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荣生教授指出当下散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从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从散文里的“独特的情感认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抛弃了作者的“语文经验”,把作者的言语当做跳板,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在散文教学中,大多数人都把“言说角色”和作者混为一谈,或者是把散文的“言说者”当成了作者。特别是像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类“纪实”散文,上面的说法就更加理直气壮了。孰不知这是非常片面的理解,甚至是歪曲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观点     
王荣生《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而散文解读的理论研究长期以来几近阙如。这就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所处的困境。散文的阅读和教学始终都应在“这一篇”散文里,要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散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从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从散文里的“独特的情感认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4.
江金勇 《学语文》2011,(5):40-40
王荣生教授在《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路径》一文中认为,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一、作者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语句章法;二、作者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三、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独特的情感认知。据此,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教学,“领悟作看充满情感浸染的思想”应确定为本文的教学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文学散文”概念的提出是一次对散文“在”本体的文学性的逼近。它的产生是 2 0世纪初西方文学观念引入当时中国文坛的结果 ,源于当时作家对西方文化、思维霸权的敬畏和遵从。“文学散文”从众多的散文文体中凸现出来 ,标志着 2 0世纪中国散文依据文学性强弱来划分散文等级的制度已开始形成 ,而这种制度的形成与当时作家对文学的高度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其实对散文本体而言 ,以“文学散文”指称 ,还是以“文章”指称 ,都不过是一种命名而已 ,它不可能改变散文的正宗 ,这必然导致人们对散文本体认识的“遮蔽” ,并深深地影响了 2 0世纪中国散…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散文”概念不同于古典散文概念.中国现代“散文”概念是狭义的,它是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以真情实感、自由形式、“诗性智慧”及“美妙多端”等作为文体属性.狭义的“散文”概念把“文学性”与“文体性”统一起来,实现了中国“散文”概念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倾听”的丧失与“对话”的误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倾听”的丧失缘于对“对话”的误会 研究者认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引进的“对话理论”,混合了“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前者认为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主体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行为便是主体间的对话与交流,而合适的对话与交流,有“倾听”与“言说”两个侧面。“倾听”既是倾听文本作者的言说,又包括“倾听”自己(读者)的言说,作品的意义便产生于两种“言说”的融合。在这里,需要辨明几个概念。其一是“倾听”。它包含阅读文本和从文本获得自己(读者)的理解,这本身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而绝非学生被动地听别人“读”课文。其二是“言说”。阅读行为产生便是言说,这里既有文本作者对读者的言说,又有读者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言说”,这也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所以《标准》倡导“个性  相似文献   

8.
散文的特点是语言生动﹑富有意境,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因此学生在阅读散文的时候常常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展开赏读,阅读效率自然也无法提高。学者王荣生认为散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从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跑偏到“外在的言说对象”,从散文里的“独特的情感认知”跑偏到抽象化的思想精神上。这样学生对散文的解读就会陷入套路化的阅读中,很难体会其中个性化的语言魅力和情感。  相似文献   

9.
<正>“一点突破”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课文最敏感、最关键的部位逐步进行延伸、拓展,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中高年级的文学性文本有小说、诗词、散文等文体,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文中关键的“一字一词”或“一问”,即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现结合《小英雄雨来(节选)》《精卫填海》《长相思》等课例的人物形象品析,浅谈在文学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如何利用“一点突破”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散文教学要建立学生和这一篇散文的链接,实质是建立学生的经验与作者的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的链接。散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从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从散文里的独特的情感认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实际上是丢弃语文经验,抽空人生经验。综合目前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要解决散文教学的问题,可以尝试阻截、分流与正面应对这三个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常说“理论”是灰色的而“文学”之树常青,那么“文学理论”是什么颜色?毋庸讳言,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大学课堂,理论与文学阅读经验为敌、批评与批评对象脱节、文学与文学性绝缘……文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同时走入“灰色”困境。就文学理论的教学而言,我们传授给学生的“理论”并不能有效地解释当下复杂多变的文学现象,而这种“传授”本身又晦涩枯寂得足以让学生逃之夭夭。我是教古代文论的,中国古代文论其实是一棵巨大的长青之树:从先秦的对话体到两汉的史传体,从六朝的骈赋体到唐代的诗体,从宋元诗话到明清小说评点……古代文论始终是诗意盎然,始终张扬着自己的文学性诉求。因此,这组笔谈中拙文的“依经立论”是要承续古代文论诗性言说的传统,而“借石攻玉”则是借鉴异域文论的视界和方法而实现本土文论教学的文学性诉求。冯黎明教授的《文学史:文学性故事》犀利地指出历史理性化给文学研究所带来的弊病,从而提倡一种故事化的文学史,让文学史的教学回到文学性诞生时的语境之中。文学性诉求并不排斥逻辑性思考,因而唐铁惠教授的《文学理论教学中辩证法原则的运用》,主张用辩证法解析文学本质的二重性,用辩证法说明文学文本构成的双重取向;而李松博士《诗性与理性的融合,人格与...  相似文献   

