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掌握优秀拳击运动员大赛前减控体重及身体成分的变化情况,连续监测7名拳击运动员赛前4周安静空腹状态下的身体成分,结果显示:运动员体重呈平稳逐渐下降的态势,但身体成分中以减掉身体细胞内液为主,以降低脂肪为辅,体脂率在赛前依然偏高。提示运动员在赛前基本达到或接近参赛体重,但体脂率依然处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赛艇队男轻运动员身体成分监测对训练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国家赛艇队4名男轻队员冬训前后身体成分变化的研究,分析探讨中国赛艇男轻运动员最佳身体成分。结果显示,一定范围内体脂%的下降与赛艇轻量级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提高显著相关;赛艇轻量级运动员瘦体质量的增加与否可反映力量训练的效果;本研究中,男子轻量级运动员身体成分的改变与专项测功仪能力的变化未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对运动员理想体重的确立、减体重的生理生化理论与方法、减体重的适宜幅度及其对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运动员减体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减体重的原则及措施等进行综述。1减体重的生理生化理论1.1体重与身体成分从生理学角度看,体重是指身体成分的总重量。人体体重的变化必须以身体成分的概念来表达,才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1.2身体成分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李云霞等对快速减体重后参加比赛的举重运动员体成分进行调查后发现,同一级别男运动员中,比赛成绩较好者,体脂百分含量较低、去脂体重较…  相似文献   

4.
孙有平  贺静 《体育科研》2016,(5):100-103
身体成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各组成成分的变化,是人体体质学、人类发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国内外对身体成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视,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身体成分各指标与青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各指标存在一定的关系,国内对运动员身体成分各指标与身体形态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相关方面的研究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国际通用的身体成分分析仪为检测手段,在1991年全国速度滑冰冠军赛期间,通过对44名优秀速滑运动员(男18名、女26名)身体成分的评定,探讨了身体成分与成绩之间的关系。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身体成分的主要特征是体脂率明显高于世界速滑强国的优秀运动员。这导致了我国优秀述滑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机体做功效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身体成分应做为训练效果评定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综合可以利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是一类具有特殊体格的人群。运动员的生理特性间接影响身体成分,而身体成分也对生理特性和运动成绩产生作用。因此,人们已经逐渐开始并越来越重视有目的地调整运动员的各种身体成分,以获得最大的竞赛能力。关于我国部分较为普及的运动项目的优秀运动员的身体成分调查结果已见报道,但也有部分项目如柔道、水上运动、网球等项目运动员的情况尚鲜为人知。因此,我们以人体测量学方法对我国小球、水上、柔道等十三个项目的优秀运动员进行了调查,计算各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第一次举行的世界短距离速滑比赛上大显身手的黑岩和桥本以及苏联的男运动员和东德的女运动员都给人们很深的印象.虽然从体力测定中无法揭示其奥秘,但他们的身体成分是比较好的.日本运动员身材矮小是众所周知的,可以说日本运动员参加比赛是同外国运动员在身体成分上的较量.在速滑运动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明确是否要求身材高大的体型.为此,本文根据日本一流速滑运动员的身体成分测定结果,再一次论述身体成分时速滑运动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皮下脂肪测量是教练员及时地掌握运动员体脂水平的一种快速简便、实用可靠的测量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成分已被人们所普遍采用。由于这种测量方法的广泛性和实用性。目前人们在对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及身体成分的变化进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我国优秀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采用文献资料、实验检测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的身体成分进行调查,并按照性别以及运动员级别的不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肌肉、骨骼发育水平良好、肌肉增厚以及骨骼和关节较大,身材不太细长身高每单位重量大,四肢重量相对大身体形态偏向瘦小;运动员身体较为强壮、体质好,骨骼肌的收缩有力、运动员有氧耐力和运动能力较高、运动员身体皮下脂肪含量较大;其身体成分变化以身高体重的不断增加、瘦体重小幅递减后的快速增高、脂肪重量和体脂百分比快速递增后的平缓下降为主要特征。同时依据研究中发现的不足之处提出加强体能训练;调整饮食结构;完善训练计划等建议,为促进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动员的身体成分不仅可以反映营养状况,而且对评定训练水平和控制理想体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认为去脂体重与运动成绩呈正相关,从事不同专项运动员的身体成分,体脂百分比(F)和去脂体重(LBM)不同.本文通过对速度滑冰两个项目(大、小跑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状况的分析,并与国内外优秀选手做对比,从中找出规律,研究身体成分和运动成绩的关系,为评定运动员的机能水平提供有益的信息,供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女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情绪和应对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女游泳运动员 6周大负荷训练中的情绪和应对方式 ,了解她们在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特点 ,为提高游泳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提供依据。研究表明 ,女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情绪变化受负荷总量变化的影响 ,优秀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感受中肌体劳累 ,精神疲倦和自我怀疑百分数均高于普通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应对方式中 ,优秀运动员宣泄和回避的百分数低于普通运动员 ,自我激励 ,寻求他人支持 ,自我安慰 ,关注队友感受等维度的百分数高于普通运动员。提示在大负荷训练中 ,优秀运动员似乎更倾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应用脑电压缩谱分析技术,对国际健将级游泳运动员刘禹,在赛前实施高原训练前后的脑功能进行个案分析,评价其高原训练的效果。结果:1)运动员在下高原后赛前调整的10天中,其脑主序参量形式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信息熵水平大幅度升高,信息离散趋势明显;2)运动员的血液指标反映其机能状态良好。结论:1)刘禹高原训练后参加全国比赛的成绩下降,是赛前训练强度及内容安排不合理,导致了脑突触功能矩阵协同水平的重调,脑功能的状态结构水平发生变化,表现为信息熵离散,而信息熵或主序参量离散或右移,导致运动员竞技能力下降;2)在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中,生理生化等监控指标仅能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但是不能正确反映出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3.
