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起,经历了20年以上的轻视知识、轻视知识分子的年代,实际上,也是轻视经济、轻视人本身的年代。与以上情况必然同在的是:长时期对理论的轻视。当然,与这一切同在的是人民无尽的苦难,是我们民族的灾难。  相似文献   

2.
人人相轻     
中国人不是文人相轻,而是人人相轻,只要想轻视别人,总有相轻的理由.比如北京人轻视外地人,上海人轻视外地人,城里人轻视农村人,南方人轻视北方人,有钱人轻视穷人,开车的轻视走路的,走路的轻视扫路的,吃饭的轻视做饭的……就是不会相互尊重.在企业里面,就表现为硕士轻视本科,本科轻视大专,大专轻视中专,名校轻视非名校(中国有什么名校?),干部轻视职员,职员轻视工人.更搞笑的是学理科的轻视学文科的,学文科的轻视学理科的,市场部的轻视技术部的,技术部的轻视市场部的.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史上,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末的美国、本世纪20至30年代的苏联和革时期的我国,都曾经犯有轻视教师主导作用、轻视系统严格知识教育的错误。人们在认识这一错误后,自然在不同的程度上向传统教学回归,但在仓促回归的过程中,又犯了轻视学生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的错误。表现在  相似文献   

4.
罗德莲 《中国教师》2009,(Z1):354-355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们在高中物理学习阶段,由于不适应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和知识梯度,从而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在于:1.轻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2.轻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及过程;3.轻视对课本插图的理解与应用;4.轻视观察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说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不容小视.但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对于最具有文学性可读性的小说,学生也存在阅读兴趣不浓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轻视学生阅读小说起始的粗糙的整体感受;过分注重小说的思想性,忽略其艺术性;注重权威的定论,轻视学生可能肤浅但独特的见解.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认为在小说教学上,应重视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课堂的枯燥乏味源于时学生的轻视与忽视,轻视了学生的潜能,忽视了学生是会思考的人这一基本事实.激发学生的思考是改变古汉语教学现状的根本方法.思考的可能性在于学生是人,而人会思考.正确处理相信与怀疑、小心论证与大胆假设、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t知识与情感、严谨与活泼、复习与新授、讲解与练习、古与今的关系,是古汉语教学中激发学生思考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7.
职业道德素质是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中的核心要素,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存在着“宏观政策层面重视与微观操作层面轻视的矛盾突出、学生对职业道德轻视与企业对职业道德重视的矛盾突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轻视职业道德培养的现象普遍”等问题.为培养毕业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院校应采取“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贯穿于就业指导的全过程、开发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校本教材”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周予同在五四运动中是北京高师的学生领袖人物之一。他在回忆五四运动的文章中,对自己在“五四”当天的行踪前后说法不一致,给人“一日三变”之感。其实,他在本世纪30年代的说法是可信的,而50年代和70年代的说法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9.
目前为数不少的家长对孩子存在着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视智力因素以外的素质培养;重视物质营养,轻视精神营养;重身体疾病的防治,轻心理疾病的防治。而有调查发现成绩差的多数不属于头脑笨,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个性,在低分学生中80%的智商在正常水平以上。因此,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智商并不呈平行关系。一般高分的学生比较内向、好独立、自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南京政府与德国建立了与其他列强无可比拟的外交关系,两国经济、军事往来频繁,并于1936年达到高潮。然而,由于纳粹德国轻视中国的心理原因和国家利益的转移,使中德关系很快趋向冷淡、恶化、断交,乃至宣战。  相似文献   

11.
从本世纪70年代初开始酝酿的第三次教育改革,至今仍是日本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这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的高等教育改革正式开始于8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成就与问题同在,对此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无疑具有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西方人从小就读《圣经》,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从小就念《古兰经》,以色列人也从小念他们民族的经典。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也有那么多经典,却不让孩子从小去念呢?既然西方有这样一个教育理念,叫"与柏拉图同在,与亚里士多德同在,与真理同在",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建立"与孔子同在,与老子同在,与真理同在,与圣贤为友"的理念呢?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正在改变和重构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并对传统学校德育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消耗、低效益”的传统德育其主要特征是追求形式,忽视实效。具体说就是四轻视、四强调:1.轻视基础性、普遍性的道德教育而一味无限地强调拔高和整齐划一;2.轻视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责任教育,而一味强调“无私奉献”。3.轻视以个人为利益主体的诚信教育,而一味强调“集体荣誉”。4.轻视维护个人合法权益意识培养,而一味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从而走入了三个误区:其一,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德育要求与教育者的思想、心理特点错位;其二,把德育过程看成单纯的外…  相似文献   

14.
对“能力本位教育”课程模式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能力本位教育”课程模式的理论思考□吕鑫祥“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ldEducation简称CBE)曾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和课程模式。我国80年代末开始引入,90年代逐渐推广。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似乎已与CBE同在,...  相似文献   

15.
“是……的”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所谓“是…的”框架是指在同一个句法平面(即结构层次)上的.如:(1)[是他介绍的].(同在句平面上)(2)[是他介绍的]不会错.(同在句成分平面上)(3)我[是他介绍的].(同在句成分平面上)(4)我还认为你[是他介绍的].(同在短语成分平面上)以下“是…的”不在同一个句法平面上,不属本文讨论范围.如:  相似文献   

16.
公共关系事业起源于十九世纪初期的美国,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美国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为公共关系著书立说.本世纪五十年代,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新兴的事业,在许多国家得到迅速的发展.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和管理方法传入我国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而来的.所以说,公共系作为一门科学,对于我们成人教育班的学生,尤其是汉、回、锡伯族同在一个班的学生来说,是较陌生的.因此,要在《公共写作》这一门课中,首先搞清公共关系中的核心手段、特征也并不是容易事.  相似文献   

17.
鲁迅和邵洵美在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同在上海,相互之间有过交往,但很快在恶感和误解的驱使下关系破裂,本文从史料出发,考辨两人交恶的前因后果,全面细致展示这一公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教学方法问题是实现教学目的不可轻视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探索与思考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强调教例教学法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同现在的许多青年教师一样,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满腔激情。不同于现在的是,我所处的那个年代对教师职业有点轻视乃至鄙视。  相似文献   

20.
罗先德 《教书育人》2011,(22):30-31
小原国芳是日本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在二十世纪的20年代,针对当时日本教育中存在的智育第一、轻视德育、劳动教育以及考试竞争等弊端,提出了"全人教育"的理论。大半个世纪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