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钓鱼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一次偶然的机会,气候炎热,中午下班回到家,就把家里喂养的红茶菌(海宝、胃宝)倒在口缸里痛饮一顿。 因红茶菌酸甜可口,芳香扑鼻,使我突发奇想,鱼也同人相似,善食甜香酸的东西,我想如果把红茶菌液作钓饵的添加剂,效果一定很好。于是当晚我就找来面粉、玉米粉混合用水调好蒸熟后,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年前,也就是1981年的春天,那时我正在读师范学校体育班。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初识了《学校体育》这本杂志。杂志中许多体育理论知识都是教科书中不曾有的。她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爱不释手。一年后,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我开始自费订阅《学校体育》,并向杂志社邮购了前几期,至今120期《中国学校体育》装订整齐,摆放在书橱中。二十年来家中许多书刊都被淘汰出去,唯有《中国学校体育》,我视如珍宝,不管谁借阅,我都再三叮嘱不可遗失,因为,在我成长的每个阶段,《中国学校体育》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1982年毕业后,…  相似文献   

3.
刘晓平 《垂钓》2002,2(11):1-1
《垂钓》诸位编辑:你们好!我是一位来自锦州的钓友。我的钓龄很短,直到2002年初我才开始接触钓鱼,所以在钓技方面我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但说起《垂钓》,我却感到非常亲切,我正是在《垂钓》杂志的影响下才开始钓鱼的。  相似文献   

4.
人生的情感“密码”,可从他的某一段经历或某一处“牵连”中破译。上海是我工作过五年的城市,也是“革”后重新引发我自幼而生的集邮兴致的地方。这些年,沪宁线两端,有两本集邮刊物向邮坛投放,一本是《上海集邮》,一本是“江苏集邮》。我在这一端,为《江苏集邮》忙。而我的案头,却总是有《上海集邮》摆放。  相似文献   

5.
我是吉木萨尔一中有史以来第—个女体育教师,作为一名在中学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过的我,压力很大,总感觉自己力不从心,正当我困惑和迷茫的时候,教研组长把新订的《体育教学》拿给我说:“多看看吧,她会对你有好处的。”凭着刚毕业时的满腔热情,凭着一股子钻劲,我一字不漏地阅读了全部文章,从此我对《体育教学》爱不释手。我庆幸,学校为我们体育组订了《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6.
歌曲串烧     
老鼠爱大米 ——致《当体》 我看见你啊《当体》,有种特别的感觉, 让我不断想,不敢再忘记你; 我记得有一本书,永远留在我心中, 哪怕只能够这样的想你; 如果真的有一天,篮球梦想会实现, 我会加倍努力好好练习,永远不改变, 不管练习多么苦,一定会让它实现, 我会轻轻抱着《当体》对你说, 我爱你,爱《当体》,就像老鼠爱大米, 不管你出多少期,我一样都会得到你, 我想你,想《当体》,不管有多么贵, 只要能让我买到,我什么都愿意, 这样爱你!  相似文献   

7.
詹福寿 《收藏》2001,(11):50-50
《道因法师碑》,全称《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并序》(见图1),放在我书案上已有好些时侯了,过去一直把它作为法帖习字而已。近日拜读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秦说碑帖》一书,才使我恍然大悟,原来我收藏的《道因法师碑》竟是一件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物。  相似文献   

8.
成春到 《收藏》2006,(3):160-160
我是一名收藏爱好者,当我看到《收藏》2006年第一期126页,《两把罪恶的屠刀——冈村宁次使用过的指挥刀》一文时,心里疑虑顿生: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体育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什么是体育熊斗寅在《体育文史》1996年第2期上,高兴地在《观察与思考》的栏目中,读到肖正同志的《体育是什么》一文。我完全同意作者的体育整体观点,但究竟什么是体育,我认为还言犹未尽,值得进一步探讨。开宗明义,我不得不先说几句题外话。记得在一次学术座谈...  相似文献   

10.
杨德铭 《收藏》2001,(7):79-79
斗转星移,人类迈入了新世纪。屈指算来,我与《收藏》神交近4个年头。是她向我展示了广阔无垠的收藏世界。我今生无他好,闲暇惟喜以书刊友之。1997年我在一书摊上邂逅《收藏》,第二年,我就毫不犹豫地订阅了她。当我揣度每期将至之时,总是在课余伫立校门外,企盼着绿衣使者捎来惊喜。每每收到那带着油墨馨香的《收藏》,一种掩饰不住的喜悦溢于脸上。  相似文献   

11.
孔令辉《乒乓世界》对我们很重要 《乒乓世界》创刊那年,我才6岁,刚刚开始接触乒乓球。因为刚开始是季刊,我小时候又是在哈尔滨打球,所以基本上看不着这本杂志。到国家队以后开始看《乒乓世界》,现在又变成了月刊,每月杂志一出来,编辑部马上就给队里送来,我就看得多了,我比较爱看介绍外国运动员的文章。最近一年,杂志里面登了好多队友写的东西,看得挺有意思。刘国梁说我的那一篇,写得很真买,因为我们在一起很长时间了。 我一直比较关心体育新闻,喜欢看报纸杂志,《乒乓世界》是中国乒协自己办的杂志,自然就看得多一些。去年…  相似文献   

