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认知学习理论,提倡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新知识不断被同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之间常会产生矛盾冲突,从而使学生困惑,形成认知冲突.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置多元化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先回顾原有的知识经验,再开启新知识的学习.这种模式已成为数学教师实施教学的常用思路.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对原有知识经验的“破”与“立”.当认知冲突产生后,如果教师能基于知识本质将冲突转化为建构新知的契机,那么深度学习的理念与实践就能被体现在常态化数学课堂中.文章基于认知冲突背景,提出了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并对认知冲突对于深度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究,旨在更好地促进深度学习课堂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1什么是认知冲突 所谓认知冲突,是指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无法包容的矛盾.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具有了形形色色的原有认知结构.在学习新知识时,他们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当遇到不能解释的新现象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  相似文献   

4.
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之间常会产生矛盾冲突,从而使学生困惑,形成认知冲突。历史教学中创设认知冲突安排组织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即学习)才能产生智能意义,才能变成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合理地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相似文献   

6.
认知冲突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面临的新知识学习之间的矛盾与碰撞。实践表明,认知冲突有利于学生在矛盾中发展,在思维碰撞中生成智慧,从而累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引发和制造"冲突",积极引领学生不断解决"冲突",在丰富多样的思维活动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生成活动经验,并产生成功的愉悦。一、于新知生长点形成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运用原有经验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通常会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知识生长点,在新知识生长点形成一定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认知冲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激发书本知识,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使学生在近乎真实的学习背景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贺剑锋 《宣武教育》2004,(10):44-45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J.S.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去主动地探索知识.从问题情境中去概括出原理、定理、法则和公式;应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数学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9.
何庆敏 《甘肃教育》2013,(20):83-83
一、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实践证明,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可以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问题,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积极思维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郭荣球 《天中学刊》2004,19(2):78-79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运用原有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过程,亦即认知结构的建构、转换、发展和重建的过程.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以认知建构教学模式设计、实施教学程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1.
化学教学中认知冲突的最佳设置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冲突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或新问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认知冲突的学习过程,学生对所学知识就不会有深刻的体验,学生也很难产生成就感,所学知识易遗忘,更难形成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合理设置认知冲突,可以形成悬念,强化学生的注意焦点,促使他们头脑保持警觉和知觉集中,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确定学习方向。认知冲突还可以激活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能迅速地选择和接收相关的学习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加工。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当学习者发现不能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来解释一个新问…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7,(13)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成绩越好的学生上课越是专心,学习稍差的学生的注意力则相对容易分散,其中一个因素就在于学生已有知识与将要学习知识间的关系冲突,即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冲突问题。认知是对事物认识理解的过程,学生把学到的知识通过大脑的整合、筛选、再加工,把接收到的信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将通过教学过程吸取知识,提高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对教材理解的不断深化并最终形成概念,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是引导学生思维的较好方式?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作用过程。因此,一个好的教学方式应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内部联系,创设一种教学中的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头脑内部的认知矛盾的冲突,激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的过程。但是不是任何问题都能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4.
地理规律是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与时间演变本质联系的地理理性知识。学生学习地理规律的过程中,会出现地理规律与学生认知结构不相协调的现象,即认知冲突。通过分析不同地理规律学习中的认知冲突现象,教师在地理规律教学活动中需要分析地理规律认知冲突产生的原因、形成的条件和心理机制,通过感性知识的归纳、原理过程的演绎和图像概念的解读等方法破解这种认知冲突。  相似文献   

15.
生成教学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与教学的动态生成.在生成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的、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教学的每个环节创设为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活学生主动思维.让课堂在充满活力中达成最佳的生成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宋颂 《现代语文》2014,(6):25-26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建构认知结构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到的新信息与旧知识系统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它能激发学习者对某个知识点的有效注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不例外。因此本文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探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对中学语文的教学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丽  张伟华 《数学教学》2009,(11):16-17,20
研究新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新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要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数学教学要善于利用学生认知发展的不平衡性,创设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情境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才是有效的.可见,问题情境是学习数学的第一道门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重心在于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建构和完整自己的认知结构。这种学习模式把研究性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冲突阶段、建构阶段和应用阶段。在冲突阶段,教师要积极地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则积极地搜索旧有的认知结构,为认知结构的转换奠定基础:在建构阶段.由于冲突引发学生的研究和探索的心态.学生对冲突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推理,借助有效的学习和思维策略解决冲突,实现冲突过程的同化和顺应,在顺应过程,学生特别需要借助归纳、分析、对比等思维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应用阶段是学生通过变式的练习,巩固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顺利实现迁移。  相似文献   

19.
一、"认知冲突"的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当学生发现不能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新问题或者发现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相悖时,原来平衡的认知状态被打破,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心理学上将之称谓"认知失衡".认知冲突的出现是教学过程中的必然.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打破旧认知平衡再到构建新的更高级的认知平衡这样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认知冲突是学生固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连结通道,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不能把认知冲突视为教学意外加以漠视甚至压抑,反而还要有意识的设置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产生认识新知的心理冲动,由此调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认知冲突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面临的新知识学习之间的矛盾与碰撞。实践表明,认知冲突有利于学生在矛盾中发展,在思维碰撞中生成智慧,从而累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引发和制造“冲突”,积极引领学生不断解决“冲突”,在丰富多样的思维活动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生成活动经验,并产生成功的愉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