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士涛 《成才之路》2023,(32):109-112
项目式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有助于学生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划及执行项目的能力等,深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主题选择上要以真实的情境和任务为主,在学科知识深化环节切忌贪多嚼不烂,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要强化彼此间的联系,促成学生的合作,同时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因材施教",全面开启学生多元智能的重要实践活动窗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根据学生兴趣生成活动主题、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活动方式、注重学生体验开展主题活动、尊重学生意愿组织课程实施、结合学生特长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遭遇了一些问题:教师不能恰当有效评价学生;缺乏在线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局限性和单一性,等等。其产生的原因有教师本身的因素、课程本身的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为此,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进行改进。前提是正确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基础是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条件是全面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内容;关键是树立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学习的评价原则;途径是恰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学习的评价方式;平台是构筑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倡导采用主题式学习的方式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UbD理论之“逆向”与“理解”则为主题式学习提供了新的方略和途径。在Ub D理论引领下,构建基于学习进阶的数学主题式学习模型,设计“确定数学主题—构建学习进阶—设计学习活动—创建评价工具”的主题式学习活动,体现学生主题学习的阶段性和思维结构的层级性,意在为开展数学主题式学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游园式”阶段性评价是现今广泛使用的评价手段,它围绕某一主题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评价情境,设计一系列与课程学习内容和能力、学段语文核心素养要求相关的评价任务,以灵活的评价手段进行学习质量调研。它的设计分梳理目标框架、构建游园体系、充实测评题库、设计评价工具四步走,综合考量评价目标、游园情境、挑战任务、材料选择、评分量表等要素,从关注形式的现状走向内涵式一体化设计,探寻适合学生语文学习的阶段性评价样态。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生成性,而生成性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生成性特点应体现在活动的每个阶段,如活动主题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的动态生成,活动的过程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动态生成各种教师指导和实践操作,活动的评价更应根植于学生的实际参与状态动态生成,才能富有激励作用。关注生成,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多地“伏下身”关注学生的实况.关注活动的实况,从而使我们每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充满了灵性与互动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亮点课程。本文从分析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的学习基本原则,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活动个性化学习分成三个基本环节:主题生成的个性化、探究过程个性化、探究成果个性化,并在实验研究中总结提炼了个性化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这三个环节中的作用,建构一个学习主题的自主性、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和学习评价的多元性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个性化学习环境,以达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生成的课程资源。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潜在性、情境性和关联性等特点。开发利用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对课程本真的回归、课程以学生为本、促进有效教学等意义重大。开发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需要教师的“学生即课程”意识、学生的课程主体意识、对话教学理念下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和发展性学生评价等方面的教学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深受人们关注。在物理教学中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开展.就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广大师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开发、利用身边的、学生感兴趣的资源。精心设计活动主题,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在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明确师生的角色定位.确保活动顺利地进行。及时进行合理的、多样的评价以保证活动的有效进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实施更为关注师生的生命体验,倡导动态生成的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其活动的推进以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为基石,强调学习实践活动的动态发展过程,从而不断生成新目标、新问题和新资源.面对这些活动生成,有的教师一味追求动态生成,无视活动引领的独特性,使得课堂漫无边际、没有主旨;有的教师则对课堂生成忽略不计,无视学生发展及课程特质,使得教学照本宣科、亦步亦趋.笔者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应立足学科本质,以学生素养提升为宗旨,理性地引领课堂生成,使活动的生成更具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动态学习方式,应该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笔者认为,要将"感动教育"的人文特性融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从有效开发文本资源、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加强学科教学渗透、拓展社会空间、完善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综合与实践部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在第四学段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实施课程教学。研究认为,项目式学习可以通过主题选取、任务设计、成果展示和评价与反思来实施。为更好地实施项目式学习,教师要设置合理的驱动型问题、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把握好项目式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注重多维度多方式的考核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满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三年前,深圳市盐田区乐群实验小学开始了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课程形态,把课程、师生、学习时空、学习技术等核心元素有效地统合起来,打破学科之间的边界,学生围绕来自真实世界的学习主题,进行基于现实生活的、以学科联动为特征的开放性学习。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动态生成"作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悄然走进我们的视野。"动态生成"重视教学中来自学生的感受、见解、困惑等,能更有效地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学习能力的目标。因此.广大教师对"动态生成"的理解、运用也日趋丰富和多元化,"动态生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文本解读的多元性、师生文本对话的现场性和学生思辨能力的活跃性等特点,有很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有很多适于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触发点。笔者仅以教学《六一居士传》为例,谈谈如何把握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6.
闫娜  张宁 《语文天地》2015,(7):49-5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生成性教学,认为教学中的各种课程资源都随着课程实施的展开而不断地生成,课堂就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生活与学习的文化家园,充满着师生的生命气息。课堂教学是不同文化的个体通过文本的对话与交流来促成并实现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与认同,实现学习主体的有意义学习,促进师生的全人发展。一、语文教学生成的文化解读中学语文课堂是课程实践的文化场域,教学成为课堂中不断生成学习资源的文化实践活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目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是师生进行建构和解构的文本,教师、学生、课程和教材面向新事件而动,课程应当消解学科边界。课程改革可以借鉴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智慧,设置灵活的课程目标,师生共同参与课程生成,师生关系走向平等对话,充分发展综合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其中的原因相当复杂,但归结到一点,我们可以认为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缺乏一个支持性环境。在现有学校文化中,学生和教学环境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语文教学正在不同程度地遭到扭曲,原本丰富多彩的母语课程不能获得学生的普遍接纳与热爱。只有建立起良好的语文学习支持件环境,学生才能热爱语文,学好语文。语文学习的支持性环境主要由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行为、语文教学评价制度等支持性要素组成,以下拟从这儿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批判教育学视角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场文化实践,它旨在对分科学习的课程文化展开理解与改造,发展师生主体的批判力,改良学校课程的作用力,完善学校课程文化育人的执行力。在本土化进程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定位往往倾斜于工具主义的实用主义一端,内容整合未能嵌入真实情境,实施行动依赖技术路径。为突破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困境,建议开展面向整体育人的话语沟通,生成跨界的整全目标;绘制情境关联的跨界地图,触发学生的真实学习;发展主体共话的多轮叙事,让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自身文化的再建构。  相似文献   

20.
以苏州园林为背景开展数学项目式学习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实践育人的理念.文章阐述以“探秘圆拱门”为主题开展的项目式学习,主张教师依据课程标准选择驱动性任务,融合跨学科内容,制定项目研究方案、设计测量方案和工具,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通过课程实践,渗透文化育人理念,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