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潘世新  杨柳 《新闻前哨》2009,(10):94-95
报纸专刊是非新闻版面.它不像新闻版那样,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也不同于综合性副刊版.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而是介于传统的新闻版和综合性副刊之间的版面。内容上,它涉及科技、教育、旅游、消费等各个方面,多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生活气息浓郁,注重知识服务,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2.
报纸专刊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兴旺而产生的一种报道版面,其定位介于新闻版与副刊之间。它既像新闻版追求有价值的新闻,又强调资讯与服务性。而且,由于专刊多为周刊,时效性较弱,导致其生存主要植根于专业性、权威性与新闻产品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地报纸在着力抓好独家新闻、头条新闻的同时,也兴办了许多专刊、周刊。这些专刊、周刊抓住读者关注的事情做好事件性报道,围绕读者关心的问题做好服务性报道,大大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使报道更有广度、深度和连续性,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好评。有人说,独家新闻、头条新闻吸引了读者,专刊、周刊留住了读者。这个评价有一定道理。与传统的副刊有所不同,现今的专刊、周刊与新闻版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与新闻版相比,它在内容上更注重深与专,在操作上更注重策划。丰富的内容,强大的作者阵容,专业独到的操作手段,是专刊、周刊吸引稳固读者群,提升阅读率的“法宝”。专刊、副刊的兴办,是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市场发展细分化要求媒体报道多样性的必然结果。本期《前沿关注》讨论专刊、周刊的定位、特征和编辑艺术,我们希望此次讨论对推动主流报纸办好专刊、周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不可否认,如今的报业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地方党报若想在这种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除了在新闻版上求新求活之外,还需要报社各部门的协调运作、通力合作。报纸是新闻纸,专刊、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应再远离报纸的中心工作自娱自乐,不应再以大量版面发表那些离生活很远、离新闻更远的文章,或仅仅满足于遣兴消闲、常识宣传、猎奇猎趣等等。我们认为,对专刊、副刊新闻性的强调,正是专刊、副刊作为传媒的价值功能的理性回归,给专刊、副刊插上新闻的翅膀,走新闻化专刊、副刊之路,应该是专刊、副刊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5.
报纸专版,依附在报纸新闻版后面,是报纸上的非新闻版面。它不像新闻版那样,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也不同于专门的副刊版,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而是介于新闻版和综合性副刊之间。就《战士报》这样一张四开报纸的情况来看,专版一般安排在三四版,数量占报纸版面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6.
张金良 《新闻窗》2005,(4):55-55
报纸作为新闻纸,其新闻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随着报业的发展,一种新闻性较强的大副刊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强势地位。这种大副刊,就是报纸上内容与形式都有别于新闻版的特殊版面,即综合性副刊和专刊。  相似文献   

7.
现代报纸的副刊是大副刊,既有传统的文艺性副刊,也有服务性的专刊,还包括集新闻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周刊.大副刊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新闻版不可替代的特性和作用,具有其它新闻版无可比拟的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8.
副刊发展到现在。其定义越来越窄。早期的副刊。是新闻之附子,即除去新闻之外的一切。如今.副刊的内容越来越单一.把属于评论杂谈的言论撇开了,把文化新闻赶走了。娱乐新闻因内容媚俗被抛弃。时尚与深度话题被专题化周刊化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报纸的信息量越来越多,新闻、评论的增加量是有限的,大量的新闻容量多体现在专副刊上。尤其是在厚报时代到来的当今,专副刊已成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已远远超越了纯文学的传统概念,各类专刊副刊既丰富了报纸内容,又突出了报纸的品位。从某种意义上讲,专副刊办得好坏决定了报纸本身的品质定位。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2月至今,陕西日报主办的《三秦都市报》陆续推出了五大周刊──新闻周刊、生活周刊、万象周刊、财富周刊、大西部周刊。“周一至周五,天天出周刊”。其新颖的形式、全新的内容及其独特的办刊模式与运作策略在陕西乃至全国新闻媒介和广大读者群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三秦都市报》的发行量也由此攀升,广告量随之翻番。究其致胜策略,可一言蔽之;弃“卿卿我我”,走专业之路,推“满汉全席”,迎百家口味。 “纯文化副刊”的萎缩与“准新闻专刊”的崛起 80年代是报纸副刊的黄金时代。副刊的软、活与多彩一改传统新闻的单调与…  相似文献   

11.
党报综合新闻版(区别于要闻版)工作报道占主导,除与地方或部门专业通讯员联系较多外,普通读者对之并不是很关注,可参与度更低。唤起更广泛层面读者对综合新闻版的关注与参与,不定期举办一些形式灵活、特色鲜明的主题征文,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既是新闻版征文,就要不同于副刊专刊类征文,它在题材设定和表现形式上的“新闻性”,应该是它追求的方向。丧失了新闻性,便丧失了新闻版征文的独  相似文献   

