。中国可从中汲取有益的做法,根据自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创新模式。建议重点从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合作网络、特色创新合作体系、科技援助水平等维度探索构建人才、技术、空间等多种要素协同创新和联动发展的合作生态,通过增强国际科技话语权、有效互补协作和开展科技援助等方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10年以来,在推动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融入全球治理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国内区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是重要的国际化区域,更是“一带一路”重要的组成部分,面临着打通南亚陆路通道的新机遇。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对“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支撑青藏高原区域发展进行了分析,系统梳理了当前“一带一路”下的青藏高原地区的国际合作情况,包括科技合作计划与项目、国际合作组织、科学数据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进展,总结了其中存在的成效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地质环境复杂,并且受到季风气候控制,极易引发多种自然灾害,危害严重,是阻碍“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防灾减灾能力薄弱,科技与体制机制难以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跨境综合防灾减灾需求。因此,文章通过科学评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灾害防控能力,深入分析“一带一路”灾害风险协同管理国际合作模式,提出“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科技合作建议,倡导创建新型减灾合作机制,启动“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国际科技项目,实施“一带一路”减灾国际科研能力合作。“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国际科技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推动我国防灾减灾先进理念、技术与模式走出去,构建多国协调的巨灾风险防控信息共享与减灾联动机制,为重大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提供科学支撑,保障国家重大海外投资安全,培养防灾减灾高级专业人才,整体提升自然灾害应对能力,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撑和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模式的研究,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竞争力评级,着重对江苏省与相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产业研发合作与学术研究合作两个方面进行项目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思考了近年来江苏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实践做法,为继续深化“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以来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的建设成效,阐释了“一带一路”建设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进而,结合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实际国情,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在全球经济贸易新形势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从产业链协同、营商环境建设、新动力培育、科技创新赋能、风险管控防范5个方面提出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以"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能源合作为切入点,基于《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系统研究东南亚国家能源发展的演变趋势。得到结论,东南亚各国能源资源禀赋差异显著,且动态演变特征明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是东南亚地区主要的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新加坡是东南亚乃至全球重要的能源加工和转运中心;东南亚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总体上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各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差异化显著;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开展能源国际合作,石油和天然气的竞争性合作日趋激烈,水电、风电和光伏电等可再生能源合作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文章概述了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丝路”)沿线国家长期良好的国际 科技合作基础和存在的问题, 总结了“丝路”建设面临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水土资源可持续 利用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跨国自然灾害监测与治理、全球气候变化对 “丝路”影响、贫困成因与国际扶贫、国际科学家协同创新研究及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重大科 学问题, 提出了“丝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国际基础科技合作, 推进“丝路”持续发展科学计划 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数字丝路”建设将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提升技术、标准、规则和数字基础设施等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在“数字丝路”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基础设施不足,数字科技关键核心技术匮乏且推广困难。构建包括设施、技术、机制、能力等方面的“数字丝路”创新生态系统,对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数字丝路”建设的现状与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科技创新推动“数字丝路”建设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命健康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组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日益复杂严峻的全球生物安全形势下,需要运用系统观念提供科学指导,以全面提升各国医疗卫生条件和国民健康素质。文章针对“健康丝绸之路”建设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从系统观角度阐述全周期生命健康理念,并提出重点合作方向,指出应通过顶层设计搭建多元合作机制,全面深化科技与经贸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15.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我国石油企业加速出海布局,在油气能源领域与沿线国家开展广泛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回顾了我国石油企业在“一带一路”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合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总结了合作现状,分析了合作中呈现的潜力和面临的机遇。针对中美博弈全面加剧、乌克兰危机影响外溢、国际投资合作环境日趋复杂、能源转型日益紧迫等诸多挑战,文章提出了4点战略方向和建议:(1)打造互利共赢的油气合作利益共同体,稳健提升能源合作抗干扰能力;(2)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结算体系建设,系统提升抗金融风险能力;(3)突出油气合作主线,牵动新能源接续发展;(4)以科技创新和精益管理为抓手,持续提升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希望这些建议能为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合作中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正确抉择发展方向、深入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的空间观测与“数字丝路”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突破性、全局性重大战略和国际倡议,其包括65个国家,44亿人口,具有范围广、周期长、领域宽、时空域等特点。文章立足于分析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优势和能力,在面临的环境、资源、能源、灾害以及全球变化等区域和全球挑战背景下,研究空间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空间观测的"数字丝路"设想,以为"一带一路"提供空间数据、环境信息与决策支持,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科技及全方位合作,以"数字丝路"服务"一带一路"世纪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