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的管理,它是提高和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的基本保障,针对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要改变大学生社会活动的现状,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才能提高其成效.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整合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对大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他们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拓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新思路,要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使社会实践规范化;要建立实践基地,使社会实践阵地化;要加强队伍建设,使社会实践专业化;要丰富思想内涵,使社会实践功能化;还要完善活动机制,使社会实践持续化。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成材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本文根据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概括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重点对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女大学生宿舍人际问题与对策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寝室是大学生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寝室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寝室成员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女大学生宿舍在新时期出现的不良人际关系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这不仅对女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产生着不利影响,也使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挑战.本文旨在分析影响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以保障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地学习并对其生活环境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合肥市九所高校在校本科生和部分老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发现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较强,但认识不足;参与社会实践的形式多样,但仍有待科学指导;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但社会实践考核激励机制仍不健全;希望社会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但高校和社会的投入明显不够。针对这种现状,高校必须全体联动,建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工作体系;统筹规划,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进行分层分类指导;整合资源,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的保障机制,从而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广东海洋大学德育系教师组成课题组,采取随机抽样方式,结合个别访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一、重视教学工作的主渠道作用;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政队伍;三、发挥学校党委和机关干部的领导作用;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五、切实搞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社会实践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目标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动机的分析,提出必须针对其动机,找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认识的不足以及指导中的缺陷,以提升前期指导的效果,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杨丽琴 《文教资料》2008,(35):151-152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对其顺利就业、适应社会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但是还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本文浅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及其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感恩教育活动是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石家庄市大专院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思维方式、社会责任感、自我约束力等多方面发生了改变,为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当前高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不乐现,理想信念淡化、人际交往障碍等同题还比较严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大学生中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和心理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进步与变革使得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并提出了关于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几点策略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College athletes develop many strengths and skills during their athletic career, such as dedication, ability to work across cultures, leadership, and community building. Social workers need many of these same skill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otential transfer of skills from athletics to social work among 15 former college athlete MSW students. Qualitative interviews asked about transferability of skills developed as college athletes to social work practice. Participants identified both interpersonal and intrapersonal skills gained in their athletic career that were of us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Implications for both athletic career development and social work recruitment and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试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心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际关系日益重要的现代社会,当代大学生能否妥善地处理好人际关系问题,直接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乃至未来的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往往因为没有掌握恰当交往的心理策略而引发种种问题和心理障碍。思考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基本心理对策,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质量,建立良好和谐人际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和孤独感问卷。结果①性别对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孤独感体验和孤独总分有影响;②生源地对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孤独感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无影响;③不同年级在社交能力评价、孤独感体验、人际关系评价和孤独总分上有差异;(岔孤独感各因子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主、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孤独感具有预测效用。结论: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社会支持来降低孤独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相关研究的探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水平及二者的关系。主要采用问卷法,辅以文献法等方法,对150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人际信任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支持量表上,大学生性别与年级对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显著,生源地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社会支持的水平影响并不显著;在人际信任量表上,大学生性别与生源地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并不显著,年级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显著;大学生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文中认真剖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的基本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采用网络交往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58名高职学生进行施测,探讨网络交往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网络人际关系是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因素;网络社交自我知觉、网络交往依赖是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影响因素。网络人际关系得分越高,个体精力越旺盛;网络社交自我知觉得分越高,个体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越低,感觉越紧张;网络交往依赖得分越高,个体精力越差,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越弱。网络交往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要从网络交往的关系层面、认知层面等进行细分。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学生相对剥夺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人际敏感性问卷,探究贫困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剥夺感、消极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对剥夺感、人际敏感性均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相对剥夺感对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都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均能显著预测人际敏感性。应对方式在贫困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对人际敏感性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建议通过从认知改变、积极应对和人际互动等方面提升贫困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对于大学生而言,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其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在影响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诸多原因中,经济条件的贫困性是根本原因,通过社会交往氛围、家庭成长环境、学校交往环境、自身性格心理等影响因素体现出来。借鉴儒家交往伦理,可以促进贫困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巩固。学校和贫困大学生应提高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知;从思想上消解经济因素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建立大学生互助团队,培养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和交往技能;提升道德素养,以自身的道德人格魅力拓展交往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