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回顾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的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从社会、组织、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职业枯竭现象的成因,提出了职业枯竭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枯竭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和所教学生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了解中小学教师在职业枯竭中的性别、教龄、年龄等人口学因素的差异,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并且对社会支持等相关因素的研究能够为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提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朱姝  信红 《教育学术月刊》2010,(2):57-58,82
文章对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目的:探讨吉林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职业枯竭问卷和90项症状自陈量表,对吉林地区19所中小学校共1192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状况属于中等水平,心理健康各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的心理健康因子对职业枯竭的各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说明心理健康水平低是导致职业枯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描述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探索有效降低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对策。方法:采用测量法,对四川省182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现状进行测量分析,并系统考察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特点及对策。结果: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与参照值相比情况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个人成就感和认知枯竭两个维度上;职业心理枯竭的个人成就感维度在所教年级因素上存在差异;职业心理枯竭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认知枯竭三个维度在有无辞职想法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心理枯竭的个人成就感维度在是否担任班主任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状况较为严重,同时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还具有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心理枯竭状况普遍存在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亟待社会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5.
关注教师成长的盲区——职业枯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日渐深化,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问题也日渐加大,教师专业成长受到一定影响。文章分析了影响教师职业枯竭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教师个体因素,提出了应对教师职业枯竭的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6.
关注教师成长的盲区——职业枯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困扰教育界的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主要表现为生理、情绪、心智、价值、非人性化和行为方面。本文从社会、学校、教师个人三个维度时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职业枯竭问卷、职业压力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湖南省衡阳市61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的整体状况并不严重,但在职业压力上问题较为严重;职业枯竭与职业压力呈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职业压力对职业枯竭的影响以社会支持为中介.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职业枯竭问卷、职业压力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湖南省衡阳市61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的整体状况并不严重,但在职业压力上问题较为严重;职业枯竭与职业压力呈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职业压力对职业枯竭的影响以社会支持为中介。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层取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广西桂林市、玉林市、防城港市等35所学校900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教师职业倦怠和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状况进行书面调查。结果表明:广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整体处于低等程度的职业倦怠,但情绪枯竭处于中等程度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水平存在教龄差异,6~10年教龄是教师职业生涯中职业倦怠的高发期;女教师职业倦怠总分和情绪枯竭显著高于男教师;广西中小学教师生活质量相关因子状况处于中下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因子得分最高,业余娱乐生活和生活质量总体评价两因子得分最低;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生活质量相关因子呈显著性负相关,认知功能、精神紧张度、自尊、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质量总体评价5个因子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将影响青少年的正常成熟,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日渐深化,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问题也愈显突出。本文就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问题的成因作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其应对措施.以促进教师职业的更加成熟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中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社会认可度因素、中职学生因素等,导致职业倦怠表现得更为明显。要通过提升社会地位、提高心理承受力等对策,有效地解决中职教师职业心理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的大小、教师的控制感、教师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教师个体人格因素以及学校组织气氛和学生的纪律问题都是影响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不仅会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而且还会影响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学校与教师个体三个方面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努力,以缓解与减少教师工作倦怠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河北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特点。方法:采用修订的MBI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河北省513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1)河北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程度不高,但情感耗竭程度相对比较严重;(2)河北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中三个维度随教龄增长呈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趋势;(3)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显著高于初中教师;(4)5~14年教龄和15年以上教龄初中教师职业倦怠水平都显著高于0~4年教龄段的初中教师。结论:河北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总体不太严重,但在情感耗竭维度方面较为突出;高中教师以及教龄在5~14年的教师职业倦怠总体程度更高,因此更需要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赵艳华  肖非 《中学教育》2009,(7):22-27,12
本文采用问卷法探讨了丹东地区113名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显著低于普通学校教师;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在教龄、学历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在职称、是否担任班主任方面存在一定的影响;特教教师职业倦怠存在着显著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来自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3所城镇小学、1所希望小学以及8所乡镇村小的361名教师样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处于中等水平;(2)教师职业倦怠情况在性别、学校类型、教龄等上存在显著差异;(3)教师职业倦怠与其所拥有的社会支持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态势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目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一中小城市的中小学教师的调查了解,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发展态势,寻求预防、减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适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城市初中教师工作倦怠状况及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00名城市初中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城市初中教师工作倦怠状况,详细探讨了工作倦怠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各来源和类型之间的具体关系。结果发现,城市初中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较为严重;男、女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没有显著差异;教龄为1年的教师工作倦怠程度最轻,其次是教龄为6-10年的教师;普通校教师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程度比示范校教师严重,但个人效能感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对提高教师个人效能感的作用最大;就降低教师工作倦怠程度来说,来源于校领导的支持最为有效,情感支持比实际支持的作用更大;同事支持反而增加了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  相似文献   

18.
学校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可持续学校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小学的发展已经陷入可持续性不足的困境中,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浅表性学习与厌学情绪弥散,校长、教师的应付性工作与教育热情隐退,学校之间的过度竞争与发展能量消耗,标准化要求与学校种群单一。突破这一困境需要我们确立一种可持续学校领导观。可持续学校领导观强调学习的深入性,追求领导的广泛性,关注领导的延续性,坚持领导的正义性,珍视教育生态的多样性。要将可持续领导从观念落到实践,需要我们构建起可持续学校领导系统,形成学校领导共同体,做好学校领导更替工作,并关注学校领导在纵向时间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工作与组织特征、角色冲突与角色压力、控制感与学生问题、学校组织气氛以及教师个体的人格等因素都是影响教师工作倦怠的重要变量。针对教师工作倦怠产生的原因,社会、学校与教师个体三个方面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努力,以缓解与减少教师工作倦怠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福建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采用《中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349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不太严重,不同类型的教师在缺乏成就感上有显著差异,新手型教师和熟手型教师均显著高于专家型教师,缺乏成就感教师的职称、所教学科、学科类别的主效应均显著,去个性化的所教学科主效应显著,情绪耗竭的性别与教龄、性别与职称的交互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