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彻底失败,作为侵略工具的20多万“满洲农业移民”及其他非武装日本人开始了无秩序的大逃亡经历。他们当中的很多妇女和儿童因受到中国东北当地民众的救助而得以活命。人数众多的儿童被中国民众救助后,有的顺利回国,有的留在当地融入中国家庭及社会,被称为“中国残留孤儿”。本文通过亲历者的口述,还原抗战胜利后中国民众对日本儿童救助的史实。  相似文献   

2.
LiLi  元元 《中学生百科》2023,(14):18-20
<正>日本学者村松梢风评价中国菜肴时,这么说:“对他们来说,吃饭是一件又开心又光彩的事,非得要让别人看看。由此我们可以想象,长期以来中国的大多数民众是如何地与饥饿搏斗过来的。”看到这番话,我的心情五味杂陈。你不能不承认,我们吃饭就是如此,如同对待生活信仰一样,有着非凡的热情与虔诚。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场景一]张春兰和一个日本女孩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提到南京大屠杀,张春兰想看看她怎么看待这件事,确切的说希望她以一个日本人的立场向中国道歉,但日本女孩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时期 ,日本在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的同时 ,也积极进行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侵略。他们控制了日伪地区的教育权 ,对中国民众进行奴化教育 ,以图在灵魂深处迫使中国人归顺日本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民族的利益 ,在对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武装斗争的同时 ,也全力开展反文教侵略的斗争 ,广泛启发全体民众的抗日觉悟 ,建立抗日学校 ,培养抗日干部。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彻底驱逐入侵者 ,赢得国家、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相似文献   

5.
陈薇 《高中生》2011,(25):34-35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民众来说,他们与科学知识仍有距离,他们距科学精神依然遥远。8年前是板蓝根,今年是碘盐。其间还有白醋、绿豆——从2003年至2011年,随着非典、甲流、张悟本与日本地震的出现,这些寻常生活用品一次次毫无  相似文献   

