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彦骅 《武当》2004,(11):54-54
一、不急于吸烟。饭后吸烟的危害比平时大10倍。这是因为进食后消化道的血液循环量增多,致使烟中的有害成分大量被吸收而损害肝脏、脑及心血管。 二、不急于饮茶。茶中的大量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锌等结合成难以溶化的物  相似文献   

2.
不少中国人都有在饭后喝茶的习惯,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不过也有人对在饭前或饭后喝茶存在一些顾虑,顾虑的理由听上去也有几分道理——由于茶中所含的咖啡因会对胃形成一定的刺激作用,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如果饭前喝茶的话,有可能对胃造成伤害.特别是患有胃溃疡的人,更是副作用极大.至于饭后喝茶,则是因为担心会妨碍食物中铁元素的吸收,另外也觉得喝茶会冲淡胃液,造成食物无法得到充分消化.其实这两种顾虑都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建龙 《健身科学》2007,(3):54-55
谋杀健康的饭后八件事 凶手1.饭后吃水果 很多人都喜欢饭后吃点水果,这是一种错误的生活习惯.食物进入胃以后,需要经过1到2小时的消化,如果饭后立即吃水果,就会被先前吃进的食物阻挡,致使水果不能正常地消化.进间长了,就会引起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许多人长期以来所奉行的养生之道。然而用科学的观点加以分析,此话并不正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内部的血液是根据机体的需要进行分配的,饭后应该是机体进行食物消化的时候,也就是消化系统需要大量血液的时候,这时进行不适当的运动,会使一部分的血液被分配到肌肉中去,从而减少胃肠道的血液供应,把没有经过充分消化的食物过早地推进小肠,不但增加了小肠的负担,而且食物中的营养素也得不到充分吸收。有关专家认为,饭后还是以休息为  相似文献   

5.
茶疗小验方     
丝瓜茶———丝瓜200克,茶叶5克。先将丝瓜洗净切成片状,加入盐水煮熟,掺进茶汁即可。每日2次,适用于病后体虚、糖尿病等症。萝卜茶———茶叶5克,白萝卜100克。先将萝卜洗净切片,加盐水煮烂,掺入茶汁。每日2次,可清热散风、止痛消肿。糖茶———茶叶2克,红糖10克,开水冲泡5分钟即可饮服,每日饭后1杯。适用于大便不通,小腹冷痛,妇女痛经等症。奶茶———先将牛奶煮开加白糖,按牛奶、茶汁1比2的比例,用沸水冲饮。具有消肥减胖、提神明目、健脾胃、助消化之功效。蜜茶———茶叶3克,蜂蜜2毫升,饭后以温开水冲饮1杯。适宜便秘…  相似文献   

6.
刘丽文 《收藏》2014,(4):66-73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都起源于我国。荼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茶中有食,食中有茶。民谚云:“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乾隆皇帝则有感日:“君不可一日无茶。”可见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健康123     
《健身科学》2015,(4):4
3杯很多中国人有饮茶的习惯,专家建议每天3杯茶对于保健养生非常有益。第一杯是早茶,适合早饭后9-10点饮用,可以起到提神、排毒、抗疲劳的作用,是3杯茶中最重要的,选择花茶较为适宜;第二杯是午茶,在午饭或午觉后1-3点饮用最好。午茶可以适当浓一些,能够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绿茶较为适宜;第三杯是晚茶,适合晚饭后6点到7点喝,有降血脂、助消化的功效,红茶较为适宜。300万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最新报告表明:尽管癌症、心肺疾病、脑卒中、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依然是全球人  相似文献   

8.
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的各种治病作用也逐渐为人们所认知,而且其不同的泡法可以用来治疗不同的疾病。盐茶取茶叶3克,食盐1克,用开水冲泡5分钟后饮服,每日分服4-6次,可明目消炎、化痰降火,适于感冒咳嗽、火眼、牙痛等症。糖茶茶叶2克,红糖10克,用开水冲泡5分钟后饮服,每日饭后一杯,有和胃暖脾、补中益气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大便不通、小腹冷痛、妇女经痛等症。姜茶用茶叶5克,生姜10片共煎汁,饭后饮用。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的功效。治疗流感、伤寒、咳嗽等症效果好。蜜茶茶叶3克,开水冲泡,待茶水凉后加蜂蜜3毫升,每隔半小…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饭后剧烈运动会得阑尾炎”。饭后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会不会得阑尾炎呢?不会。阑尾是属于消化系统范围的。人的消化系统是由口腔、咽(包括鼻咽、口咽、喉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组成,小肠入大肠处以下为盲肠,在盲肠下端有一个似蚯蚓大小的盲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阑尾。平时,我们吃过饭后,食物很快进入胃。食物从胃进入小肠,再从小肠进入盲肠,一般要经过5—6米长的距离,需要的时间达3—4个小时。这样看来饭后做  相似文献   

10.
一、不要饭后立即看电视。饭后,人体的全部消化器官都需要大量血液供应,如果饭后看电视,消化器官获得的血液供应就会相对减少,从而有碍食物的消化。二、不要长时间看电视。老年人长时间的坐着看电视容易得一种叫"电视腿病"的疾病。老年人血液循环减慢,久坐易造成下肢麻木、疼痛  相似文献   

