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燕华 《学语文》2003,(6):48-48
拜读了徐逢春先生的《“一直以来”小议》(《汉语学习》 ,2003年第1期) ,很受启发。徐先生敏锐地观察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报刊上不断冒出‘一直以来’之说 ,且大有蔓延之势。”但是 ,徐先生在对“一直以来”进行了一番语义分析之后 ,却对其存在的合理性给予了否定 :“其实 ,上面列举的例句中的‘一直以来’意在表现‘长期以来’ ,但又显然不及‘长期以来’表意显豁。何必放着现成的‘长期以来’不用 ,偏要生造什么‘一直以来’。”就此问题 ,我想提出自己的看法 ,与徐先生商榷。首先 ,“一直以来”的形成并不是“一直”和“以来”的简…  相似文献   

2.
李慎之先生生前曾说过:“近三年来我一直慊然于心的是总想为被谥为‘万恶之源’的‘个人主义’正名,认为‘自由主义’不落实到‘个人主义’头上就还没有落地。但是学力才力都不允许我写一篇正式的文章,只能在有些文章中提到自由主义时补上一两句为个人主义恢复名誉的话。”[1](P480)这里所谓“个人主义是万恶之源”是周扬对反右运动的总结文章的标题。对此笔者一直想不通,总想从学理上探个究竟。限于从高中到大学所受的教育,根本看不到也听不到有关个人主义的论说,迷团总是萦绕在脑海里。随着西方学术论著的大量译介,先是《简明不列颠百科…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王国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文艺思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向现代化的转折.而他《人间词话》中所涉及到的“境界说”、“‘隔’与‘不隔 ’”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梳理概括前人对“境界说”内涵、“‘隔’与‘不隔’”这两个问题的研究,以期更全面、准确的理解王国维先生的这一理论,为我们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2012年10月底,我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对外公开教学活动。这次活动的形式是“同课异构”,课题是人教版必修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我不仅参与了这次活动,还与安徽省历史特级教师沈为慧老师进行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的“同课异构”。下面就“新经济政策”这一内容的教学策略谈一些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诗人,罗门是和社会同步的。自从一九四九年他以第一首诗《加力布露斯》被纪弦用红字刊登于《现代诗》季刊步上诗坛以来,他就一直透过社会、自然和时代,“追踪着人的生命”。而他的《语路》,也一直与他的“心路”并行——用他的话说:“我的语言是我的生命通过‘现代’的时空位置,对人存在于‘都市’与‘大自然’两大生存空间所遭遇到的‘生死’、‘战争’、‘性’与‘永恒’等重大生命主题予以沉思默想,所发出一己的独特的声音;同时也更企求这声音,必须与人类原本的生命相呼应。”从他一九八四年七月出版的《罗门诗选》,以及此后他所发表的诗作来看,城市诗似乎占了很大的分量。  相似文献   

6.
“对折”是轴对称学习的起始方式,概念进阶就是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由于学生受“相等”的定格影响,往往难以发现“垂直”的关键作用。教学围绕“暴露‘一样’到‘重合’的认知冲突;适配‘折’到‘不折’的心理跨越;挖掘‘相等’并‘垂直’的完整内涵;重建‘定性’到‘定量’的原理闭环”,从而实现相等与垂直并行进阶。  相似文献   

7.
"一直"与"从来"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规模语料的基础上,比较分析现代汉语副词“一直’’与‘‘从来’’在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上的差异,同时也说明两者所处句子的句式语义的差异。通过分析认为:“一直”表示持续,“从来”表示历程;“一直”所处的句子表示对行为在空间的延伸或在时间上延续的描述,“从来”所处的句子表示对行为在一个历程中出现概率的陈述。  相似文献   

8.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问题”中的线段图既具有直观性,又兼备概括性,是几何直观的体现形式之一。以人教版教材为例,通过梳理12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发现教材编排存在线段图表征断层的问题,导致线段图教学出现断裂。教师通过“从‘一’到‘二’,充实线段图表征”“从‘无’到‘有’,补充线段图表征”“从‘偏’到‘全’,丰富线段图表征”等方式改进学习路径,为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9.
雷锋原名雷英杰,在报名参加鞍钢建设时改用“雷锋”这个名字。他说:“这个‘锋’字我想了很久,是用山峰的‘峰’,还是用冲锋的‘锋’。现在决定干脆到鞍钢去打个‘冲锋’吧。”科学家彭加木原名彭家睦,取“家庭和睦”之意。1956年,他放弃出国深造的大好机会,主动申请到边疆工作。他在决心书中把  相似文献   

