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科学研究   8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田茂利 《中国科技纵横》2011,(12):230-230,224
全球金融危机使许多民营企业停产甚至破产,民营企业的持续成长也因此成为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焦点。后金融危机时期,民营企业唯有转型升级才能实现持续成长:本文以吉利集团为例,分析了吉利持续成长的过程。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民营企业的持续成长是一个多阶段的上升过程,并且每个阶段的成长必须与其企业战略相匹配.  相似文献   
2.
创业企业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业企业除了关注自身发展,还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现代服务业的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获取了创业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一手数据。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创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其创业网络的构建和优化,并最终促进其创业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动态能力束观点,本文研究了资源重构能力通过顾客整合与供应商整合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来自154家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这些研究假设。研究发现:资源重构能力的两个维度——资源重组能力与资源重置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不仅具有直接影响而且具有间接影响;资源重组能力可与顾客整合组合形成动态能力束进而能够通过顾客整合影响商业模式创新;资源重置能力可分别与顾客整合、供应商整合组合形成动态能力束进而能够分别通过它们影响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绩效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运用多层次个体行为问卷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绩效形成的环境匹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指出就业环境的不同维度对就业能力和就业绩效的影响效应显著不同,其中工作环境、学校环境和劳动力市场环境是重要的影响环境.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人力资源计分卡构建和实施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重鸣  田茂利 《科研管理》2006,27(4):130-137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发展到一个革命性的十字路口。相对于只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从财务方面、客户方面、内部的经营程序和企业的学习与成长过程四个方面更加全面地评价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并突显了其战略特征。相对于绩效评价系统,平衡计分卡更是一种战略分析和实施框架,本文通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构建了一个战略管理系统,并初步探讨了其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随机选取158家知识型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对创新导向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创新导向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创新导向更有利于成长绩效的改善.同时,创新导向不仅对企业绩效有直接影响,而且通过创新网络对企业绩效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集群核心企业是集群中的主导力量,对非核心企业及集群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核心企业不满足于其在集群中的领袖地位,而是选择"走出去"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核心企业的迁移行为会使其生存和成长所需的资源及资源的获取渠道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核心企业的网络结构和竞争优势也因此发生动态演化。基于多层网络视角和一手数据,本文对吉利进行了案例研究。本文深入分析了吉利总部及关键职能部门(生产、研发和营销)在多层网络中的位移状况和资源获取渠道的变化,以及吉利总部及关键职能部门迁移后的网络结构的变化和竞争优势的动态演化。研究结果表明集群核心企业的网络位移与其网络结构和动态竞争优势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业企业知识创造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重鸣  田茂利 《科研管理》2006,27(6):28-31,79
知识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强有力的战略武器,知识管理日益受人重视。大量实证研究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并充分肯定和强调知识创造过程的地位。本文以Nonaka提出的知识创造过程模型为基础,对知识创造过程中的四个环节(社会化、外部化、联合化和内部化)、知识创造过程的四个影响因素(能力、性格、信息冗余和领导等)以及对知识创造过程和组织创造力产生缓冲作用的任务特征变量等三个方面作了案例研究,进一步证实和拓展了Heeseok Lee和 Byounggu Choi 2003年提出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