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孩子的画真有意思,他画的太阳怎么是蓝色的,水是红色的呢?""你看,孩子画我的动作,画得有点像又不太像,画的手太长、脚太短了."家长说他孩子很喜欢画画,但画得有点不符合常规,而且大部分画都是与生活中的物象不太像,色彩也不是生活中的色彩,还真不知道他画的是什么? 究竟孩子的画要像什么,他要表现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孩子的画?  相似文献   

2.
真正的美丽     
有一天,我和一位刚从外园转来的幼儿家长聊天,谈到幼儿转园的原因时,家长说:“以前的幼儿园,班里的老师很爱美。每次我们去接孩子,总看到老师不是照镜子,就是化妆,要不就是在打电话,很少在孩子身边。我们非常不放心,为此,我们坚决地转了园。”教师怎样做能真正让家长放心呢?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美丽的呢?记得有一次我去医院看牙,接待我的是一位中年女医生。尽管她容貌平凡,穿着普通,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手是那样的轻柔,她的动作是那样的麻利,她的话语是那样的亲切,她像母亲一样教给我日常的护齿方法。短短几个小时的治疗,迅速缓解…  相似文献   

3.
今天在市场与一位家长聊天,她告诉我,她朋友的孩子在某幼儿园,该幼儿园事儿可多了,这个老师怎么样,那个老师怎么样,保育员怎么样……最后又“善解人意”地说:“不过,我觉得咱们三幼挺好的,没那么多的事儿。老师对孩子也好。”听了这位家长的话我不禁感慨万千,她的话虽然没有含沙射影的意思,但在她面前,我忽然觉得脸上一阵阵燥热。其实孩子和家长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然自己班里的家长当着我的面没说我们不好,但我们就真的那么好吗?平时在…  相似文献   

4.
关于该不该设计孩子的未来,就我们家而言,我料想父母的态度并不相同。像我爸爸,是开放式的,提倡个性,鼓励创新,愿意让孩子去经受各种锻炼,甚至于必要的“受苦受难”,他不会给我画什么条条框框;但我妈妈就不一样,她对我就像培育一朵温室的花一样,精心呵护得没话说。家长有家长的看法,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家长愿意设计未来,但孩子不一定愿意接受啊,要是他只是表面接受、暂时接受或者根本不肯接受,家长白费心机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家长有百分百的把握,而且又能够让孩子接受,设计设计还说得过去,可事实上…  相似文献   

5.
“快看,老师奖给我一朵蘑菇。”,“老师奖给我一把小红伞。”“我也得了一个不倒翁。”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充满自豪与自信的笑脸,我的心里也很高兴。要知道,孩子们向同伴炫耀的并不是什么珍贵物品,而是我画在他们画纸上的一些“小玩艺”。以前,我总是在画得好的孩子的作品上印上一面小红旗,以示赞赏。有一次,画“值日生”的主题画时,晓东小朋友懒散地坐在那里,像往常那样,要老师催促才随便涂  相似文献   

6.
一幅画引起的深思张雪芳一日课上,我教小班的孩子画萝卜,有位小女孩除画了只萝卜外,还在旁边画了一个小朋友,并指着画对我说:小孩不吃萝卜,她撅着嘴。我笑道:不吃就不吃呗,干吗还要撅着嘴。只见这位小女孩伤心地说,因为她妈妈不要她了!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孩子父...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骑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家长,家长对我说:"老师,请您帮我教育教育我家孩子,我们现在几乎无法沟通,孩子压根不和我交流,我说什么她都不听,孩子自己说他就听老师的。平时我只要一说她,她就烦我,就乱摔东西,气得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听了家长喋喋的话语,我答应了她的请求。  相似文献   

8.
那天,孩子愁眉苦脸地说:“下午不想去上学了。”问及原因,孩子说:“有个叫小玮的同学非说我弄坏了她画的琴键图,让我赔。”我说那就画一张给她不就行了?孩子说不行,她就要她原来的那一张。我再提议,那就送她一张白纸,让她自己画一张好不好?孩子摇摇头,说那样更不行。  相似文献   

9.
画太阳     
课本上说,绿绿的太阳送给夏天,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红红的太阳送给冬天,彩色的太阳送给春天。我们也要画个太阳,把它送给……我要画个带着笑脸的太阳,送给自己。它每天叫我起床,陪我上学,让我一整天都有好心情。———叶子我要画个系着围裙的太阳,送给妈妈。妈妈平时工作可忙了,晚上回家还要干家务。系围裙的太阳可以和我一起帮妈妈干活,好让妈妈休息一下。———沈米兰我呢,要画个像爱心一样的太阳。上回我去医院看病,看到一个得了白血病的小女孩,她真可怜,又是打针又是吃药,整个人瘦极了。看着她那被疾病折磨的样子,我的心里好难过。爱心…  相似文献   

10.
曾以为自己已经过了感动的年龄,不会再像情窦初开时看见凋零的落叶而感伤,为了一部经典爱情电影或一本煽情小说而流泪,也不会再像学生时代一样见到深邃的大海而欢呼,听一句赞美而激动。偶然一次机会,和一位家长一起聊天,一起聊生活、聊孩子,没想到她却对我说“:在家里我是孩子的妈妈,在学校你是孩子的妈妈,你这位妈妈比我更了不起,你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可比我们长多了,除了要管孩子的学习,还得管他们的吃饭、睡觉等琐事(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听了她的话,我心里狠狠地一动,我明白是那种久违的感动。联想到平日里经常看到的一幕:当孩子…  相似文献   

