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乡土志是在清末教育改革背景下产生的一批特殊地方文献,陕西是当时编纂乡土志较多的省份之一,这批乡土志体例同中有异,内容繁简不一,是全国乡土志的一个缩影。与我国乡土志一样,陕西乡土志也蕴含了大量的史料,相关记载真实地反映了陕西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各地的风俗习尚,其史料价值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利用。  相似文献   

2.
指出三峡民俗文化包括节日风俗、服饰风俗、居住风俗、饮食风俗、婚丧风俗和三峡悬棺葬。其特点是: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巫术民俗占主要地位,地域特色独具风韵。还指出,三峡人正“古为今用”,使三峡民俗文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文化、艺术的概念解读 “文化”在德文为Kultur,在英文与法文均为cul-ture,从拉丁文来:拉丁文cultura有几种含义:第一,耕种;第二,居住;第三,练习;第四,留心或注意;第五,敬神。文化学的奠基者泰罗(E·B·Tylor)给文化下过两个定义:1.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人类早期历史与文化发展之研究》1865)2.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一切的能力与习惯。(《原始文化》1871)。中文所用的“文化”,大约  相似文献   

4.
“白沙细乐”是纳西古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明清时期“白沙细乐”记载尚有三则史料。从文献记载来看“白沙细乐”在明清两朝传承与变迁中差异显著,其背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风俗变革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火灾,一直伴随着杭州城的兴起与发展,它给城市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考验,“火政”(消防)成了历任杭州城的管理者的重大任务。从防范与救火两个层面对清末杭州城的消防事业的变迁展开了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杭州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牛僧孺的传奇集《玄怪录》虽以满足大家嗜奇记奇的兴趣为特色,而小说对唐代官宦府第和百姓宅舍的生动描绘,却真实而全面地展示了唐代官民的居住形式,再现了唐代官民居住等级森严的历史事实,特别是作者对奢华豪靡与简约朴素两种不同居住风俗风格的崇尚,体现了以牛僧孺为代表的中晚唐文士追求奢华与简朴的矛盾心态。《玄怪录》蕴含着深厚的居住风俗文化意蕴,成为展示唐代居住风俗的绚丽画卷。  相似文献   

7.
保罗·康纳顿在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记忆”的概念,他认为社会能和个体一样具有自己的记忆,并通过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的方式实现其保持和传递。仪式体育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追忆和习得族群文化、信仰、社会风俗、社会规范、族群技术、族群历史等知识的“场域”,在反复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这些知识成为了他们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经由仪式的渲染和社会的建构成为了族群共享的记忆。从本质上说,仪式体育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以身体实践为基础的,是一个体化的过程,通过体化实践社会记忆得以在操演者体内沉淀,并以此实现社会记忆的保存和传递。  相似文献   

8.
社会各阶层体育态度与行为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随着经济体制转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经历着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个历史发展时期,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总体性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分化性社会”转变。这一转变过程中,意义最大和最为根本的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的变迁,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有的“工人、农民、干部”三种基本的社会关系结构被冲破,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各个阶层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课题通过实证调查,探寻各阶层参加体育活动时的规律与特点,并据此提出调动各阶层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的对策与措施,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构建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体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由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导致教师培养模式由“师范教育”模式向“教师教育”模式的变迁,对教师的教育理论、教师的终身学习、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及教师职业伦理规范等方面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之际,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步向近代转型。其中司法理念因晚清修律的发动和展开也发生了变迁。以当时的江苏句容县域为例,其变迁情况体现为仓促性和浅表性特征。浓厚的父母官意识、以和睦家族为首要目标等传统司法理念依然根深蒂固。这说明中国法律近代化的真正实现必需重视民间社会传统因素的影响和改造。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运河之都济宁,亦被誉称为“江北小苏州”,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有着与苏州相似的千姿百态的私家园林。明代中晚期已有40处,清代有增有减仍保持在40处左右,清未民初则锐减到20余处。私家园林荒圮增加,是随着运河兴衰而变化的,这反映出私家园林的修造乃至城市建设.是因了运河漕运、商贸业的发展繁盛而出现,并随着运河的兴衰而变迁的。它给近古济宁的城市环境增添了亮色,由此也折射出了运河文化深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清朝末期湖南资本主义工业处于初兴阶段,到五四运动前湖南近代工矿业和手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湖南资本主义发展给湖南社会最重要的影响是带来了湖南社会结构的变化,即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3.
张履祥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和农学家。他深刻批评明末王学的流弊,大力倡导程朱理学,是清初朱子学的倡导者。研究他的思想,对于深入理解明末清初社会思想的变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张履祥一生著作非常丰富,凡各种诗文约有440篇,体例有骚、诗、书札、序、记、题跋、铭、杂记、读书笔记、传记、说、论、见闻等。对张履祥著作的编撰、刊行进行详细的考察,无疑有助于其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清末的体育发展在中国体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笔者结合有关历史资料,简述这一时期的体育发展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5.
随着西游故事的东西流衍形成,孙悟空逐渐成为民间崇祀的对象。其始或在南宋,元明清三代曾经兴盛,至晚清归于消歇。此俗前后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一份业已消失的民间文化遗产。今见文献中孙悟空崇祀之俗最早似起于福建,而至少云南、湖北、甘肃、江苏、山西、山东等地也比较流行,实际流行的区域可能更广。明末以至清代的孙悟空崇祀之俗为宋元流风,但也不排除百回《西游记》成书后的影响。但是,百回本《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肯定受有此本成书以前孙悟空崇祀之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时期是广东武术的繁荣期,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史料调查等方法,对广东武术在清末民初时期的发展进行系统分析,从地域环境及政治环境两大方面来探讨其繁荣发展的原因。经研究分析得出,清末民初时期广东武术发展繁荣的原因主要是: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武术发展提供了土壤;近代政治风云变幻,社会动荡不安,为武术繁荣提供了契机;岭南是近代民主革命的活跃地,为武术繁荣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见于今日兖州、曲阜方言中的元明清白话词语40余条,逐一加以注音、释义,并示以书证。这些词语多数未被《汉语大词典》收录,少数虽被收录,但或注音释义有误,或所列书证晚出。本文可为《汉大》订误补阙提供参考,也可为研读元明清文献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湟水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在清代以前,湟水流域是少数民族活动的舞台,因而,这一时期该流域的优势语言当是少数民族语言。清以后,附近的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向青海大量移民,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语言也相互影响和渗透,形成了今天以中原官话为主体的一种颇有特色的地方方言。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对清末新政时期的中国体育思想进行了分析,指出清朝末年的西方文化入侵实际上是在清末士人的自觉引导下进行的。从新政时期学校体育的萌芽和发展、军国民体育思想产生的积极和负面效应以及传统体育的重构契机与失落三方面切入,探究清末新政时期我国体育思想的嬗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大部分苗民处在中央政府任命的土司统治或流官管辖之中,纳入中央王朝户籍,服从国家租赋徭役的,这一部分苗民叫"熟苗"。那些化外之苗民,则被称为"生苗"。"苗疆"就是"生苗"聚居的地方。"生苗"所据苗疆,大致包括今湘西、黔东北的腊尔山脉一带和黔东南的清水江、都柳江流域,而尤以腊尔山苗民"凶悍难驯",因此,以腊尔山为主的"苗疆",就成了明、清军事"征剿"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