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提高体校学生个人修养方面,传授其学鉴赏诀窍无疑是较好的途径之一。体育之美如何与学之美融合起来,才能使体校学生由此而及彼。学鉴赏是记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所产生的由内而外的感受和体验、欣赏与鉴别。鉴赏学作品时应有读的积极思维和理性认识,从而感受到作品形象的意义;体校语教学要注意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学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论体育摄影文化的新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体育摄影的特性,阐述了体育摄影在丰富人们的化生活,提供各项体育科研数据资料、记录体育历史、反映当前体育社会中的焦点问题以及为发展我国体育事业所起的重要作用,预测了体育摄影在新时代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论体育欣赏的条件与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体育欣赏的条件:健全的感官、体育文化修养、体育欣赏的心境、正确的审美观进行了全面探讨;对体育欣赏的过程:应目、会心、内模仿与畅神、回味与内化进行了全面分析,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体育观,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并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论体育欣赏的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体育欣赏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得出体育欣赏有无功利性、直觉性、创造性、超越性、愉悦性、趣味性的特性;旨在为体育教学改革和培养体育欣赏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平面设计领域,摄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优秀平面设计作品通过摄影的手法直观、清晰地表达出设计师的创作理念。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摄影在平面设计中的地位正在加强。随着数码摄影设备和数码图像处理系统的日益完善与普及,摄影的表现与制作手法也愈来愈多地应用到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从树立终身体育观审视高校体育欣赏教学的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欣赏教学注重感官方面的刺激与享受,使大学生能读懂体育、欣赏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积极树立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7.
浅谈体育欣赏在大学生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体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体育欣赏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抒发情感、激励奋进的形式之一.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体育欣赏的特性,探索了体育欣赏在当代大学生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时代,高校摄影专业教学模式的发展有利于引导摄影专业学生发现美的事物、挖掘美的事物和凸显美的风格。在坚持引导学生深挖摄影作品的思想内涵、突出摄影作品的典型形象、凸显作品画面的新颖性和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对比手法四个原则的前提下,高校摄影专业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洞察生活,挖掘学生摄影创作潜能,以命题创作促探索研究,以项目式教学推动实践,培养高素质的摄影专业人才,不断提升融媒体背景下高校的摄影专业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电视体育解说员素质的欠缺与培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体育解说员作为体育解说的具体操作者,其解说水平直接决定着体育解说的质量与趣味性。当前,体育比赛的日益增多、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视体育解说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目前的体育解说员队伍却良莠不齐,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因此,加快我国体育解说员队伍的改造与培养,将对我国国民体育欣赏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体育解说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指出了我国体育解说员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世勇,1995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电教系,留校后任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摄影教师。他酷爱摄影艺术,曾多次获得摄影作品奖,其中重大奖项有:1996年5月1日获内蒙古全区组照摄影大赛一等奖,1997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摄影展二等奖,2000年荣获全国风光摄影大赛优秀奖等。  相似文献   

11.
游国恩是中国楚辞学由古代向现代转型时的关键性人物。他奠定了现代楚辞学的基础,成为我国现代楚辞学的集大成者。屈原作品篇数、次序自汉代以后就无定论。《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游国恩对屈赋作品篇数的认定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早期认为屈原作品总共十二篇,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后最终确定屈原作品二十四篇。游国恩根据史实和作品文本详细考证了屈原作品的先后次序,为后人进一步研究屈原作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作者与作品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通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作品又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作者和作品都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想要全面评价或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方向,创作宗旨、文学观点等方面。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多产且成就较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展现了湘西异域的奇幻和浪漫。要全面评价或理解《边城》,也应注意作者与作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梦与文学的糅合是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景观。卡夫卡的小说实现了梦与现实的融合,而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梦则是复调的对照;文章以卡夫卡《城堡》与昆德拉《慢》为例,通过对梦的解析,对两位大师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作以比较,探讨其内涵。  相似文献   

14.
审美追求贯穿于新闻作品的各个方面,作者采写新闻的过程就是审美追求的开始。新闻作品离不开审美追求,或审美追求不到位,新闻作品便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丹纳将“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归纳为艺术品产生的规律;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艺术品展现着时代特征、社会背景。因此两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将这两种观点综合起来思考,可加深对艺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亦能不失偏颇地全面认识和挖掘艺术作品蕴涵的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16.
文学欣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达到的是一种精神升华的境界。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注视着的是具体的艺术形象,文学欣赏是对形象艺术的感悟过程,在这个感悟过程中,欣赏者应始终是对文学作品的整体艺术的感受,而不是局部的寻章摘句,如仅仅盯住某个细节、某个动作,就不能感受到整部作品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作品创造欣赏者,因此,在进行文学欣赏时,一定要选择最为优秀的作品,——“取法乎上”。  相似文献   

17.
在合唱艺术表现中,力度是作品情感表现的重要因素。力度的强弱变化对比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情感表现力。只有了解和掌握不同时期合唱力度的特点,才能准确合理地运用声音力度的强弱变化对比,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表达作品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涉及女性角色的汉代赋作,约占汉赋作品总数的1/5,数量远远超过我们以往的印象。在众多的汉赋作品中,作家们将笔墨主要集中在神女、美女和舞女们的身上,此类女性角色所占比例远远高出普通劳动女性。对这些女性角色的研究分析,不但让我们了解到女性角色在汉赋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还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汉赋作家创作视野的焦点与盲区形成具有内在原因,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了解作家的创作与汉代社会政治、文化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舒伯特歌曲的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1.精神情感上独特的艺术个性的自由展现,强调对个人情感的表达;2.通过作品表现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和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3.在音乐手法上借用文学里的意境来描绘作品;4.通过钢琴给歌曲的伴奏部分赋予了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先秦两汉时期存在着大量的故事图画,这些图画,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多有记载,新发现的岩画或出土的陶器画、画像砖石、壁画及漆画、帛画中有大量实物.其时有数量不少的文献赞颂英雄圣主,讲诵故事,描述情节,语言上节奏感强,韵律和谐,明显带有讲诵的遗迹;甚至还有图画和赞诗合为一体的作品.先秦两汉时期与故事图画相配合的文体,与敦煌石室出土的俗赋极其类似.所以,看图讲故事是俗赋传播的方式之一.秦汉俗赋是变文的源头之一,变文的看图讲故事正是从早期俗赋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