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彦辉 《声屏世界》2008,(12):21-22
“互动”是电视媒体发展的新动力。从我国电视媒体已经展开的“互动”实践看,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现场观众互动、电话互动、手机短信互动、主持人互动、跨媒体互动等。  相似文献   

2.
羊年央视春节晚会是电视观众的一场视觉盛宴,其中微信“摇一摇”功能的应用吸引了广大电视人的关注,为电视媒体和观众的互动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考。本文深入研究了电视“摇一摇”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对电视和微信的作用,探究其对电视媒体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赵明 《记者摇篮》2004,(11):4-5
技术进步与电视“互动”电视这个以电子为载体的媒体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突飞猛进的现代传播技术和手段比翼齐飞。时至今日, 在电视人身临网络的汪洋大海求索电视的新突破时,应运而生的各种各样的传输手段为他们的创意和梦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世界杯期间,央视推出了一种叫做“交互电视”或“互动电视”特别引人注目。这种电视对每场赛事都提供四个角度的选择,观众可以通过手中的遥控  相似文献   

4.
黄缨 《新闻通讯》2012,(11):44-45
电视有奖竞猜栏目以多种形式呈现于荧屏,在调动观众参与和提升收视率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如“短信互动”渐变为“短信盈利”,“观众参与”蜕变为“观众博彩”等。该类栏目的发展起伏不平,简单的“放”或“管”都不利于该类栏目的发展.要强调媒体责任,走人文化道路,营造一个内容规范、环节透明、益智娱乐的电视有奖竞猜的人文环境,使该类栏目呈现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5.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与传播过程中,电视媒体与观众之间的传播关系得以建构,传受双方主体间的互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广义上的电视互动即是指电视媒体与观众的双向互动,而更具体的电视互动是指借助新技术与新媒介而产生的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如今的新媒体技术让狭义的双向互动过程更加显化,电视互动的关键——受众反馈环节不仅越来越呈现出即时性的特点,而且日益成为众多电视节目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郑学步 《声屏世界》2005,(10):58-58
电视作为新锐强势媒体.主动与观众套近乎,搞互动,估摸着也就是近几年的事。什么有奖收视、现场参与、电视投诉、短信答题等,如今已是遍地开花,满屏节目几乎无处不互动了。央视二套的几位名嘴.最近还号召“全民互动”。预示着今后还会有更大的互动动作、更多的互动花样要出来。我们就要进入互动时代了。  相似文献   

7.
刘亚玲 《现代传播》2003,(4):120-121
电视媒体包装是电视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电视媒体为树立自己鲜明的个体形象、提高收视率 ,通过一系列的视觉、听觉设计把自己的传播理念、传播信息简洁生动地传达给观众的艺术化过程。其包装的范围包括电视台整体的包装 ,频道、栏目、节目的包装等等。目前 ,电视包装已经成为媒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 ,电视包装相对于电视频道、栏目的具体内容而言只是一种形式 ,但他们之间呈现出的互动的关系 ,体现出的“面目”和“胸襟”的关系 ,使我们在讨论电视包装这一问题时必须切入到电视媒体的具体定位、观众的心理分析、文化地域特征以及…  相似文献   

8.
信息、教育、娱乐和服务是电视媒体的四大基本功能。电视节目正是借助这四大功能,与观众产生互动,满足观众在特定层次上的生理或心理需求,进而影响观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从而实现电视媒体的传播目的。对于兼具公共属性和商业属性的中国电视媒体而言,这种传播目的在公共性上体现为电视媒体传播公共价值、整合社会认知、促进社会发展;在商业性上则体现为电视媒体借助对观众收视需  相似文献   