11.
向艳 《今日教育》2014,(2):57-57
这是期末最后一次作业了。当我在教室里宣布作业就是学生回家考家长时,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孩子说:“第二题认字我叫我婆婆来认,她普通话在家最差。”有的同学说:“我找爸爸做第一题听写,他写字最不规范。”我趁热打铁:“找得好,严格要求,不过关的像老师要求你们一样,要求他们读三遍,或写三遍。”孩子们摩拳擦掌、信誓旦旦地表示:“向老师,您放心,我一定像您要求我们一样严格要求他们!”  相似文献   

12.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次.艺术大师毕加索在参观了一个儿童画展后深有感慨地说:“我和他们一样大时.就能够画得和文艺复兴时的大师拉斐尔一样.但是我要学会像他们这样画.却花去了我一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家长和许多家长一样,年年都给孩子过生日。但是她发现这样过生日,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孩子并没有得到有价值的体验。有时快到生日了,孩子甚至还会神气地向家长不客气地发问:“这回生日给我怎么安排的?”看到家长辛辛苦苦准备好的礼物,只是淡淡他说了句“还可以”。说得家长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这位家长认真地做了另外一项工作——带着孩子为自己的父亲(孩子的姥爷)准备生日礼物。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课间同几个孩子闲聊。班上一位活泼大方、口齿伶俐的女孩子,突然问我一个问题:老师,一秒钟内.您能说出您女儿的几个优点?我顿时懵了。女孩子接着说。她在书上看到这么一句话:一个家长在一秒钟内如果能说出孩子的三个优点.那么他是称职的家长。如果一个优点也说不出,那么他就是不合格的家长。扪心自问。在一秒钟之内,我怎么也说不出女儿的三个优点.最多也就一两个,对于班上的学生也一样。对于学生,我们总是要求过多.总是觉得他们身上有许多自己无法忍受的缺点,总是达不到自己期望的那样。  相似文献   

15.
我约了一位家长进行交流。这位家长首先“表扬”了我。她说我最近为了与学生拉近距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特地设立了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本。孩子很喜欢这个交流本。她的一席话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交谈中,我也实事求是地介绍了她孩子最近在学校的表现,尤其注意了将孩子的优点放大,闪光点放大,同时委婉地点出孩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冯静 《学前教育》2004,(11):24-24
郁郁是一个能力很强的孩子,非常自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常常会问:老师,是不是我最好?是不是我最棒?今天,孩子们画完自画像一起欣赏时,郁郁又大声问我:“老师,是不是我画得最好?”我听了以后心中暗想:这孩子可真不谦虚,有机会要找她谈一谈。于是,我对她说:“现在还不知道,要把大家的画都看一遍,才能知道谁画得好呀。”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相似文献   

17.
画妈妈     
孩子没见过妈妈。孩子很想见到妈妈。一天,孩子看见一个女人,女人扎着长辫子,从老远往孩子门口走过来。孩子见了,赶紧去屋里拿出纸和笔来。孩子在幼儿园里学过画画,老师表扬过孩子,说孩子的画画得很好。现在,孩子见了这个女人,要把她画下来。孩子很快画好了,孩子把画拿给父亲看,孩子说:“爸爸,我妈妈是这个样子吗?”父亲说:“你怎么画一个长辫子妈妈呀?”孩子说:“我觉得长辫子妈妈好看。”一天,孩子又看见一个女人从门口走过,这女人短头发,孩子也把女人画了下来。画好,孩子又把画给父亲看,孩子说:“爸爸,我妈妈是不是这个样子?”父亲说:“…  相似文献   

18.
沟通是从“听”开始的,忽视了倾听,难有好的交流效果,也难达到教育目的。许多孩子抱怨,他们的父母整天对他们唠唠叨叨,说得太多。"我对他们没话好说。"-这是孩子对父母倾听行为不满。许多家长苦恼,自家的孩子总是把大人话当耳边风,说一百遍就像没说过一样。"我们讲的话,他根  相似文献   

19.
严晓煜 《家长》2023,(16):13-14
<正>在家里,家长要忍住“拷问”的冲动,要记住家长提问的目的不是通过各种直击心灵的提问让孩子感到自卑和难堪,而是通过提问实现亲子间的顺畅交流。有些家长会有这样的困惑,原本和孩子能够说到一起、吃到一起、玩到一起,但是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和自己亲近了,有意躲着家长,有的孩子甚至还会在作文里表示:“我不喜欢爸爸(妈妈)。”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嬗变”,以为孩子长大后有了自己的个性,不再跟家长敞开心扉。我的同事小李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常常跟我抱怨孩子的“古灵精怪”“忽冷忽热”,还说现在的孩子哪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好管教,一个个主意“正”着呢!  相似文献   

20.
讨论情景:升入中班了,有时候因为绘画比较难,会让孩子回家练习在幼儿园学习过的画,让他们第二天早上带给老师看一下。但第二天收到画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孩子的画,都是出自家长之手。我向家长询问,家长说:"他画得不好看,也不知道怎么画。"听了家长这样说,我知道家长是担心孩子画得不好看,老师会责备。我就向家长解释:"我们对待孩子交来的作品,哪怕是不好看,也会以鼓励为主。孩子有了自信,他对绘画就有了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