6.
日本近代作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访华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以游记等形式向日本民众介绍了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文化地理等,对当时中国的现实做了细致描写。同时,心理上的优越感及殖民主义的思维,也使得他们产生了蔑视中国的情绪。这些偏见改变了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认识,也对当时的日本政府政策的制定带来一定影响。通过对这些游记进行文本分析、考察,有助于了解当时日本知识分子、日本国民及日本政府的中国认识。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21,(6):16-21
日本于1942年占领荷属东印度后,为加强对当地民众的规训和思想控制,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媒介来实施其宣传计划。其中,电影宣传是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日本军政府制定了详细的政策,使宣传电影能够尽可能覆盖到荷属东印度群岛各地,为战争和殖民统治服务。日本的一系列法西斯宣传电影,在蛊惑当地民众、文化侵略和进一步推进军国主义战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河南教育》2009,(3):2-2
温家宝的外交风格,代表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所具有的务实、自信、健康的国际形象。 67岁的温家宝“看上去敏捷、精力充沛”,他一以贯之地承袭自己的风格,就如2007年那场对日的“融冰之旅”、通过亲民外交把友谊传达给日本普通民众一样,这次中国农历新年期间出访欧洲,通过近距离与当地民众接触,给正笼罩在衰退阴霾下的欧罗巴市民传递去了中国式特有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19,(1):52-57
近年来中日之间的往来愈加频繁,对彼此新印象的形成也为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中日知识界都在重新审视彼此的国家形象。日本的"中国观"大抵集中在来自《论语》、《三国》的古典中国观以及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革命中国形象。如此而来的中国观都积极向上。而事实上日本民众对中国还有很多误解与偏执。众所周知,如此中国观的形成与日本近代对中国的殖民侵略以及宣传有关。中日知识界对日本民众中国观的相关论述已不鲜见,而对当时中国民众形象的整理与论述却并不多见。鉴于此,我们将重新梳理二战前日本民众对中国以及中国民众的印象及其形成背景。具体以芥川龙之介及其同时代的"中国通"清水安三、橘朴的相关论述为对象作横向对比,进而让我们对当时日本有识之士的中国民众形象有一个客观认识,并探究其背后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甲午海战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场倾其全力的侵略战争.这个向来对中国倍加敬仰的弹丸小国居然有如此大的动作,让从来不将其放在眼里的清王朝深感困惑和忧虑.古代中国国力强盛,科技文化领先世界.长久以来东亚文明以中国为中心向周边国家传播发展.无论是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经济模式还是科技文化都在日本民众心中烙下了深深的"中国印".但近代日本民众对华态度从畏惧推崇到蔑视甚至侵略中国,让人始料未及.日本民众对华态度的转变原因是多方面的,更是深层次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日本同属汉文化圈,两国的山岳信仰产生、发展的轨迹近似,但风格各异。日本神代史中有关日本富岳尊的记载、浅间富士的祭拜活动等凸显了日本风土对当地民众的行为与心理影响,中国南岳火神信仰从政权稳固的需要中被赋予了皇权至上的文化内涵。神明化了的大山反映出中日两国在山岳崇拜和信仰中的相同精神实质与不同的物质基础、相似的祭祀内容与不同的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清末时期的莱阳,由于新政和地方自治的推行,使得当地士绅阶层的权力分配失衡,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部分和官府联系密切、负责新政具体筹办事宜的城绅权力扩大,成为新政的获益者。他们在主持地方新政的同时谋求私利,给当地民众的生存造成巨大压力,成为民众反对的对象。而在权力的重新分配中出局并且自身利益也受到损害的一部分乡绅则加入到这次民变当中。他们和乡村正式体制内的村长社长、村落里的"能人"和"强人"等乡村社会的其他精英人物联合起来,一起发动和主导了莱阳的民变。乡村精英们的参与,使得这次民变表现出较强的组织纪律性,成为一场乡村民众大规模的反抗运动。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它是由日本侵略者扶植起来的,而所扶植的对象就是中国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日本侵略者为什么会选择溥仪作为他们在东北的代理人,溥仪又为什么甘愿到东北去当傀儡呢?我们先来看看日本人选择溥仪作为其在东北的代理人的原因。侵略中国是日本既定政策,在192 7年6月由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上就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两年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193 1年,日本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美国诗人惠特曼诗集《草叶集》对20世纪初的中国和日本文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中国作家和以有岛武郎、民众派为代表的日本作家对其思想内蕴、艺术形式、意识形态方面等有不同程度的接受,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接受必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使用亚洲民主动态调查(ABS)数据,从跨国比较的视角分析泰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民众对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国家形象的认同。比较基于如下两个维度:一是中国形象在泰国与在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比较;三是中、美、日三大国在泰国的国家形象比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泰国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可度普遍高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民众;在泰国民众心目中,中国的国家形象与日本旗鼓相当,中、日两国的形象略好于美国的形象,甚至在认可度的最高点上对中国形象的认可度比日本还高,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泰一家亲"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6.
倒挂的国旗     
在一艘航行在太平洋上的日本游船上,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一位旅客刚刚离开房间去餐厅,就发现小皮包忘带了,等返回房间一看,小皮包不翼而飞了。那皮包内装有大量现钞和信用证等物。他离开房间时,隔壁房间的两位船员刚出门,看见过他。警察立即去找那两位船员询问。船员甲说:“我确实见过这位旅客离开房间,但是我并没有进他的屋,因为船上的国旗挂倒了,我去重新升了一下。”船员乙说:“我也没进屋,因为我跟医生约好了打针时间,我刚才去打针了。”他们二人刚说完,警察就立即指着船员甲的鼻子:“撒谎的家伙!你跟我到办公室来。”经过审问,甲承认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教育     
中国的教育已经到了破产的地步,这是大家所公认的,无论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农村教育,民众教育 ,都没有成绩可言,他们所给与的印象不是悲观,就是失望。我以为教育的任务,不外乎两种:一、发展个性,包括个别之智力,能力,欣赏力,经验,态度,健康等等。二、保存国家,包括人民团结,富力发展,和国权保持,可是你看看中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要深入理解中国现代新式学校对于广大乡村民众的意义,考察学校与乡村民众生活变迁的关系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论文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考察了一所位于浙西南山区佳村的现代小学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对当地民众生活的影响.概括地说,对于士绅子弟而言,这所小学是他们由儒生向专才转型的起始阶梯;对于普通民众子弟而言,小学教育普遍提升了他们的文化水准并为部分人的身份转变创造了机会;对于乡村女子而言,接受小学教育首先给她们带来了身体的解放,并使部分人有机会成为职业女性.这一个案说明,尽管作为"舶来品"的西方现代教育体制在中国乡村社会的推进受到重重阻力,但从较长时段上考察,由于这一体制从总体上对乡村民众生活变迁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需求,所以逐渐在广大乡村社会获得了认同.  相似文献   

19.
前一阶段,在辅助王敬良院长筹办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期间,我多次与跑远洋的高级船员座谈,他们普遍反映中国船员的服从意识差,所以在组织材料的时候,我们把学院的德育理念确定为规则框架下的个性发展,实施准军事化和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德育管理模式,倾情培养国士、  相似文献   

20.
出于种种原因,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都有大批民众从黄河、长江流域向中国境内其他地方迁徙,并把他们原住地的经济、技术、文化等带往迁入地,通过兴办教育、传播理学、影响风俗等方式,改造了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