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用地产能核算是农用地分等的深化与延续。农用地产能包括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实际产能。通过建立农用地分等单元标准粮理论单产和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关系、标准粮可实现单产和利用的指数的函数关系,分别核算分等单元的理论单产和可实现单产,以此为基础核算区域理论产能及可实现产能。农用地实际产能主要是依据核算区域内指定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进行核算。结合农用地产能核算研究方法,选取察哈尔右翼前旗进行了农用地产能核算实际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省农用地分等为基础,建立农用地分等指数与产能间的函数关系,对农用地产能进行核算,并对产能核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分等指数与单产间存在线性关系,可以农用地分等为基础进行产能核算,反映农用地的生产能力及潜力,但要实现核算的产能,仍需解决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农用地分等单元标准粮理论单产和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关系、标准粮可实现单产和利用的指数的函数关系,分别核算分等单元的理论单产和可实现单产,以此为基础核算了区域理论产能及可实现产能,结合农用地产能核算研究方法,选取翁牛特旗进行了农用地产能核算实际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耕地产能空间分异规律及产能提升主导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妍  吴克宁  程先军  刘霈珈 《资源科学》2011,33(11):2030-2040
耕地产能能够揭示耕地生产能力及生产潜力的数量和空间布局,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东北地区三个层次产能核算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8个二级区耕地产能的空间格局及其分异规律,并在农用地分等因素与耕地利用潜力的相关性分析基础上,对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与分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各二级区内耕地产能提升的主导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以西部平原和松嫩平原地区最大,理论利用潜力、可实现利用潜力基本表现为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逐渐减少,理论利用强度、可实现利用强度表现为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逐渐减少。土壤障碍层深度、有机质含量、盐渍化程度、坡度等因子是影响东北地区产能提升的主导因子。研究可为区域耕地产能提升提供参考,为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开展土地整理规划、耕地保护和动态监测、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以《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为依据,选择牡丹江市为研究区域,借鉴黑龙江省各地农用地分等定级经验,根据本区域特点,分析分等定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索建立适合于我省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方法和理论体系,为下一步全省乃至全国即将开展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用地分等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用地分等方法以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农用地分等规程》为基础,以构成土地质量的较稳定的土地因素为基本依据,对土地自然及经济两方面的属性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定其质量差异,划分其等别。按照国家要求,这次农用地分等工作是以最新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通过开展相关补充调查,有关资料数据,对现有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进行补充完善,以保证成果现势性和精度。绥化市北林区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补充完善工作是根据国家《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和《黑龙江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技术方案》)的规定,这次开展的工作范围是最新土地调查成果中的耕地。  相似文献   

7.
海河冲积平原区耕地综合产能核算及其分区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玉  刘彦随  薛剑  许皞 《资源科学》2009,31(4):598-603
农用地分等成果为耕地综合产能核算提供了新思路,为耕地整理质量评价提供新方法。以海河冲积平原区为例,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通过抽样补充调查,依据自然等指数与理论抽样样点构建理论产能核算模型,利用等指数与可实现抽样样点构建了可实现产能核算模型,结合近3 年(2003年~2005年)的粮食实际产量,并进行了综合产能核算。结果表明:全区耕地理论产能为2970×104t,可实现产能为2260×104t,远高于近3年1430×104t的年均粮食实际产量,表明目前海河冲积平原区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障程度较高。通过分析耕地综合产能、利用强度及其增产潜力,将研究区耕地利用划分为核心保护区、优化提升区和重点整理区,并提出相应的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8.
模型法在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用地综合质量受农用地自然的、经济的和区位的因素共同影响,农用地价格应反映农用地综合质量的高低,但农用地质量与农用地价格并非只呈线性相关.该文在农用地定级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农用地综合质量指数与其价格的相关模型,定量地描述两者的关系.以泰兴市为例,借助于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构建了泰兴市农用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泰兴市农用地评估单元综合质量指数和样点评估单元地价,并对两者进行计量分析,对由此建立泰兴市农用地地价模型的建立、对模型进行检验与选择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对农用地基准地价进行评估.结论是:不同质量等级、不同地类的农用地的质量与价格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相关性,如线性相关、对数相关和指数相关等.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元数据集成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月卿  王静  崔丽  邵晓梅  张凤荣 《资源科学》2009,31(7):1117-1124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案例区,区别以往基于行政单元和统计数据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基于农户调研数据,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图、土壤图、农用地分等相关数据,构建基于多元数据集成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平谷区的农用地为评价单元,进行农用地集约度评价。结果表明:①平谷区农用地集约度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农户的家庭收入水平、劳动力数量、农业收入比状况是影响农用地集约度的主要因素,地形和灌溉等自然本底是影响农用地集约度的基础条件;②平谷区农用地集约度主要处于比较集约和基本集约的水平,具有很大的提高潜力,平原和半山区的农用地集约度高于山区。构建基于多元数据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基于地块水平的农用地集约度评价,是一条可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晓  刘新平 《资源科学》2010,32(8):1538-1543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作为典型的农牧区,其农用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耦合关系。