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与特色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民俗体育以精神信仰为核心,建构出了特色鲜明而又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它所表现出的文化与组织特征,内涵着建构身心和谐的精神本质,这正满足了现代人追求人性回归的内在精神需求.其多样化的运动形式,也为建立现代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资源.服务于大众养生健身,实现产业化发展,将是广西民俗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路.同时,这一发展趋势对于建设以人为本、自主创新模式的广西特色文化,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全民健身的主要内容一传统体育养生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精神的分析,提出在全面健身的背景下对传统体育养生进行实证性研究的意义,并给出相应建议:对传统体育养生效果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注重对项目本身的研究、建立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适时引导、加强研究成果向群众健身实践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王铁新 《体育文化导刊》2012,(9):115-118,135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山西省晋南地区生产生活类民俗体育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拔河、跳绳、秋千、踢毽子和游泳等项目在晋南分布广、开展好,符合当代居民的健身需求,民众对其有积极的价值认知和参与欲望。但要注意现代人生活理念转变、城镇化发展和西方体育文化等因素对民俗体育发展的影响。建议:加强民俗体育的宣传与推广,并且要从学校和学生抓起。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传统体育养生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表现,与现代体育的角色冲突进行分析和探讨,明确了传统体育养生的角色定位:学校健康教育的服务者、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运动锻炼的康复师和时尚健身文化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5.
杜晓敏  韩晓斌 《健与美》2023,(8):110-112
随着大众文化需求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民俗活动和节日受到人们的重视,随之而来的民俗体育也备受关注。全民健身引领下的民俗体育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优化民俗体育发展和丰富全民健身活动类型是目前体育行业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根据民俗体育融入全民健身的重要意义和二者融合的可行性分析,探究民俗体育融入全民健身中的困境与实践路径,由此希望以民俗体育的感染力促进全民健身理念的广泛传播,不断丰富全民健身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6.
传统养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高校进行传统养生体育教学符合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有利于以人为本向体育本义的回归,也是体育生活化的要求和实现自我体育的重要手段。提出高校应建构健身学科体系,创编实用的健身体育教材,促进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相似文献   

7.
试论"现代体育健身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值和健身的意识也越来越高.为了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从事健身锻炼,人们除应有强烈的"健身意识"外,还必须树立全新的"现代体育健身观".本研究对其中的现代健康观、科学健身现、终身体育现、现代长寿观、现代体育参与观、现代体育消费观和现代体育养生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等科研方法,对中越边境(广西)崇左市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崇左市民族传统体育在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以及竞技体育中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为了保护和发展崇左市民族传统体育,推动崇左市的经济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及全民健身的开展,建议建立和编写关于中越边境民族体育的网站及图书,以丰富和直观的方式确保静态保护;在传统的民族和民俗节日中、全民健身活动中、学校体育中实现活态保护;在竞技体育中建立"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和"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崇左民族传统体育的整理与保护工作,实现崇左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曹云  张忠杰 《体育世界》2010,(10):74-7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养生的锻炼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二者在健身和锻炼效果上的异同,指出传统体育养生的独特功效,为科学锻炼健身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古人们就注重养生,并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养身功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健身活动更已成为许多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健身活动实践中,也不断形成和发展出许多新的理念.文章重点探讨了传统养生功法与现代体育健身运动养身理念的区别与联系,并探讨了两者对于现代人健康生活的促进意义,并对现代人的健身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