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博弈论自从被引入经济研究中以来,在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现代经济环境下,博弈论正日益成为理解,分析和解决整个产业组织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的主要研究工具和方法。本文应用最初由Dixit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特定形式的进入博弈模型,来研究在位企业与潜在进入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动态博弈的方法研究了在网络外部性特征显著的本国市场中,当政府对进口企业征收从量关税时,提供具有纵向差异产品的国外企业和国内企业的价格竞争和兼容策略问题。结论表明,网络外部性加剧了国内外企业间的价格竞争,但相互兼容可以弱化竞争激烈程度,因此二者都偏好兼容;关税对质量差异具有强烈的替代效应,适当的关税水平既有利于本国企业成长又有利于国外企业的市场进入;边际兼容成本的大小决定了国内外企业的最优兼容水平的高低,即决定了谁具有更强的兼容动机。文章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企业的兼容性决策和政府的关税调控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创新的电子商务模式,网络团购依靠其特殊的运行方式和盈利模式风靡全球,近两年在国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相比传统产业,网络团购有着独特的经济特征和企业行为,然而相关的研究却非常缺乏.本文从网络经济学的角度深入探讨网络团购的网络外部性、市场结构和运行规律等特征,提出了差异化、锁定和构建进入壁垒等企业策略,以期为网络团购这个新兴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相关企业参与竞争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企业进入新兴产业存在巨大的风险,进入策略的选择对于关注新兴产业的潜在进入企业至关重要。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对潜在进入企业以及在位企业的策略进行分析,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在位企业以及潜在进入企业的策略选择互动机制进行研究,分析产业阻入程度以及政府政策对潜在进入企业和在位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通过模型研究分析发现,降低产业进入成本以及阻入程度、加大新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支持性政策等对企业进入新兴产业有正向影响,从而能够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进入厂商大量存在并参与竞争有利于技术创新,原因在于进入厂商比在位厂商更富创新倾向。本文博奕分析了进入厂商和在位厂商创新倾向的本质区别,归纳了美日产业发展进程中企业动态的差异,为鼓励创业活动的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科学学研究》2021,39(4):652-661
以往研究大多关注新进入企业如何模仿在位企业的新技术与产品从而实现发展,而对在位企业反过来向新进入者进行模仿和学习的问题关注不够。通过多案例对比研究,阐释了在位企业在遇到新进入者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冲击时如何利用反应型知识搜寻策略(即"创新者的模仿")来继续保持市场领先,揭示了在位企业反应型知识搜寻的动机、过程与内在机理。将在位企业反应型知识搜寻的过程归纳成感知识别、转化应用和深化提升三个阶段,指出在位企业知识搜寻经历了本地模仿到本地重构、远程模仿再到远程重构的动态学习过程。对当前变革时代,在位企业如何避免"创新者的窘境",取得持续竞争优势有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衍生企业与原有企业的技术关联入手,将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型员工创业进入分为替代性和互补性两类,分析不同性质的创业进入对在位企业研发激励的影响差异,并以产业集聚度作为工具变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13个细分行业2003-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如果知识型员工创办的衍生企业通过技术复制和窃取与在位企业形成替代关系,创业进入会降低在位企业的研发激励,只有二者在技术上具有互补关系,在位企业的研发激励才会因进入而提高。现阶段我国高技术产业中以替代性为主的知识型员工创业进入确实抑制了在位企业的研发激励,不利于产业整体技术创新和动态效率的提升。因此,各级政府不应一味鼓励知识型员工的创业行为,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8.
市场竞争中的网络外部性效应: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帅旭  陈宏民 《软科学》2003,17(6):65-69
本文研究了存在网络外部性的市场结构以及竞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存在网络外部性的市场中由于存在多重均衡以及正反馈效应,因此往往表现出赢家通吃的市场格局,并且对用户基数以及互补性产品的管理将是决定市场竞争的关键。最后,本文通过VCR产业中VHS与Beta的竞争案例来研究网络外部性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运用微观扩散模型和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网络外部性市场中的创新扩散,研究表明网络效应特征、采纳个体自身偏好异质性特征是决定网络外部性市场创新扩散动力学机制的重要因素。网络效应特征对创新扩散正向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网络效应的类型(直接或间接网络效应)和强弱。采纳个体偏好异质性特征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并不确定,直接网络效应下偏好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程度的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间接网络效应下偏好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程度的影响则存在"临界点"现象,且上述因素对网络外部性市场中创新扩散的影响还会由于采纳个体之间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差异而呈现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10.
网络外部性和溢出条件下企业R&D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扩展的两阶段Hotelling模型分析了存在网络外部性和溢出条件下双寡头企业的R&D行为.结论表明:非创新企业总是倾向于兼容,而创新企业的兼容选择与创新效率相关,R&D投入受网络外部性、兼容性和溢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的R&D策略.  相似文献   

11.