12.
阿升 《垂钓》2006,6(4):70-70
我是《垂钓》的一位老读者,每期《垂钓》文章我至少阅读两遍。说实话,原来我对广告页没什么兴趣,最多是随便翻翻而已。但我最近发觉,那些精美的广告页确实能给我们钓鱼人带来帮助。要说我这种认识的转变得从一次钓鱼说起。  相似文献   

13.
王建章 《乒乓世界》2004,(1):i005-i005
十年前,我从河南省安阳市人大秘书长的位上离休之后,心情以免有些失落,就请安阳师院体育系主任李永振同志教我学打乒乓球,他建议我订一份《乒乓世界》。没想到从那以后,《乒乓世界》伴我度过了整整十一个春秋。  相似文献   

14.
刘开强 《收藏》2001,(5):67-69
我曾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每逢10月25日这个纪念日,都要勾起我对《志愿军战歌》诞生过程的深刻回忆,引发我对《志愿军战歌》词、曲作者麻扶摇、周巍峙的敬意,激起我对并肩战斗战友们的深情怀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学校体育》已走过 20个春秋了,当我打开 1982年《学校体育》 (我从 1982年开始阅读该刊 ),那时的刊物比较单薄,而今《中国学校体育》不仅栏目与页码增多,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彩了。 20年的耕耘,她已根深叶茂、桃李芬芳,她凝结着体育工作者的心血,成为了体育教师的知心朋友。   曾记得八十年代初,我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有关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资料,编了一册《基本体操》,投寄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编辑室,不久编辑室王占春先生来函鼓励我说:“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在有生之年写点东西至关重要。”并告诉我,他已将其中一节《雨天…  相似文献   

16.
读者园地     
《航空模型》2007,(6):62-62
江西陈梓宁:我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从小立志当一位飞行器设计的专家,但找不到好的书籍。自从看了《航空模型》后,我明白了许多这方面的知识,感谢《航空模型》杂志。我有3个问题不懂:  相似文献   

17.
钱俊才 《钓鱼》2004,(3):26-27
河南李吉文钓友在本刊2003年第18期上发表的《竞赛规则应与时俱进》一文中说“用创新的思维来审视当前钓鱼比赛的规则,用争鸣、探讨的方法使之更加公平、合理,更具有权威性。”我非常赞成这个观点。正是出于同样的想法,我才撰写了《从竞赛的误区中走出来》的文章(见本刊2003年第11期),引起了不少钓友的关注,如愿地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福建的王成钓友曾撰写了《关于几个“误区”的探讨》一文(见本刊2003年第14期),对我的文章发表了看法。接着,本人撰写了《我对“探讨”一文的回应》一文,进一步阐明了我的观点(见本刊2003年第15期)。最近,我又看到了河南李钓友的这篇文章,对我《误区》一文也发表了有同有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看着书柜里近百本《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我又一次想起了第一次看到《学校体育》时的喜悦心情。1982年8月,我从湖北省阳新师范毕业,被分配到省国营综合农场中学任教,校领导安排我教体育,于是,我这个门外汉就成了体育教师。在没教材、没器材、没场地、没同行的境况下,我终于艰难地熬过了最初的那一个学期。10月底,学校组织订报刊,我从订阅目录中无意间看见了《学校体育》,惊喜中毫不犹豫地订下了,接着好像小孩盼过年似的等着杂志的到来。1983年春开学不久,邮递员总算送来了《学校体育》,我如获至宝般…  相似文献   

19.
师福贞 《收藏》2007,(1):153-153
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收藏》创刊号,一见钟情,从此月月与《收藏》“约会”,相伴相守,从无间断。15年来我最深的体会是,《收藏》伴我,我伴《收藏》,都在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20.
刘春珍 《收藏》2007,(1):154-154
接触《收藏》不是很久,可我喜爱她已经很深了。 第一次买到《收藏》是一个偶然。两年前,我和朋友路过一家书店,我随手翻阅着其中一些时尚杂志,这时装帧精美的《收藏》映入我的眼帘。以前我也买过一些有关收藏的书刊,但内容这么全面的杂志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于是当即买下来。从这天起,我就结交了一位相识恨晚的好友,也是从这天起,阅读《收藏》成了我生活的乐趣所在。闲暇时翻阅这本精美的期刊,欣赏每一篇美文,带给我的是精神上的享受,也让我开拓了视野,同时也使我这个原本不爱学习历史知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历史迷,那些历史年代和人物一下变得很清晰。我很感慨,如果能早点看到这么好的杂志,我的历史知识就不会学得那么烂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