在明晰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内涵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度评价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发现:1997年-2006年,塔里木河流域农用地生态子系统与经济社会子系统综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但二者演化速度差异较大,反映出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内部胁迫—约束机制加强;通过耦合度的发展演变得知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在1997年-2001年、2002年-2004年、2005年-2006年三个时间段分别处于过度开发型、强烈开发型与协调型状态,耦合态势逐步好转,经历了由不协调到协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农用地质量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农用地资源的质量出发,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景观生态学等方法,对江苏省农用地资源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从江苏省农用地资源自然质量、利用质量、经济质量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农业区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多样性、均匀度、集中度、优势度等分布特点来看,不同农业区的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分异明显,表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两个方向上的递变规律。文章最后探讨了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主要受到地带性因素以及大尺度的非地带性因素如大地貌单元等要素的控制,同时还受到人类活动如区位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干扰,人类活动干扰的区域分异显著。农用地资源质量的空间分布与组合格局是不同层次、多因素综合作用和相互嵌套、相互影响的结果,这对进一步研究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分布格局的成因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用地分等规程》的几个理论问题及应用方向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作物生产力原理、生产要素理论、地租理论等理论是<农用地分等规程>依据的基本理论;农用地分等是在计算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逐级修正得到不同层次的农用地等别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是农用地分等的最主要成果,它主要反映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及田间工程状况,可应用于一切有关土地质量评价的工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耕地占补平衡评价等工作中有广泛应用价值.作物产量不仅受农用地的质量影响,而且还受投入与管理的影响;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等于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乘以土地利用系数,它反映了土地、资本和劳动3个生产要素的综合结果,它与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相结合,反映了人们利用土地的能力和意愿,可间接指导通过增加投入和改进管理挖掘农业生产潜力;农用地经济等指数等于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乘以土地经济系数,农用地经济等指数可以考察农业生产效益,可用来指导农业税费改革.  相似文献   

13.
在农用地定级中,应用RS提取定级中的分等因素方法与GPS在空间定位中的作用,探讨以GIS为基础的农用地定级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农用地分等的目的、思路及内容,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基本农用保护为例,得出农用地分等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定西市农用地生态安全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构建定西市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实时对其区域性农用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动态监管与利用。研究方法:采用指标量化方法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2006年以来定西市农用地受灾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但它仍为制约定西市农用地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农用地的生产力、稳定性、技术保障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农用地生态安全的制约在逐渐减少,而资源补给能力在2011和2013年比前几年有所下降。研究结论:定西市农用地生态安全态势不稳定,应采取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农用地生态的破坏,提高土地生产力,确保农用地的稳定性和后备农用地资源补给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案例区,区别以往基于行政单元和统计数据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基于农户调研数据,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图、土壤图、农用地分等相关数据,构建基于多元数据集成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平谷区的农用地为评价单元,进行农用地集约度评价.结果表明:①平谷区农用地集约度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农户的家庭收入水平、劳动力数量、农业收入比状况是影响农用地集约度的主要因素,地形和灌溉等自然本底是影响农用地集约度的基础条件;②平谷区农用地集约度主要处于比较集约和基本集约的水平,具有很大的提高潜力,平原和半山区的农用地集约度高于山区.构建基于多元数据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基于地块水平的农用地集约度评价,是一务可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标准样地作为典型农用地等别质量的标志地,产生于农用地分等,省级以上标准样地分布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可以满足作为国家级农用地等别质量监测点的需求,研究建立基于标准样地的农用地等别质量监测点设置方法对创新农用地等别质量监测体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选择业已完成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的冀豫鄂3省为案例区,探讨从这3省省级以上标准样地中选择合适样地作为国家级农用地等别质量监测点的方法.文章采用格网法与景观多样性指数法布设3省农用地等别质量监测样带,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标准样地作为监测点,最终从确定的一纵三横四条监测样带中抽取出48个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样地作为农用地等别质量的国家级监测点.研究认为作为国家级农用地等别质量监测点,首先需要监测点在等别质量上体现区域农用地等别质量骨架;其次监测点数目合理,以此才能在保证监测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少数据冗余,同时节省监测数据采集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8.
农用地等别质量监测带布设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选择业已完成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的冀豫鄂3省为研究区,基于农用地自然等别质量,探讨了农用地质量监测带的布设方法。在用格网法布设覆盖3省监测网的基础上,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法,计算监测网各条带农用地等别景观多样性指数,根据此指数并结合农用地资源的地域分异特征,最终筛选出一纵三横4条等别监测带:纵向监测带位于3省中部;3条横向监测带分别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区、河南与湖北交界处、湖北南部地区。从空间特征上看,这一纵三横的4条监测带涵盖了3省所跨自然带,形状上构成一个不规则的“丰”字。从质量特征上分析,这4条监测带涵盖了3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的全部等别,而且通过这种纵横交织的设计,当纵向监测带代表性不够时有横向监测带弥补,横向监测带代表性不够时有纵向监测带弥补,优越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新疆1996-2006年农用地详查数据为依据,在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农用地变化产生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20.
农用地定级是根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对农用地使用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农用地内部土地质量的地域差异,评定农用地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