9.
传统电视的转型之路:社交电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即时发微博——时下,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接收电视讯息的同时,与身处不同地方的朋友乃至陌生人分享、交流观感。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电视的观看方式也渐渐发生转变,注重观众与观众以及电视内容间互动的“社交电视”,或许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传统电视的转型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以来,电视媒体加大了观众的互动参与,这种互动参与,使电视媒体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具有积极意义。互动参与的形态2002年,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在《经视新闻》中,首先推出电视新闻调查版块。每期新闻节目增加了一个新闻调查问题,请观众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对调查问题发表意见。这或许是在浙江电视新闻中,出现比较早的一个互动参与传播模式。2004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电视媒体特别是电视新闻栏目,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逐步调整与观众关系,让观众拥有了更多参与机会。电视从以前的单方面表达,向与观众互动中表达、观众参与中表达转变。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12.
李森 《新闻传播》2009,(6):87-88
中国电视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实现了从“独唱”到“合唱”的跨越(独唱:指媒体单向播出:合唱;指媒体与观众的互动)——直播节目成为实现这个跨越的标志、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下.各类直播节目纷至沓来.各层次的嘉宾走进了直播间.电视节目实现了“合唱”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电视互动类节目既满足了观众的参与需求,也满足了媒体自身的需求,进入网络时代,电视节目的互动方式应该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电视直播是利用电视媒体使现场与异地观众同时互动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它实现了信息的生成、采集、传播和接受的完全同步.异地同步,信息共享;声画兼备,现场感强;双向互动,受众面广是电视媒体独有的传播强势.传媒在追求现场与远端观众实现异地同时互动的激烈竞争中,无庸置疑,电视直播占领了制高点.  相似文献   

15.
社交电视:传统电视的社会化生存及其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媒体形塑观众的收视习惯,也造成观众对传统电视的疏离,但传统电视媒体又借助网络社交视频重聚电视用户.“社交电视”通过社交网络重建电视观众群,其“弱关系”的“信息桥”功能为电视从业者积累社会资本与职业声望,也使电视观看行为不再孤立和封闭,为电视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收视选择、收视体验与技术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16.
电视直播是利用电视媒体使现场与异地观众同时互动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它实现了信息的生成、采集、传播和接受的完全同步。异地同步,信息共享;声画兼备,现场感强;双向互动,受众面广是电视媒体独有的传播强势。  相似文献   

17.
媒体互动与媒体联动实际应用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雪 《新闻采编》2003,(6):16-17
媒体互动———取长补短 ,优势迭加媒 体互动是指在报道活动中不同媒体间的相互补充相互推动关系 ,媒体互动的结果会使传播效果更为完美 ,不同媒体也相得益彰。因为每种媒体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 ,而不同媒体间的互动 ,便可做到取长补短 ,优势迭加 ,资源共享 ,促成立体报道的舆论合力。比如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互动。《京城广厦》是北京有线电视台信息频道的一档房地产信息节目 ,以其信息量大、专业性强而受到业内外观众的普遍称道。电视虽然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 ,但大部分节目是前期拍摄制作 ,在播出时也很难与观众进…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育频道强档栏目的“科教新周刊”,要想吸引观众的眼球,获得稳定的收视率,除了继续运用好电视媒体的硬件外,最关键的就是必须开发好电视媒体的软件———传播者的思想,体现一定的策划思想。一、盯住“专业受众”,做足专业频道文章经济市场化,频道专业化,是当今电视媒体发展的主流特征。虽然频道分工分流和分化了观众群体,但同时也给电视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意空间。固然,电视传媒的对象是大众,但是,专业频道的观众除了具备一般观众的品性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收视需求、收视心理和收视习惯。我们将这部分观众称为“专业…  相似文献   

19.
尽管传播学理论早已表明传播是双向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传播系统中,传递与反馈也是相依相存、相互作用的,但过去任何时候都不如21世纪对互动报纸的呼唤更迫切。当网上BBS、网上聊天,互动游戏、互动电视、手机短信等互动方式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时,人们再迫切不过地希望媒体成为双向交流的互动媒体。应对互联网的挑战,传统媒体采取了改进之举:电视为了留住观众,先后打出了从增加节目、扩充频道到如今的互动电视;广播为了生存发展,开通了现场直播、热线交流、互动娱乐等节目。如今,看一场球赛,观众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即时利用手机短信与主持人…  相似文献   

20.
舍弃·个性化·如何说话──电视信息传播艺术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视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观众对电视媒体的选择方式也在发生着一些细微的变化。其中“舍弃”是一种无论对观众还是对媒体都适用的手段。媒体的发展已经使得电视现众由过去仅仅只对内容的关注发展到了对说话方式的关注,说话方式的个性化成为电视媒体个性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