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他强调,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假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可见,惩罚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崇拜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惩戒教育要求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批评教育,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抵制和战胜诱惑的能力.赏识与惩戒--教育的"双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自从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对其女儿进行赏识教育的成功案例被各大新闻媒体报道后,随之在中国出现了赏识教育的热潮.与之异名同质的"激励教育""尊重教育""夸奖教育"等也"粉墨登场",它们都认为好孩子、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相对于我们过去的"挑错"教育来说,赏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赏识教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并且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不过,现实的赏识教育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影响赏识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利用赏识、赞美,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在我们知道的"赏识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理念是在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周弘认为,所谓"赏识教育",无非是要看得起自己的孩子,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其实准确地说,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它就是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赏识——成功教育"就是父母本能地使用过,又无意中忘却的方法,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孩子第一千次摔倒了,做父母的要坚信他能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国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确,相对于过去的"挑错"教育来说,赏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用得好是利,用不好是弊。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赏识教育,正确运用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近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记者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的访谈录,孙教授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对于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的“赏识”教育无疑是一大冲击,似乎让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有些无所适从。对此,我还坚持认为:赏识教育未必不是完整的教育。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赏识、奖励能加强行为,惩罚则减弱行为,两者的作用似乎是对应的。后来他又认为,奖励比惩罚更为有效。而斯金纳则反对在教育中运用惩罚,主张强化期待的行为,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不予理睬,以消退不良行为。班杜拉更进一步反对惩罚,认为老师经…  相似文献   

8.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但我们在提倡表扬、鼓励、赏识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没有"惩罚"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吗?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赏识教育?周弘认为"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是肯定的教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承认学生间的差异性,不允许学生失败犯错误,结果使学生害怕失败,害怕犯错误,反而扩大差异,造成更多的失败,教师不得不接受.痛定思痛,充分运用赏识教育来激励学生,就成为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孙瑞芹 《中小学电教》2011,(12):115-115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已走进了千千万万个家长和教师心中.但过度地强调“赏识”会使学生走向自由散漫的极端。因此适度的“惩罚”教育是有必要的,也是培养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增强责任心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中国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对此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一、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目前,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这是时代的巨大进步,这是对的,有助于良好教育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但是作为教育不能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丢掉了或不敢使用教育中的惩戒手段,即使学生犯了严重错误,也只是轻描淡写、不疼不痒地说几句,甚至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长此以往,必将给教育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赏识教育是教育的一门艺术,是开启学生心智的一把钥匙.学校开展"赏识你的学生"实践活动,以"表扬、鼓励"为契机,赏识学生,帮助他们自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深化"赏识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梁翠嫦 《广西教育》2013,(21):44-45
如何通过最科学的教育方法把学生教育成才,是无数教师的最大心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笔者认为,赏识教育无疑是教育学生的最好利器,它能使教师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促进学生愉快地学习。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可见,在教育过程中,赏识教育是多么重  相似文献   

14.
近日,拜读了《中国青年报》(2002年10月)刊发的冯王月、汪文的一篇文章《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访谈》,文中指出,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孙云晓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从普遍意义上讲,教育是一个在多视角的理论指导下,采取多种教育方法与方式而实现育人目标的系统工程。在这一工程中,要完成“育人大厦”的构建,需要有多种科学的施工手段,其中“赏识”和“惩罚”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赏识教育与惩…  相似文献   

15.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在教育教学中,以赏识的目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犯错"中发现优点,捕捉闪光点,精心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润物细无声"中发挥教育的作用,学会赏识,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在"人本"教育思想盛行的今天,"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东风劲吹,惩罚教育作为管理学生的一种正当有效的手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部分教育工作者谈"罚"色变.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但再尊贵的花苗也需要园丁修剪枝叶,我们又怎能不适当使用惩罚而让孩子了解错综复杂的社会呢?如果只是"一边倒"地把教育行为异化为赏识和激励,实质是对人本教育的背离.教育离不开赏识,也离不开惩罚.合理的惩罚是一种教育策略,教师应该有惩罚权,也应该合理运用惩罚权.  相似文献   

17.
常玉华 《家庭教育》2013,(12):10-11
时下,翻开一些教育类的报纸杂志,发现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赏识教育”,一些教育专家也常常把“赏识教育”挂在嘴边,提出“教育必赏识”“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等口号。有些父母没有理解赏识的真正内涵,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赏识教育备受推崇的今天,有人认为惩罚教育已没有必要了。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晓云却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巧妙而艺术地运用惩罚,与有效的赏识教育一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多年的教育实践,作者觉得践行赏识教育,当有"三左三右"原则:欣赏在左,鉴识在右;激励在前,法度在后;园育在上,家教在下.教育,教育的是人,"人"是由左撇右捺互依互持而立着的,教育必然也是需要有互依互持左右两手的,赏识教育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赏识教育不仅仅是表扬和鼓励,更重要的是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行为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创造环境,激励学生按照良好的方向奋发前进。还要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用以强化学生的行为,不断激励,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我认为,赏识教育最重要的是爱。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和最高的行为准则,我们从"发现优点"、"赏识优点"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