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彦斌 《寻根》2014,(6):98-103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缘故,一些饱含先贤智慧和心血的重要学术典籍往往遭受被湮没乃至失传的命运。说起来,《土风录》是幸运的。其付梓问世久无反响,就连当时的学术大家钱大昕所作之序亦不见于其文集《潜研堂集》中,因而颇显珍稀。时过200余年之后,由于被日本汉学家长泽规矩也慧眼识珠,以家藏本影印辑入《明清俗语辞书集成》而获重新传布,并立即引起关注,特别是立即进入了刚刚处于草创时期的民俗语言学家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际著名学者、启蒙思想家,与同时代的王夫之、顾炎武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家。黄宗羲早年参加明末东林党人反对阉党的政治斗争。明亡后,组织世忠营,固守四明山,抵抗清兵南下。抗清斗争失败后,返回故里,讲学著述,撰写学术思想史著作,并开始对有关政治制度的研究探讨。康熙十七年,坚辞博学鸿儒之召,表现出高度的民族气节。其主要著作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孟子师说》、《南雷文定》、《明夷待访录》等。其中《明夷待访录》集中反映了黄宗羲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因素的…  相似文献   

3.
熊海英 《寻根》2005,(2):30-33
人们对魏晋士人的印象多来自于《世说新语》,其所记的名士们发言则“玄远冷隽”,行为又“高简瑰奇”,“千百年来,学士大夫家,无不玩而习之”(王日卓《〈今世说〉序》),此书几成为名士教科书。宋人有《唐语林》、《续世说》记唐人风度,却没有人专门写一本书记载宋人风度。不过读宋人笔记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可以和《世说新语》所记对照来看,大约能知道宋人怎样看魏晋风度,自己风度又如何。宋人对魏晋风度自然有企慕之感,但也不乏争胜之心:《邵氏闻见录》卷第二十引李言:“东坡自海外归毗陵,病暑,着小冠,批半臂,坐船中。夹运河岸,千万人随观…  相似文献   

4.
一 清初的名书画家笪重光(1623—1692)曾总结艺术创作与观摩研究的体会,写成《书筏》与《书筌》两书,对中国书画艺术的美学原则进行过相当深入的探讨。他的《书筌》尤为讨论画学原理的学者所重,影响相当深远,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书画审美精神的主流作品。俞剑华曾称赞此书,“荟萃历代画论聚集百家画法,撷其精华,汰其糟粕。”换句话说,就是集大成之著,其展现的审美态度及美学精神,当可作为范本,供我们来探窥中国传统美学探讨的思维脉络。 笪重光的《画筌》既有个别论述创作之细节,如山峰水势之安排,树石屋宇之布置…  相似文献   

5.
《寻根》2020,(4)
正在《宁邑宁氏族谱》中,保存了一份完整的《守河南郡伯宁公德政实绩》(以下简称《德政录》)。"守河南郡伯宁公"为宁氏先祖、曾任河南知府的宁之凤(1610-1680)。因清代流行以古代同级官名称呼现任官员,故《德政录》及所附诗文均称其为"郡伯"或"太守"。在中国传统社会,官员在一地任职期满离任时,当地士民为表敬重和挽留之情,赠"万民伞"、立"德政碑"  相似文献   

6.
来新夏 《中国文化》2013,(2):238-242
中国题画诗的传统,由来颇久。清人方薰在其所著《山静居画论》中曾论其事说:款题图画,始自苏、米,至元明而遂多。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由题益妙。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后世乃为濫觞。""古画不名款,有款者亦于树腔石角题名而已。后世多款题,然款题甚不易也。一图必有一款题处,题是其处则称题,非其处则不称。画故有由题而妙,亦有由题而败者。此又画后之经营也。方氏为乾隆时画家,诗书画俱妙,与著名画家奚冈并称"方奚"。所论画家自题画之缘起和诗画间关系等见解,有重要参考价值。民国时有为黄颂尧其人编印《清人题画诗选》写序的作者章钦亮,除同意画家自题始於宋元之说外,复申论非画家题画则始於唐之说,序称:题画之作,肇自有唐。太白苍鹰之赞,工部丹青之引,皆文人寄画为吟咏之资,未必皆书之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埃斯特的君主们的宫廷象佛罗伦萨的梅迪奇府邸一样,是当时费拉拉的学者和诗人聚会之地。埃斯特的君主们也和梅迪奇一样,聘用第一流的艺术家装饰他们的宫殿,提香就是这些艺术家当中最杰出的一位。提香为阿方索·德斯特君主创作了《纳税钱》这幅画。在这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基督的高贵形象,他正瞧着一个贫寒的人,这人面对着他,向他伸出手来,手里拿着一枚金币。根据他相当粗糙的脸和手的黄褐色的皮肤,  相似文献   

8.
明·钦抑撰《画解》都四万馀言,是一部绘画理论著作。王世襄先生于一九五八年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发现此书的精抄本,遂加以标点,并撰写了这篇《后记》,收入王编《画学汇编》,当时腊版油印二百部。百馀年前,程庭鹭已谓“今《画解》一书,若在若亡”,余越园著《书画书乐解题》列入“未见”,故堪称孤本。一九八○年,上海编辑“画论丛书”,曾向王世襄先生索去复印本一份,准备印行,后因经费无着,未克实现。据了解,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在“文革”中将原写本丢失,故油印本成了仅存的本子。现在本刊发表王世襄先生的《<画解>后记》,以引起艺术理论界和出版界的注意,为《画解》续命。  相似文献   

9.
竹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卫风·竹竿》中说:“竹竿,以钓于淇”。“如竹矣矣,如松茂矣。”《小雅·斯竿》中也有“瞻彼其奥,绿竹猗猗;瞻彼其奥,绿竹青青”之句。朱熹解释道:猗猗乃“美盛之貌”,青青乃“刚强茂密之貌”。晋人戴凯之撰有《竹谱》,记述竹类70多种,是我国关于竹子的第一部专著。竹子直立有节,枝叶挺劲铦利,类似书法的笔划,而绘制图画的毛笔,亦锋长而尖,所以古人称画竹为写竹。元代李仲宾的名著《竹谱详录》,凡十轼甚至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卷,系统介绍写竹的历史与技法,描述了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可见…  相似文献   

10.
嘉定博物馆接受顾耀濂捐赠嘉定博物馆于5月28日接受顾耀濂捐赠的《练水画征录》。顾耀濂的父亲顾景炎是上海地方历史研究的专家。曾向嘉定博物馆捐赠多件竹刻文物。顾耀濂捐赠的《练水画征录》为清代书画家程庭鹜所作,辑录了自宋至清嘉定书画、篆刻家200余人的传记资料,记载了大量艺事轶闻。其材料多采自邑志、文集、画史,较为信实,对嘉定地方史研究有一定的参考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