国家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生化特点及机能评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中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测定了在备战2002年亚运会赛前集训的国家游泳队12名男子运动员、14名女子运动员赛前训练期间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赛前国家游泳队运动员的各部分机能指标随运动强度呈现不同的阶段变化,赛前1周基本调整至较好状态,提示备战2002年亚运会赛前集训的训练安排基本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游泳运动员只有通过多年的系统训练才有可能达到较高的竞技水平,成为一名优秀游泳选手。但是,无论运动水平多高,在游泳训练中都有可能产生不良情绪,影响训练。那么如何消除这种消极情绪呢? 据国外一些游泳大国实践经验介绍,循环训练法则是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随机编组对照实验的方法,分析儿童期游泳运动员技术表象训练对游泳技术的影响,并对“表象”训练在训练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培养和发展良好的“水感”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运用正确的“表象”训练,使运动员合理掌握技术动作,养成良好的技术风格,对提高“水感”和运动成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游泳训练体制及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游泳训练体制及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目前我国的游泳训练体制造成运动员的流失及浪费很大,主要原因是:一线和二线运动队的容量太小;运动员进入专业训练的年龄偏小,难以承受大负荷的运动训练:一线运动员对自己的前途担忧。  相似文献   

17.
程燕  林洪 《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0):13-15
对我国参加第27届奥运会游泳比赛的21名运动员进行了身高、体重、肢体长度、围度、躯干围度、皮褶厚度等21个基本形态和1个肺活量指标的测试.测试发现,由于我国有多名女子运动员的年龄偏小,身体发育还不够成熟,导致在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上比第26届奥运会时有所下降,但仍远远好于日本运动员,肯定了中、日两国运动员成绩上的差距并不是身体条件的差距;我国运动员躯干形态的改善,更加符合人体在水中的运动模式,有效地减少了形态阻力,并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更为接近;我国运动员的皮褶厚度和体脂%的增加却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道  沈海瑛  林洪 《体育科研》2006,27(5):70-73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调查访问了81名国家游泳队运动员和15名国家游泳队教练。结果发现:国家游泳队运动员肩痛患病率为39.5%,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肩痛患病率最高的是蝶泳运动员(63.6%),其次是自由泳和仰泳运动员,蛙泳运动员肩痛患病率最低(31.3%):水上训练手段中,短距离高强度戴划手掌训练、长距离中低强度戴划手掌训练和水上铁片牵引训练对肩痛的影响程度列前3位(明显影响率分别为46.7%、25%和18.2%);陆上训练手段中,铁片拉力训练、卧推练习和等动拉力训练对肩痛的影响程度列前3位(明显影响率分别为43:8%、36.7%和19.4%)。陆上铁片拉力训练时采用高肘技术、抓水时早发力早加速后划技术和陆上铁片拉力训练时后划到底技术是前3位对国家游泳队运动员肩痛有影响的技术动作(明显影响率分别为60%、40%和33.3%)。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青少年业余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严蓓 《体育科学》2004,24(6):60-63
通过我国青少年业余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游泳运动员员靠业余体校、游泳学校/体校和体工队三级训练网模式,已经影响到后备人才的培养。建议:打破国家独办体育的局面,通过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技术的参与;实行“体教结合”;充分利用假期对运动员强化训练,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游泳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20.
罗晓蓉  陶璇 《体育科研》2008,29(4):70-71
协调能力是指在进行身体运动过程中,调节与综合身体各个部分动作的能力,通过对少儿游泳运动员的协调训练的实验研究,有效地运用协调训练手段对提高少儿游泳的运动成绩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