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芳 《现代语文》2004,(12):18-18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一直遵循“以阅读为本位,以读带写”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到质疑。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在于: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而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都是滞后于生活的。这就要求应该以课本为基础又应该跳出课本的藩篱,让语文成为“有源之水”。这样做的结果就需要正确对待阅读。  相似文献   

2.
孙晓燕 《学苑教育》2012,(16):26-26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我们应努力将“读”和“写”融为一体,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最终达到双促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李景 《作文》2023,(44):33-34
<正>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读写融合式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落实,可促使阅读与写作教学相互促进。但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全面了解,并对高中语文课程内容了然于心,从而为学生构建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框架,进而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用“读”来解决“写”难、创新难等问题,并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就体现了读的重要。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要想让他们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学就应重视“读”,语文学习以读为先。  相似文献   

5.
<正>阅读对于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曾言:“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种子。”为培养这颗“读书的种子”,统编教材除了“教读”“自读”,还把“课外阅读”编进课本、纳入课程。精读课文是为了习得方法,受到激发和熏陶;略读课文是内化方法,进行阅读实践;课外阅读则是通过开展整本书阅读,使学生爱读、会读、深读,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因此,以语文要素为重点,在系统思维、儿童立场的导向下,课内外有机组合,以实现阅读与作业设计相融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职教育必须为企业服务.中职课程必须为生产劳动服务.中职文化课必须为专业课服务。中职课程的专业性,决定语文阅读教学更不能局限于课堂阅读教学,而应根据专业特点,树立“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要特别重视并且搞好课外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观察自然.了解社会.阅读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服务。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修订对正在进行的“小学语文导读教学法”的研究与实验 ,又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学习、试用《大纲》的过程中 ,我们本着“以读为本 ,致力于导 ,感悟自得”的十六字方针 ,重新构建了小学语文导读教学模式体系 ,现简介如下。一、导读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导读 ,就是教师致力于“导” ,学生循导学“读”。其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阅读。这里的“读”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方法 ,学生的“读”是基础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里的“读”又是广…  相似文献   

8.
“整本书阅读”是在新课标精神的引领下,奉行“课堂小舞台,语文大世界”的大语文教学理念,结合学校“书香行动”,做好课本之外的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与书为友,以丰赡他们的精神世界。本文基于实践,从“荐读好书”“诵读积累”“师生共读”“展示评价”四个方面实施任务驱动,阐述语文整本书阅读。走语文整本书阅读之路,将走向更广阔的语文世界,学生语文素养将得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施圣贤 《双语学习》2007,(7M):53-53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的素养是主要途径。阅读能力是“读”出来的,只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而且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使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创造。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更多地依赖语文教学,它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教学的中心,所用的课时数也最多,那么多的阅读教学时数,完全有时间采用“学一带一”的策略——每学一篇课文,带上两篇同步阅读理解短文,在一节课内限时完成。学生只有学会课外阅读,新课程倡导的课外阅读积累的理念才有注脚,才能真正实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经典案例]小学语文《三国演义》片断阅读本教案的切入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练习3》“口语交际”《三国演义》内容片断;着力点,学生看过《三国演义》电视或《三国演义》少儿读物一类的。本教案意在通过这一欣赏课教学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激发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拓宽阅读范围,扩大阅读量,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教学古诗,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教师指导下学古诗,采用“读通、读懂、读精、读会、会读”的“五读法”,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二是学生课外自读古诗,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2.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我校前任校长郑祖读积三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以读为主”的教学风格,被小学语文界称为“读式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文“读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赋予“读式教学”新的时代内涵,积极构建符合课改理念的“读式课堂教学”和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评价体系,较好地继承和发展了“读式教学”,促进了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探索形成了自读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即“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自读习惯”。让学生运用“三步发问阅读法”,以掌握阅读文章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出自读课文的基本要求和“八字常规”,坚持不懈地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养成习惯,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4.
“和大人一起读”是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语文园地》中设置的一个栏目,旨在将学校阅读与家庭亲子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存在一些教师轻视、家长敷衍、学生应付的现象,“和大人一起读”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挖掘“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价值,根据班级和学生特点,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注重课堂导读、家校联动、多方链接等策略,展开“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巩固阅读成果,提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让学生“悦”读、“会”读、“爱”读和“活”读,使学生的阅读量迅速增加,知识面不断扩大,阅读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般而言.扩展教学是自新世纪课程改革以来产生的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起初称“扩展性阅读”。所谓“扩展性阅读.是以语教材为核心.辐射到阅读相关作品的一种阅读。它要解决的是语学习中的多读的问题.因为语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两项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能力的训练、培养被大多数语文教师所重视,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培养往往被教师淡漠,这就在语文教学中形成了“重作文,轻阅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现就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途径与方法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读书破万:莹,下笔如有神。”读与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因素。著名的哲学家培根也说“阅读使人充实;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这充分说明“阅读与写作”是学好语文的根本,是学习之母。作文能力如何.是语文教学质量如何最终的试金石、晴雨表。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作文学作文.作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以读促写”作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策略在现阶段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备受重视。在实践中,如何真正做到“以读促写”,通过“以读促写”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高,是当前教师关注的问题。从课堂设计、读后感练习、仿写练习、大量阅读入手,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中段语文“以读促写”教学路径及其实践展开探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及写作教学水平,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邱模金 《家长》2023,(13):100-102
<正>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做到听、说、读、写相结合。语文的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来巩固,但因语文课堂教学受时间的限制,“读”的部分很少,因此阅读就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探究新课改下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传统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禁锢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科成绩上,仅围绕语文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忽略了知识上的延伸和学生能力的拓展,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对知识的渴求欲望,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低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