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突出了知识和智力的重要作用。以往的技术革命主要延长和扩大人们的体力,解放人的体力劳动,而新技术革命则主要是扩大人们的脑力,解放人的脑力劳动,很大一部分脑力劳动将被新技术革命的主角——电脑所代替,人们将主要从事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新技术革命要求注重智力开发与改革现有教育。日本学者松田米津在他的《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民族数学教育罗小伟计算机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巨大革命性影响使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如果说18、19世纪主要是用机器逐步代替体力劳动的话,20世纪到21世纪将用计算机逐步代替脑力劳动的某些部分,即用智能型机器代替人的部分劳动。一、计算机...  相似文献   

3.
一、非形式化归纳逻辑产生的时代背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是酝酿产生非形式化归纳逻辑的基础和前提。这场革命是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无法比拟的,这是因为它不但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同时,它还启迪着人类思维的发展。就科学技术发展而论,它不是某些个别理论或某些个别技术领域的突破,而几乎是在各个科学领域和各个技术领域里都发生了深刻的连锁性的变革,出现了许多科学群和技术群。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科学技术不但在更大程度上代替了人的体力劳动,更为突出的是部分地代替了人的脑力劳动,代替了人的部分逻辑思维职能。当代这场新技术革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其他科学家  相似文献   

4.
机器代替人大量体力劳动时推动了人类迅速发展,机器代替人的大量脑力劳动时,是推动人类迅速发展,还是从此代替了人类的地位,本文仅从人机共同进化,协同发展角度试图阐明职能社会中人机关系,并尝试给读者打开一个遥望智能社会的窗口。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世界环境中进行的,为了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外部条件,保证它的顺利进行,我们应该始终不懈地密切观察世界的发展和复杂趋势,及时地捕捉对我们有用的信息,把人类的精神财富(即知识)转变为生产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所用.为此,研究新技术革命特点与我国工科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教学改革的关系,是有重要意义的.自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技术革命一直都是着眼于更高的生产和用机器代替体力劳动,与之相应而产生了现代教育体制与教育理论.但新的技术革命却将转变到重视能源和原材料的节约利用,重视新技术可能产生的对生物圈的影响,用电子计算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是机器时代。这是人类的第一次劳动革命。在这次劳动革命中、机械动力代替了人的体力;21世纪是机器人时代,这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革命。在这次劳动革命中,人工智能将代替人的智能。美国《民族周刊》曾载文指出:“处于这场历史性转变中心的是先进的计算机、机器人、电信设备和信息时代的其它技术,它们正在迅速取代人的位置,特别是制造业领域。就在美国不断提高产出和产量,而保持世界头号制造业大国地位的时候,美国工人在全国劳动者总人口所占的比重却从30年前的33%降到17%以下……在21世纪的头25年内,我们将看不到蓝领工人,…  相似文献   

7.
英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工业阶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是工业革命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正在酝酿着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它与过去的技术革命相比有其突出的特点。过去的技术革命,主要是解决能量问题,也就是动能革命,如热能、电能、核能等。目的在于减轻人的体力劳动,是人的体力的扩大,人手的延长。创造财富,主要靠人的体力积累,取决于人力的数量。劳动就业,主要是人身就业,体力就业。人们的贫富状况,是用物质的拥有量来衡量。而当前面临的新技术革命,则主要是解决信息问题,也就是减轻人的脑力劳动,是人的智力的扩大,是人脑的延长。创造财富,将主要靠人的智慧积累,取决于人的质量。今后的劳动就业,主要是才能就业,脑力就业。人们的贫富状况主要是用信息和知识的拥有量来衡量,因为信息和知识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9.
从1984第二我学期开始,省吾中学在初中各班和高一、高二学生中开设信息课,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信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和掌握信息的能力。目前正在兴起的新技术革命,首当其冲的就是以微电脑应用为中心的信息处理技术,信息科学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带头学科之一。教育必须着眼于未来。今天的青少年学生是跨世纪的人,他们所面临的将是一个与当今社会有很大区别的信息社会。未来社会将以信息为特征,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信息时代不仅意味着信息在数量上激增,而且信息还必将带来产业结构、人们的生活内容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从而使世界所有的人都面临信息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将从事信息处理而不是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社会将越来越重视具有高度运用信息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叶以来,计算机科学在各个领域中取得了巨大进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等的发展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是新技术革命与教育改革的  相似文献   

11.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男性的刚强与力量使他们有更强的谋生本领。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现代,由于机器生产代替体力劳动,女性那种与生俱来的柔韧性,使她们比刚直有力的男性更能适应万变的社会,城市为女性找到了一个施展身手的舞台,女人和男人终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女  相似文献   

12.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是由工场手工业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其主要表现是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英国是工业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也是工业革命及其后果表现最典型的国家。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呢?本文拟从社会环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优越的自然条件、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对外贸易、生产技术已经成熟、自然科学的进步等七个方面做综合探讨。  相似文献   

13.
蓬勃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把人类社会推向一个新时代。我们面前已出现了一个清晰的信息时代的轮廓。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需求急剧增长,信息社会化、社会信息化。现实的需要使人们的信息观念增强,现实需要的迫切性培养了人们的书目情报意识。本文就大学生书目情报意识与书目情报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以下三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 从当前新技术革命的特点来看,人才的众寡优劣,人的知识水平高低,成了能否抓住新技术革命所提供良机的关键所在。所以,研究职工教育如何适应这场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应该是改革职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5.
关于“机器思维”的几点思考傅正华“机器思维”──向传统观念挑战本世纪40年代以来,以现代科学革命为基础,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技术革命。这场以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先导,以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主角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时代、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新媒体、新科技以多种表现形式进行内容上的创新。文章据此主要讨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把人类社会推进以信息、知识为重要资源的信息时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面临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把人类社会推进以信息、知识为重要资源的信息时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面临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新文科"与"传统文科"相对,是一个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动态概念.当今意义的新文科以新技术革命为背景,在学科内容方面注重跨学科融合、知识理论创新,在目标任务方面突出全人培养,引领和服务于社会需求.新技术革命与新文科建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技术革命为新文科建设提供内容;二是新技术的发展为新文科建设提供技术手段;三是新技术变革需要新文科提供价值判断和对人文思路的启发.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新文科建设应服务于全人培养、学科内涵建设及国家战略、现代生产力发展需求.我国新文科建设在学科内容方面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在文科教学方面要积极融合新技术,推动文科教学现代化;在学术研究方面要积极回应社会实践,加强文科学术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20.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在信息时代,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使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然带来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强大的冲击。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本身,就要求变革人的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思想与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