10.
案例:初三政治教师蔡老师,准备在时政课上作《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入世》的讲座。当他说到“‘WTO’是何意?”时,下面一男生插嘴道:“就是‘打屁股’呗。”引起同学们一阵哄笑。蔡老师没有责怪这位学生,示意他说说为什么要叫“打屁股”,这位学生说道“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到2001年才终于加入WTO,这无形中不是被‘打屁股’了吗?蔡老师笑着点点头,告诉学生“WTO”是“世贸组织”的英文缩写,然后要求学生就“WTO”这一缩写随便插嘴,发表自己独创性的见解。有的说:“‘W’代表‘我们’,‘T’代表‘T型舞台’,‘O’代表…  相似文献   

11.
李冲 《语文教学之友》2005,(11):F0003-F0003
去年3月15日《报刊》上有“力争到2010年左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语,俞敦雨先生撰指出:“‘左右’改为‘前后’才对。”“左右”为何要改为“前后”?俞先生作了如下阐述:“‘左右’用在数字后面表示概数,跟‘上下’相同,如‘年龄在30左右’,‘收入2000元左右’。面‘前后’则用在表示特定时间的词语之后,指比某一特定时间稍早或稍晚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字无论怎样戏剧性地排列组合,都反映了一个道理——“难”。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句话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难老大”’。  相似文献   

13.
1998年,田东县的“两基”通过省级验收后,他们提出了巩固提高的“五不”思路。即:“两基”地位不动摇,政策措施不改变,教育投入不减少,条件改变不放松,教育管理不减弱。  一、“两基”地位不动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继续将‘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2000年‘两基’目标的实现和达标后的巩固与提高。”几年来,田东县一直确立“两基”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全力…  相似文献   

14.
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47页)中论述人称代词时说:“在上古时代,领位不加‘之’字,不能说‘吾之’、‘我之’、‘予之’、‘汝之’、‘尔之’等。到了后代,才有加‘之’字的。”到本书第139页论述介词“之”时,又说,“人称代词用作定语,一般不用‘之’字为介。我们只看见有极少数例外:‘矧予之德言足闻,’(书·仲虺之诰)‘举能其官,惟尔之能。’(同上·周官)”但在下面的注释中指出:“注意:这两个例子都出于伪古文《尚书》。《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  相似文献   

15.
张苗苗 《学语文》2013,(3):64-65
在现代汉语中,“始终”和“一直”都能表示持续意义。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在表示持续意义时,“用‘始终’的句子都可换用‘一直’”。(《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年)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认为“始终”和“一直”虽共同点多于不同点,但用“始终”的句子并不是都可以用“一直”来替换,两者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中,第二册用了“被乘数”、“乘数”的概念,而到第五册则提出“‘被乘数’、‘乘数’同叫因数”,从此以后就一直用“因数”这个概念了.那么,教材中为何会出现教而后舍、生命力短暂、严密性又不够的“被乘数”、  相似文献   

17.
巴西教育家费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指出:“真正的教育不是通过‘甲方’为‘乙方’(‘A’for‘B’),也不是通过‘甲方’关于‘乙方’(‘A’about‘B’),而是通过‘甲方’与‘乙方’一起(‘A’with‘B’),以世界为中介而进行下去的。”对话式阅读教学正是作为“甲方”的教师与作为“乙方”的学生一起,以优秀的言语作品为中介的相互对话。而话题确立的好与坏,又会直接影响到对话的方向,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对话能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下去。如何使话题具有引爆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对话欲呢?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抓住…  相似文献   

18.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追问,“语文”到底指什么?我们认为: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语文教育是指祖国语言的教育,即作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言的教育。“语文”所指可以概括为“一体三维”:“一体”即语文本体为语言;“三维”即这个语言包含三个维度的意义指向。认定语文即语言,始于语文作为课程教材名称之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相似文献   

19.
作为鲁迅笔下的一个成功典型,“阿Q”的言行举止颇受瞩目,名字也不例外。关于其“Q”的由来,一直众说纷纭。在当时就有人以为这篇文章是《晨报》主笔蒲伯英写来讽刺胡适的,因为《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开心话”栏目发表时作者署名为“巴人”,“巴”字难免让人联想到四川,而蒲伯英正好是四川人,且“胡适有一个笔名是‘QV’,称胡适为‘阿Q’,也是顺理成章的”。  相似文献   

20.
“推行素质教育就是要把‘考’与‘学’扭曲了的关系调整过来 ,让考试真正地为学习服务。浙江师范大学进行高校‘直通车’的试点 ,就是要改变以往‘一考定终身’的局面 ,让学生将以往浪费在‘考’上的时间用到‘学’上去。……”以上是 2 0 0 0年 5月 19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以“考与学”为题的一篇短论。2 0 0 0年 9月 1日 ,“浙江师范大学高校直升班”在浙江师大附中 (金华二中 )诞生了 ,“不考就上大学的梦想在浙江成为现实”。历经两年多的时间 ,直升班顺利地步入了高三毕业学习阶段 ,并在 2 0 0 1年 9月、2 0 0 2年 9月 ,直升班连续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