集群核心企业是集群中的主导力量,对非核心企业及集群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核心企业不满足于其在集群中的领袖地位,而是选择"走出去"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核心企业的迁移行为会使其生存和成长所需的资源及资源的获取渠道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核心企业的网络结构和竞争优势也因此发生动态演化。基于多层网络视角和一手数据,本文对吉利进行了案例研究。本文深入分析了吉利总部及关键职能部门(生产、研发和营销)在多层网络中的位移状况和资源获取渠道的变化,以及吉利总部及关键职能部门迁移后的网络结构的变化和竞争优势的动态演化。研究结果表明集群核心企业的网络位移与其网络结构和动态竞争优势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企业网络结构的效率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必须通过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沟通和交互才能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企业的网络结构可以使企业获得知识和信息优势,网络中企业之间的互动可以使企业得到知识外部性的好处,同时企业之间的互动会产生系统性的网络效应,使得企业的价值创造行为在企业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从而增加了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机会。在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今天,企业与其合作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关系的建立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user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loyalty towards social network sites (SNSs). Despite the growing role of network externalities in SNS continuance decisions, the SNS usage literature has paid scant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externalities, SNS identification, and user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this study, we identify four components of network externalities: perceived network size, external prestige, compatibility, and complementarity. In the research model, both network size and external prestige are hypothesized positively to affect SNS identification. Perceived compatibility and perceived complementarity are hypothesized positively to affect user satisfaction. Satisfaction and SNS identification are hypothesized positively to affect user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loyalty towards the SNS. Users’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hypothesized positively to affect their loyalty towards the SNS. Data collected from 615 valid users of Facebook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most of these hypothese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perceived network size negatively affects users’ SNS identifications. Other components of network externalities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SNS identification and satisfaction, which in turn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user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loyalty towards SNS.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The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protection of knowledge from the threat for opportunism is a primary mover for the choice of entry mode.However,the knowledge construct is oversimplified in the literature on entry mode.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knowledge held by a firm reduces the risk of misappropriation and the threat of opportunism is often unimportant in entry mode decisions.Based on these discussions,a new conceptual knowledgebased model of entry mode choice is devoloped.In this model,the kn...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力的理论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润生 《科研管理》2004,25(4):134-139
分析了企业能力与企业资源之间的关系以及基于能力观的竞争优势逻辑,指出了在技术和市场变化加剧的环境中基于能力的理论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企业资源和能力整合的新的竞争优势形成观。  相似文献   

16.
罗彪  王琼  闫维维  张哲宇 《软科学》2012,26(9):114-119
引入企业生命周期作为调节变量,基于中国A股房地产与电器行业上市公司2003~2009年的季度面板数据,分析了营运效率、竞争有效性及二者间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对于成长期企业,影响绩效的关键因素是营运效率,竞争有效性与营运效率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而对于成熟期企业,营运效率则与绩效呈"倒U"型关系,影响绩效的关键因素转变为竞争有效性,二者之间存在互补性,并且这种互补作用主要体现在竞争程度较低的行业中。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价值网络形成及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价值网络共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ootstrap方法对所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价值网络共生对企业能力和企业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地,价值网络共生通过企业能力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网络位势不仅显著调节价值网络共生与企业能力、价值网络共生与企业绩效的直接效应,而且对企业能力在价值网络共生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具有显著调节作用。据此,结合当前产业发展背景,为促进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积海 《科学学研究》2010,28(9):1375-1382
企业网络中知识及其传导是网络竞争优势的源泉。论文首先分析了企业网络中知识传导的特性,然后运用层次性和结构性的分析方式,提出广度、密度、速度和交互度四个方面的结构性影响因素,同时结合"四度"因素提出八个"结构因子",重点剖析"八大结构因子→四度结构因素→知识传导绩效"的内在机理及影响方向,论证"四度"因素与企业网络中的知识传导绩效正相关的关系;最后,以TD-SCDMA产业联盟为案例,印证相关结论,提高企业网络知识创新的绩效应设计和改善知识主体的广度、知识活动的密度和速度、知识传导主体与传导路径及活动的交互度等方面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企业资源与竞争优势关系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喜 《科学学研究》2006,24(4):563-570
本文以企业资源理论为基础,将企业资源体系分为支持性资源和主导性资源两个层面,建立了企业资源、能力与竞争优势之间影响关系的直接模型和间接模型。基于254家浙江民营制造业企业的调查问卷数据,本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直接模型和间接模型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发现了企业各资源、能力对竞争优势的相对影响效应,证实了主导性资源在构成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主体地位,探明了企业资源、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文章对这些发现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它们的管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