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听见有人评课说某人的这节课很有语文味。语文是什么味道的呢?引起了笔者的思考。语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聚焦于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叶圣陶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由此,我们可以说语文味就是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得到很好提高的课堂渗透出来的气氛。语文教师应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简简单单教语文、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怎样衡量一节课是否有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2.
在听语文课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师们这样的评议:"这节课语文味很浓","这节课语文味似乎淡了一些"。到底什么才是语文呢?什么才是语文味呢?什么是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叶圣陶先生当年在解释语文学科命名的缘由时就是这样说的。提倡语文味,追寻语文课程的原点思维,是浮躁功利后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丁德华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做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可见语文能力就是由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构成的。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 1 96 3年说 :“什么叫语文 ?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 ,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 ,‘语’就是口头语言 ,‘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 ,就叫语文。”很多年 ,我们也一直这样来解释语文 ,虽然叶圣陶先生作了如此明确的解释 ,但是关于语文涵义的争论仍然没有停止 ,可见他的解释难以服众 ,因而也只能算争论中的一家之言。我们认为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所作的解释是片面而肤浅的 ,至少存在着两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第一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的合称这一解释忽略了语文的民族文化内涵。语文如果只是口头语言和…  相似文献   

5.
一、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要把握语文课程的标准,首先要“语文”二字所涵括的基本内容。叶圣陶有这样一段“权威”的解释:“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叶圣陶把“文”理解为“文章  相似文献   

6.
李伟忠 《新课程研究》2007,(3):31-31,34
在专家讲座、教师评课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语文味不够。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语文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通过课堂学习将文章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感悟,通过交流、通过朗读、通过品味表达出来,这样的课就是语文课,这样的课就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7.
一、“语文课”就是“语言课”目前,对“语文”的解释众说纷纭。我认为,语文就是语言,中国语文就是指“汉语”。语言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谓之“语”,书面语言谓之“文”。因此,应该把中国语文课上成“汉语课”。这和英文指“英语”(English),俄文指“俄语”是一样道理。现在的苏联俄语课、本通称为“祖国语言”,日本课本称为“国语读本”,这和我国解放前的“国语”的称呼是一样的。总之应突出“语言”的学科性质。既然如此,语文课应上  相似文献   

8.
语文姓“语”。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我们学语文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语言”。这里所说的“语言”,不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出言吐语自当求其适当,使对方闻而愉悦舒适。”这就告诉我们,无论是口头为“语”,还是书面为“文”,语言都要准确得体,也就是用语要适合语言环境,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10.
一、“语文味”正———把握学科本质我这里所说的“语文味”,决不是借着“大语文”的旗号,改头换面的大杂烩,诸如内容开放无“度”的知识拼盘常识课,人文提升过“限”的不伦不类教育课,教学目标贪“全”的各科杂烩综合课等,而是通过对典型的“言语作品”(各种书面的、口头的、声像的教材)剖析、玩味,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常用的词语、典型的成品等),学习运用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在其同时,内化各种(知识的、思想的、情感的、精神的)收获。其中“言语形式”为特定的教学对象。如学习朱自…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曾对语文作过恰当的解释:“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可见,语文包括两个方面:口头的语言和书面的文字。这样看来,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就是交际工具。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语文教学的目的表述为:“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阅读、写作、说话、听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个名称是从一九四九年下半年用起来的。解放以前,这个学科的名称,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解放以后才统称为“语文”。——《认真学习语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38页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为"语文"作了这样的诠释:"语"——口头语言;"文"——书面表达。由此可见,学生学好语文的衡量标准尺度可理解为他是否能说会道,是否行笔自如。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  相似文献   

14.
南通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爱华提出,小学语文课堂要达到“三味”,也就是“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反思:初中语文如何践行“三味”呢?在聆听了较多的专家的课,在与同行探讨一番后,我觉得初中语文也应该践行“三味”,即“语文味”“生活味”“成长味”。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曾给语文下过这样的定义:“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这就决定了说话和写话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老师们都在这上面花费了不少精力,虽然如此,仍有一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一写作文便抓耳挠腮,难以成文。那么,怎样使学生走出写作的“沼泽地”,再现“柳暗花明”的景象呢?我认为,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叶老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相通的,是相互促进的,作文…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曾给语文下过这样的定义:“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时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这就决定了说话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是学习语言!“组织和教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语文姓‘语’,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者,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是说“语”与“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对立而统一。多年来,我们对“语”与“文”不加区别,以为书面之“文”与口头之“语”完全一致,这是很大的误解。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可见,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的教学,即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我们在语文实践中,如何利用语文课堂的主阵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