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评价是树立办学导向的指挥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要求,长沙积极探索"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增值评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综合考察学生进步、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过程,构建立体多维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用不同尺子衡量基础不同的学校。  相似文献   

2.
辛涛 《中国考试》2023,(10):1-8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任务和重要内容,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针对教育评价实施现状调查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着力从4个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在政府评价上,从政府教育履职评价入手破除自上而下的“五唯”导向;在用人评价上,将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作为改革方向,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在招生制度改革上,加强高校多元录取及自主招生工作,为基础教育的各项改革提供拓展空间;在综合素质评价上,强调评价结果的公平真实及实质性应用,让“四个评价”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论的评价目标使得我国义务阶段学生学习评价陷入多重困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单一性、评价内容趋于固定相同的同质化倾向、可参与评价的主体个别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评价模式的变革路径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支撑科学评价,提升学生学习评价精准性;利用人工智能助力高效测评,提供教育个性化指导;利用网络平台共享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移动客户端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实现家校多元互动.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教师教育评价追求唯量化评价,强调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仅对评价对象做出甄别和区分,扭曲了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标准。发展性评价是一种以促进发展为基本理念的形成性评价,关注评价的人文性、服务性、民主性和发展性,旨在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基于发展的教师教育评价是多元主体民主协商、多维优化的建构过程,评价结果是多元主体协商、达成的心理共识。在基于发展的教师教育评价实践中,第三方评价、追踪评价、鉴赏评价以及"回应—协商—共识"评价等策略具有一定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进行了集中论述,明确提出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指出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和落实落地,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教育评价导向,使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行为难以得到纠正。要改变这一现状,教育主管部门要带头作为,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政绩观,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同时引导社会舆论用更加多元的指标评价学校的办学质量,为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7.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但基础教育实践领域却存在着"应试教育"倾向、偏离党的教育方针等问题,形成了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学校教育思想的偏离、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社会选人用人的不当导向是"五唯"形成的原因.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需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推进基础教育回归立德树人本位;强化分类评价、完善评价标准,引导学校回归正确办学方向;突出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实绩评价,引导教师回归教书育人本位.未来,还要继续催生新时代教育评价新理论、新时代教育评价实践新体系、新时代教育评价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但基础教育实践领域却存在着"应试教育"倾向、偏离党的教育方针等问题,形成了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学校教育思想的偏离、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社会选人用人的不当导向是"五唯"形成的原因.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需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推进基础教育回归立德树人本位;强化分类评价、完善评价标准,引导学校回归正确办学方向;突出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实绩评价,引导教师回归教书育人本位.未来,还要继续催生新时代教育评价新理论、新时代教育评价实践新体系、新时代教育评价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指向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价在评价目的上摒弃“唯结果”导向,评价内容和标准注重理论引领与基层实践有机结合,评价过程鼓励多元主体对话、协商和理解。指向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价面临多重挑战,即被动式评价开展频繁、规范性评价相对缺失、专业性评价较为匮乏。指向学校课程建设评价的优化策略包括明确课程评价的方向与制度保障、构建课程建设评价闭环、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  相似文献   

10.
王金玉 《贵州教育》2021,(21):11-13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重磅出击改革学生评价生态,创新学生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提出了新时代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质增效,促进普通高中学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求真和创新是教育科研的本质要求。教育科研评价是对科研过程与结果的价值判断活动,具有主体多元、目的多种、标准多样等特点。当前中国教育科研评价在评价标准设立、评价制度构建、学术共同体自律、科研诚信建设等方面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以质量、创新为导向,做好教育科研评价系统的顶层设计;以"自律"为依托,以"他律"为保障,以评价责任监督为切入点,规约与引导教育科研行为,搭建多元价值主体共生互动的参与平台,促进教育科研评价的公平与公正,既是解决中国教育科研评价难题的有效途径,更是新时代实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理论界对于"教育评价的本质与目的"仍然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主要表现为目标导向和过程导向的纷争、个体导向与社会导向之间的纷争、一元导向与多元导向之间的纷争、现实导向与未来导向之间的纷争。在强调多元开放的社会里,我们应多元地认识"教育评价的本质与目的",在价值尊重的前提下展开价值协商,并进行价值引导。各种关于教育评价本质与目的的理论纷争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实践中,我们要根据评价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功能、模式和方式的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13.
评价的理念、目的以及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等都影响着评价对教育的导向。教师要充分认识评价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内容应该多元、丰富;评价形式多样化。教师所做的评价应该是发展性评价,建立多元和"以人为本"的评价观,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里,"小明星"是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中等职业学校具有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也有不同的文化基础和特点.学生评价应该由"一元"转向"多元",注重在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功能等方面体现多元化原则,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五唯"是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问题。全面梳理、分析教育评价政策的现状和问题是破"五唯"的前提条件。研究基于2010年-2018年《教育部公报》中有关教育评价政策的文本数据,运用SPSS16.0对其进行编码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教育评价改革的力度不断增强,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改革逻辑链条。通过文本与实践"对话",研究揭示了教育评价改革中一些关键环节"硬约束"不强,政策工具使用不平衡、不充分,教育评价相关主体缺位等问题。研究建议聚焦破"五唯"主题,加强政策有效供给和专项督导;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解决好学校内外部评价主体"缺位"问题;把学校教育评价制度建设作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6.
作为科学研究主要场域的高校,对教师的有效评价具有更大的需求。量化评价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的技术理性思维模式,成为高校绩效管理和评价的有效载体和手段,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现实可操作性;但过度量化甚至“唯量化”评价则以表面化、片面化的形式僭越了全面客观的内容,滑向标准偏化、导向物化、主体异化的泥淖。因此,深入剖析高校教师评价中的量化维度,全面客观辩证地对量化评价的合理和不合理方面进行考察,并对其进行理念上、制度上和实践上的纠偏,才能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评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评价观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了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科学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评价应树立全面的评价观,主要包括"就业为导向"的评价观、形态多样性的评价观和主体多元性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师范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评价目的工具主义导向、评价主体单一、运行机制不健全.基于现代教学质量观和现代教育评价观基础上建构五年制师范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构建多元评价主体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建立上下贯通、内外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运行机制,从而完善五年制师范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领域的"唯分数"现象其症结在于科举文化的历史影响,在于单一的评价方式及社会用人机制的不合理,现已显现出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及不利于科学公正的选拔等缺陷.破除基础教育领域"唯分数"现象,须通过构建科学可行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及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等举措,以扭转不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评价博士生教育质量对于引导和推动博士生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政府主导的输入质量评价、事业性机构参与的输出质量评价、学生主体视角的过程质量评价及多元主体介入的发展质量评价。基于对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发展沿革的梳理,提出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发展启示:一是提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回应不同主体对于博士生教育质量的诉求;二是关注毕业博士群体,从毕业博士视角反思博士生教育状况;三是构建科学可行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衡量博士生教育质量;四是适当公开相关评价标准和数据信息,切实发挥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