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功能对等"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即译文和原文在交际效果上具有象似性。纵观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基于象似性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不仅构成其核心理念,而且有助于指导、优化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
移情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始终,在原作者、原文、原文读者(译者)、译文、译文读者之间形成了象似性的美感流动。译者推己入文,文我合一,将移情审美投射于译文,激发读者的美感享受。这对翻译中象似性移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译文表达如情感丰沛必可赶超原文。  相似文献   

3.
移情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始终,在原作者、原文、原文读者(译者)、译文、译文读者之间形成了象似性的美感流动。译者推己入文,文我合一,将移情审美投射于译文,激发读者的美感享受。这对翻译中象似性移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译文表达如情感丰沛必可赶超原文。  相似文献   

4.
象似性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译者从"现实、认知、语言"的根源挖掘原文的内涵,选取地道的译文表达法,提升译文的水准.翻译教学以象似性为切入点能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因而翻译教学模式构建应遵循象似性认知规律,树立象似性翻译意识,追寻象似性认知解释,设立象似性翻译标准,从而真正实现翻译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象似性的发展由来已久,最先由符号学发展而来,随后渐渐地在认知语言学界发展起来。关于象似性的研究国内外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象似性的实践分析也主要集中在现代诗歌。然而在当前形势下,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探讨中国古典诗词象似性的英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探究发现,宋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存在大量的象似性案例。本文探究了李清照的《声声慢》及其十五个英译本,对原文和译文的象似性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宋词及其翻译中的象似性。研究发现象似性的理论在翻译大家的译本中有着不同的体现,他们采用了各种翻译象似性的方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6.
象似性理论认为句法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在汉语语法教学中合理适度地引入象似性理论,如"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和"独立象似性",可以降低语法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增强语法的可感知性和可接受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象似性理论是对索绪尔任意说的挑战和补充。象似性研究从最初的语音、词汇及句法研究发展到现在与其它学科交叉的研究。文章拟从距离象似性的角度对话语的礼貌程度进行探讨并提出,社会距离增大,语符增多,话语的礼貌程度就高,语言符号与社会距离存在象似关系。  相似文献   

8.
句法象似性是语符量与其表达概念量的自然关系和相似性。文章从关联认知的角度来探讨句法数量象似性,将数量象似在言语交际中的出现视为一种明示交际。说话人为了获取交际的最佳关联,增加或者减少语符的数量,从而确保了听话人能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变化的语符数量充当了明示刺激,迫使交际者改变和构建自己的认知语境,理解对方的话语。  相似文献   

9.
在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中,逻辑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对逻辑结构的以句法为基础的描写,句法理论能对语义问题提出解释。而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象似性,尤其是句法象似性似乎与强调语法结构"自治"与"独立"的生成语法是相对立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生成语法中逻辑式这个层面体现的句法象似性,来证明逻辑式与句法象似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Charles Sanders Peirce的符号三分法,象似性可以分为影像象似性、拟象象似性和喻象象似性。论文从拟象象似性角度分析《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本在语篇层面对原文中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和距离象似性的翻译处理,并探讨了译文对原文中顺序象似性的重构、数量象似性的再现以及距离象似性的模仿,旨在揭示拟象象似性指导下的翻译应摆脱“只达意传神而不彰显形式”的片面翻译观,要尽量达到“形神并重”、“形神兼似”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1.
顺序象似性被普遍认为是句法象似性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语义范畴内的讨论热点。从关联认知的角度来看,顺序象似在言语交际中的使用是一种明示交际。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以获取最佳关联为目的来排列语符顺序或改变句子先后顺序,保证听话人能用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语境效果。听话人在不同语符顺序的明示刺激下构建认知语境,理解话语。  相似文献   

12.
张娟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7):99-101
近年来句法象似性成为了语言象似性研究的重点。从距离象似、顺序象似和数量象似三个方面分析句法象似性在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理论中的某些理论,可以发现,语言象似性与生成句法并非截然对立。句法结构具有象似性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13.
廖美珍教授翻译的《在亚当之前》,准确把握了原文的内容和形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入分析其语言形式特点,充分运用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的语言象似性特点,翻译出了贴近原文意义内容、话语风格和具有同样意美的译文;其译文语言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和音韵,给译作读者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与听觉享受。  相似文献   

14.
距离象似性是语言成分间首要的象似原则。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使役结构的距离象似性特点,发现:英语用综合式表达直接使役,用分析式表达间接使役,形式上的距离对应于概念上的距离,体现了距离象似性;而汉语的"把"字句和复合动词组成的句子表达的是直接役使,"使"字句表达的是间接使役,也充分符合距离象似原则。  相似文献   

15.
朱晓燕 《考试周刊》2010,(45):14-15
象似性作为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受到广泛关注。根据皮尔斯符号三分法,语言的象似性主要分为映象象似、拟象象似和喻象象似。本文分别从这三个角度分析英文诗歌和汉语古典诗词中的象似性,发掘诗歌这种特殊文体中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象似性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主要表现在不少学者开始从内涵、划分、论证及与任意性、语言系统的关系等方面来探讨象似性,并尝试运用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重叠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对称象似性和意义象似性等原则来解释汉语现象。不过,象似性理论、研究范式以及对汉语结构的系统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石蕊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163-166
新词的产生具有理据性而非任意的.象似性即语言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理据性.本文试图从语音象似、语义象似和语用象似角度诠释新词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从而说明新词产生的象似动机.  相似文献   

18.
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历来是语言学界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索绪尔将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界定为“任意性”,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象似性是语言的本源性特征。从认知角度出发。对英汉语中句法象似性的几个主要体现层面: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及标记象似性进行分析,可以为英汉语中的相关规则和表达形式提供理据。  相似文献   

19.
语言象似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象似性在过去几十年一直为语言学界所关注,现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通过对象似性的概念、其与任意性的关系及语言象似性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的探讨,可以看出语言结构确实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与人的认知结构、概念结构相照应的现象,尤其是在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等方面,但同时也不应否认语言任意性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20.
谌佳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352-352
本文介绍了象似性研究的背景和象似性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概述了语言象似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从理论的发展,研究方法和跨学科研究等方面探讨了语言象似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研究发现语言象似性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揭示语言与认知的关系和语言的本质,但是从象似性的研究缺陷可以得知:"象似性"其实是包涵在"相当任意性"里的,它不可能作为任意性的对立面而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