12.
报纸副刊与专刊的区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是你们杂志的一热心读者,平时喜欢读书看报,藉以满足自己对知识和外部未知世界的好奇。前些时候,朋友到我家来玩。当时我正在看北京青年报。记得当时朋友说:“递我‘数码专刊’看看,有没有好玩的‘东东’。”给她后我心头满是疑惑。那不是副刊吗?她是学新闻的,我拿不准。也没说出来。为了解开心里的这个疙瘩,我查阅了好些专业书籍。专刊确有其名,初看定义,顿感有所得,再仔细看时却迷惑了。专刊一般都是和副刊放在一起讲的,并不像副刊与刊登新闻消息和新闻评论的正刊那样容易区分。虽有的书对专副刊做了比较(从内容和形式上)可我还是没能理清头绪。《新闻与写作》专家名师云集,希望老师能帮我找有关权威解开心头的迷惑。  相似文献   

13.
和新闻、言论、广告一样,专刊副刊是报纸的四要素之一。传统报纸的专刊副刊一般以文艺副刊为主,这与报纸专刊副刊产生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繁荣发展,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的以文艺副刊为主的办报格局正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带来的人们日常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的丰富,更要求报纸在专副刊的配置上进行一场革命。报纸的新专刊由此应运而生。 对于一张报纸来说,新专刊的推出无疑会在采访、写稿、编辑、组版上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在宏观上有一个总体的考虑。报纸新专刊的策划就是这样的一项缜密细致、统领全局的“系统工程”。所谓策划,意即筹划、谋划。美国哈佛企业管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09,(15):31-31
调查背景:7月1日,人民日报从16个版扩为20个版(周六、周日仍为8个版)。第1~5版为要闻版,第6~16版主要为新闻版,第17~20版为周刊、专刊、副刊。新增要闻版、社会建设新闻版、国际新闻版,每周增加1个理论版、1个文艺评论版、1个文艺作品版。原科教周刊和社会观察版改为文教周刊和民生周刊。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许多报纸传统的专副刊正在走下坡路,甚至连某些名牌专副刊也已经在相关报纸上消亡。但是,另一种状况却又成了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许多新锐报纸,以周刊为主要特征的各种专副刊,却办得热火朝天。只不过,这些专副刊正以非同以往的面目存在与发展,它们不再是部分读者和编者寻求个人爱好甚至附庸风雅的沙龙,而是和越来越多的人生存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了报业经营的一个重要平台。地方报专刊的兴盛理由第一,细分市场的结果。如果说新闻是满足了大众(或是报纸的目标读者)对新闻的需求,那么专刊满足的就是小众对新…  相似文献   

16.
专刊、副刊的崛起,已是报业发展必然趋势。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人们意识到大众传播要走向分众传播,部分综合性版面要细化成各种专版,广播则要有相当一部分频道走向窄播。也就是说,“大锅饭”要逐步地开出“小锅菜”。这是市场发展细分化要求媒体多样性的必然结果。说起来,专刊、周刊实际上都是副刊,或称是副刊的变种,可以视作副刊的范畴。所以有的报纸合称为“专副刊”,是相对于新闻版正刊而言的。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大特色,注重副刊则是中国报业的优良传统。西方的报纸很少有精心经营副刊的。东南亚一些华文报纸和港澳台的报纸副刊是繁荣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张报纸的专刊,要想吸引读者主要靠的还是内容,专刊不同于副刊,它含盖内容非常广泛,有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体育的、生活的以及文化副刊。它也是现代报纸改革创新的一个新生事物。专刊为的就是让报纸更加贴近市民的生活,更能影响受众。因此策划活动,和读者产生互动,让专刊真正成为读者的一个生活乐园是编辑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李怀中 《新闻通讯》2012,(12):53-54
新时期以来。尽管新闻改革步履维艰,但相应的副刊、专刊是有其相当的空间和作为的,在内容与样式的更新创新、在满足社会转型期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需求与价值追求上,走出了一条帖近性、多样性的办刊之路。  相似文献   

19.
打开每一张报纸,除了新闻综合版外,就是副刊版面了。所谓副刊,就是主要刊登新闻、评论、读来信以外的专版,大多有刊名。副刊是新闻版内容的延深和补充,也可起到给读看完严肃正规的综合版后以轻松休闲之感,更是符合各种层次读口味所需;副刊也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新闻纸,而是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丁牛 《传媒观察》2007,(4):23-24
专刊,都市报竞争新战场作为连接新闻和广告的集合体,沟通商家和读者的重要桥梁,脱胎于副刊的专刊正受到越来越多都市报的重视。以我所就职的南京晨报为例,从人员到架构一年内两次大幅调整专刊,目前专刊部已是新闻序列中人员最多的部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