11.
我们总是看到电视中美丽窈窕的韩国明星,美得让人感觉世界的不公。除了功不可没的整容手术之外,她们各自保持身材的办法也各式各样,可称得上是稀奇古怪了!全智贤----丹麦减肥依次吃鸡蛋,柚子,牛肉每周可减掉7kg,每个月最多可减轻12kg。但是不能摄取盐分,这种减肥方法不易反弹,同时还有利于健康。C d i e t‘s Analysis丹麦减肥法中有名的就是鸡蛋减肥法。但是只食用鸡蛋容易造成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同时,摄取蛋白质时,最好通过多种食物进行。高小英----饮茶减肥法为了调整食欲可以在饭前饮一杯香草茶,这样就可以减轻饿度,减少食量。饭后为…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会给女性健身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健身专家提醒,为保证健身成功,必须纠正不良习惯有损女性健身的不良习惯主要有下面三个:饭后不运动许多女性饭后喜欢直接固定在某一处,或聊天或看电视,长时间这样就会造成身体虚胖。专家建议女性,饭后要多做一些家务劳动,例如刷刷碗、扫扫地,或者出去散散步。总之,要强迫自己饭后运动15分钟,但不要太剧烈。为减肥而节食人体每天必须摄入一定的营养和热量,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过度节食要不得。饮食专家为健身女性搭配了一个科学用餐处方:早餐应吃以蛋白质为主的食物和水果;午餐少量摄…  相似文献   

13.
健康流行式     
少食肉:俄罗斯人认为,大量食用各类肉及其肉制品,会加重某些疾病或诱发疾病。晒太阳:美国纽约州的居民认为接受阳光的适当照射,有助于身体贮存维生素D。雨中行:欧美人认为绵绵细雨可净化空气,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有益肺与大脑健康。常唱歌: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专家认为唱歌有益逻辑思维,且声带、肺部、胸肌都能得到良好锻炼。饭后息:韩国人认为,饭后稍事休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胃肠保养和肝脏功能的养护。挺起胸:美国密苏里大学的专家认为,抬头挺胸,不仅令人看上去有气质、年轻、精力充沛,而且有助于减少脊椎的负荷。静坐思:每日静坐冥…  相似文献   

14.
体育文摘     
<正> 饮食错误习惯 (作者:科农) 饭后马上吃水果。人们以为饭后吃水果能帮助消化食物,补充维生素。专家指出,水果中含有大量单糖类物质,很容易被小肠吸收,若被饭菜等堵塞在胃中,可因腐烂而形成胀气,造成胃部不适,因此,吃水果最佳时间最好在饭后1小时或饭前半小时。  相似文献   

15.
品茶与品棋     
茶在中国历史悠久,渊源甚深。中国茶道思想融合了儒、道、佛诸家的精华,清醒、达观、热情、亲和与包容。中国人也大都兴于饭后或是闲暇时光。端一杯茶,抑或对酒当歌,抑或静静凝思.无论是高官达人,还是一介莽夫,对此也都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6.
黄岐 《武当》2012,(11):64
用药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才能见效。但实际上,很多服药的坏习惯也会使药效打折,甚至增加副作用。服药跟饭点很多人简单地把"饭前"理解成"吃正餐以前",零食、水果等都不算。其实,但凡肚子里有了食物,就算是"饭后"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徐燕侠指出,注明饭前(或空腹)服用,是由于食物会影响药物吸收。注明饭后或餐时服用,多是因为此类药物对消化道有刺激,食物或可减轻这种不适,或其中含有的脂类物质能促进药物吸收。一般饭前指的是在饭前半小时至1小时,空腹指的是进餐2~4小时以后。  相似文献   

17.
在运动生理学和体育医学蓬勃发展以前,人们就认识到饭后立即运动不好,因此可以说那只是生活经验的总结。现在对身体结构比较了解了,我们应从生理学上去分析说明饭后立即运动的危害。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第一,运动会刺激胃。大概谁都想象得到,刚吃完饭,胃中食物很多,  相似文献   

18.
1、遵守服用时间,一般一天服用2—3次,每日服用量不应超过100克,饭前或饭后1—2小时服用为宜。 2、在牛奶、茶、矿泉水中放些蜂蜜,服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你进餐的时候,是否采取这样的顺序:先吃饭吃菜,再喝汤润喉,饭后来点甜点,最后再吃水果。然而,有关专家经研究发现,大多数人吃错了顺序。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能直接进入小肠被吸收,而米饭等淀粉类食物以及含蛋白质成分的食物,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饭后或空腹时不宜游泳。饭后游泳,大量血液流到四肢肌肉,肠胃道血液供应随之减少,影响食物消化。二、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游泳。剧烈运动后体温上升,如立即下水游泳,易引起感冒或抽筋。三、切忌有水就游和随便下水。初学者和不了解水情者,绝不可随便跳进水中就游,否则容易出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