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一个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3.感受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和诗句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化诗为画。【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诗句感受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和诗句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教学流程】一、西湖引入,理解诗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流内容。"美育"即美感教育,是指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小学生思维敏捷,易于发现和接受身边的美。语文教学中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诗的美体现在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在诗句中描写的壮丽山河、秀美风景,体现在诗中寄托的充沛感情。因此,完全可以通过语文古诗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在古诗中加强小学生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
吉春亚老师执教的古诗&;lt;山行&;gt;,从感受“诗形美“到品读“诗语美“,由感悟“诗情美“到认识“诗理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引导,最终使学生达到了“悟诗情,明诗理,并能妙用诗句“的良好教学效果.特别是引导学生“感悟诗理和妙用诗句“这一教学设计,颇具匠心,效果甚佳.请看以下教学片断实录:……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诗两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2.通过抓住诗眼,了解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3.通过本诗的学习,感受西湖之美,了解更多的描写西湖的古诗句。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古  相似文献   

5.
当下,在语用环境下,一些古诗教学忽视了"诗"体,所进行的"语用"训练是机械的,将原本情趣盎然、鲜活灵动的古诗肢解得支离破碎。古诗教学要坚持本色,圆融"语用"之美。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之美、意境之美、语言之美,让学生走进古诗,感受诗意,传承民族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6.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材4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理解应怜、小扣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2.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欣赏美,感受美,受到美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古诗教学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形式化现象,导致学生没能从本质上去感受古诗的文化。古诗教学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爱上古诗,从而主动去理解诗中的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古诗教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8.
古诗的鉴赏教学着眼点是改变只凭借注释、教师讲解读懂内容、识记背诵诗句的教学模式,而应以诗的语言品味为基础,让学生学会鉴赏诗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笔者尝试着在古诗教学中"以诗比诗、以诗悟诗、对比鉴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感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纵观这节课的实施效果,发现"对比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认真倾听,发言踊跃,适时追问,机智应答,敏锐发现问题、深入感悟文本。  相似文献   

9.
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精华。教学古诗词,要借助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古诗的内在意蕴,体验诗人的内在情感。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要根据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激活学生的原始经验、诵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品味诗歌的核心词语和创设平台进行描述等途径,让学生走进诗歌,感悟诗歌的意境,获得美熏陶和文化的洗礼。  相似文献   

11.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最璀璨的明珠,寄托着历代文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达其性情"的魅力,重在意境。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重词语的注释,诗句的翻译,而忽视了古诗教学语言精练,节奏明快,音乐感强以及形象思维丰富、感情色彩浓厚的特点,以致放松了对诗的意境教学,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艺术真谛的感受,束缚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古诗,大多文质兼美,如清泉般流淌在人们的心田,富有欣赏价值。多读古诗,感受诗歌中的美,是让学生陶冶情操、丰富语言、升华对生活的认识及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如何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让学生感受诗中的美,使古诗教学充满诗意呢?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会生字“旗”,认识“莺、郭、谓”三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意思: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初步培养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讲究背景介绍背景介绍是古诗教学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诗义,感受诗境,体会诗情。为保证效果。应讲究背景介绍的针对性。(1) 因诗而宜,确保精度。古诗背景材料包含甚多,究竟介绍什么,得因需要而定。如与诗句理解关系不大,则无须介绍,像有些写景诗对人物生平、时代背景可不必介绍。即使背景与诗句理解关系密切也要认真权  相似文献   

15.
古代诗词以其特有的意境、形象凝练的语言、富有音乐美的旋律,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学得无味,教师教得无效,难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要想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通过朗读和解读打开古诗的第一道大门,再以情境重现躬身入局感受诗句的含义,最后用归纳对比赏析升华情感,成为真正的"诗中人"。  相似文献   

16.
古诗,大多文质兼美,如清泉般流淌在人们的心田,富有欣赏价值。多读古诗,感受诗歌中的美,是让学生陶冶情操、丰富语言、升华对生活的认识及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如何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让学生感受诗中的美,使古诗教学充满诗意呢?  相似文献   

17.
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通过参与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绝句》,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认识、学习对仗的修辞方法,感受古诗之美。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古诗教学,多注重字词的讲解和诗句的翻译,而忽视了学生对古诗的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古诗"五步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看图、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句的含义,体味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优化了古诗教学。下面以六年制小学语文第  相似文献   

19.
甄珍: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欣赏和积累了一些古诗,对绝句的节奏美也有所感受,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中年级古诗教学,教师要在适度渗透学习古诗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诗句,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0.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如果只让学生对诗句进行死记硬背,过分注重对诗意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学生就难以品味出诗的韵味、体会诗的意境。笔者认为,小学古诗教学应该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真正把握古诗中蕴含的诗情、诗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