12.
十余年来 ,青年学者黄科安一直致力于中国现代散文研究 ,曾著有《2 0世纪中国散文名家论》。近期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专著《现代散文的建构与阐释》。这本30余万字的论著延续了作者平实、中和、感性的研究风格 ,同时也不难看出新理论新方法带来的开放视野。第一编“理论话语建构”和第四编的“文类考察” ,显示了一种宏观建构的企图和理论思维的敏感颖悟力 ;而“文化类型剖析”和“散文诗学研究”两编 ,对诸散文大家的个论则体现了作者扎实、沉潜的书写个性和真诚、素朴的言说方式。孙玉石先生在本书的序文里指出 ,“散文批评不再是一种单纯…  相似文献   

13.
<正>《庄子》以其独特的言说方式成就了其“文学性”,作者庄子也成为诸子中真正的“文学家”。道家对于形而上与终极性问题的思考在诸子中也最为突出,庄子被牟宗三称为“半个哲学家”。实际上,《庄子》的文学性衍生于哲学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依据《庄子》哲理散文的文体特性,恢复其文化经典的地位。具体到《逍遥游》,就要发挥其在语文课程中“定篇”的作用,将语言和哲学思想的关系作为教学重点,随之调整阅读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诗,是郭枫散文审美追求的目标,也是其散文艺术美所集中追求的一个理想。郭枫在编选《台湾艺术散文选》时充分披露了他的散文观,他在该书的《序言》中说得更为明确:“文学性散文是定位在艺术基础上的,所以,以‘艺术散文’命名文学性散文,恰能标示其艺术本质。”显然,他把文学性散文界定为“艺术散文”,表明他十分重视散文本体的审美属性。事实上,他数十年来坚持着这一个审美理想,寻觅、探究个人散文艺术世界的营造。当我们探究郭枫散文诗意的时候,读者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确定的事实:郭枫本来就是一位诗人.品味他的全部散文,读者会感到这不是小说家的散文,不是剧  相似文献   

15.
“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内容的新形态,教学中如何组织与落实是对教师专业能力很大的考验。小学“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出文体味,是教学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童话、古诗、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有不同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6.
赵熙散体文章中最富文学性的是其“记传”体散文。《香宋文录》收集的“记传”体散文有如下特点:基于时间之流的线性结构对向心结构的突破;形象的刻画多用史家笔墨,呈现出单棱光彩;作家情思常潜蕴暗蓄。  相似文献   

17.
散文向以“形散神聚”为主要特征,与“散”相呼应的,是散文中看似可有可无的“闲笔”,这些“闲笔”如何与文章的意脉相接?这就成了散文教学中必须直面的重难点。以经典文本《故都的秋》为例,在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涵泳文本,观照作者如何在“文脉”之外开枝散叶,挖掘隐含的独特审美价值和文化资源,或能为散文教学中的“闲笔之探”提供范式。  相似文献   

18.
周颖 《时代教育》2006,(12):19-20
以杨朔为代表的“十七年”散文,形成颂扬时代精神和诗化品格这种散文范式。由于政治权力的影响,散文这种极具个人性的文体,其自由言说的可能性失去了,其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丧失殆尽,“十七年”散文作家迷失在自我缺失的海洋里。  相似文献   

19.
散文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文体。散文的特性决定着散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对散文的教学,教师要从"言说对象""主客体"和"作者独特生活经验"三个方面去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散文的表达特点,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20.
感悟散文的“神”是阅读散文的关键。如何感悟散文的“神”呢?一、整体感知,捕捉“文眼”“文眼”是作者的立意之所在,也是构思布篇的关键。晋人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文眼”是文章中最精彩、最传神、能体现文章主旨在语句,它往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