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中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来源于西方文化圈。同时,中西方文化存在根本的差异、中西方存在不同的心理特质,因此中国心理学要走中国化的道路,探索最适合于解决中国文化圈内的中国人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现代,外国势力在华开办了不同类型的教育,其中尤以西方传教士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所办学校为主,但二所办教育无论是办学体制,教育目标还是教育内容都存在着根本歧异。前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西方科学化知识在中国的传播,而后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奴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论述巫术的起源和发展,从远古的原始社会的巫术讲起,一直讲到当代西方和中国的巫术(包括算命、招魂术、预言诗等等)。在重点分析巫术与科学的关系时,指出某些科学(甚至艺术)起源于巫术。但也指出现代的巫术与现代科学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4.
<正>高等教育评估既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也是一个具有不同国家和地区特点的具体问题。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评估制度虽然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模式和经验,但是总体而言一直都在探索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在我国高等教育评佑的发展过程中,管理机制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现有研究还没  相似文献   

5.
面对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所造成的文化认同危机,李大钊、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不得不全面评估中国固有文化,并思考其与现代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他们对中西文化的认知,既有根本倾向上的相同或相似,也有具体细微处的差别与不同.相比较而言,无论是批判传统文化还是推崇西方文化,李大钊的态度都比较平和,而陈独秀的态度则较为激烈....  相似文献   

6.
儒学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史学近代化趋势的审视陈其泰一、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取向与史学近代化自孔子创儒家学派,至19世纪末,儒学曾经历不同的演变阶段,而它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虽可溯源至十七八世纪,但具有实质意义的输入,并...  相似文献   

7.
海峡两岸心理学中国化研究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方心理学研究的得失为参照视角.从研究规律的客观性、研究取同的民旗性、研究视野的开放性、研究前景的乐观性等四个方面,分析比较了大陆和台湾心理学中国化研究的共同特色;同时从超越西方的局限、研究的根本出发点两个方面.分析比较了海峡两岸心理学中国化研究的不同特点。执而揭示出两岸求同存异,携手合作,共同促进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西方文艺作品普遍崇尚豪侠式的人格类型,多超人式的英雄。中国文艺作品推崇的是圣贤式的人格类型,多平易亲切的普通人形象。此两种截然有异的人物情状,产生各具特色的审美效果。其原因复杂,最根本的在于不同的社会状况涵育了不同的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9.
从声、调、谱、器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中西音乐的比较,中西音乐差别的根本源于各自不同的文化体系。西方文化的开放性造就了西方音乐的统一化、标准化,进而形成西方抽象的音乐发展逻辑体系。中国农耕文化的自给自足性,是形成中国音乐近人声、尚自然、展个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人文教育的应有之义,对此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理解。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西方的教育学说还是中国的教育学说都把人的终极意义的发现,人性本身的发展和完善看作为人类教育活动的首要关切和根本内容。如古代希腊的先哲们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历史主题,而以人性自身觉醒为宗旨的西方近代文艺复兴、启蒙主义运动只不过是对“认识你自己”的进一步深化和延续。与此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1.
简析中外近代女子义务教育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国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实现了男女教育数量上的平等。而此时的中国女子文盲率却在90%以上。考察中西方女子义务教育起步与发展的实际,我们发现中西方女子义务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在西方主要表现为三大特征,即生产性、人本性和主体性。与之相比较,中国近代女子义务教育则突出表现为政治推动力是其力量源泉;国家权力、封建传统文化等因素则一直困扰着女子义务教育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漫长的古代和中世纪社会里,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它的光辉成就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一直为世界公认和惊叹。但是,近代科学技术没有能在中国产生,却产生和发展于一直比中国落后的西方。这一似乎富于戏剧性的历史事实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十五世纪前一直领先于西方的中国科学技术在向近代科学技术迈进的途中,为何让西方人捷足先登了呢?换言之,发达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能在中国转化为近代科学技术?当然,影响和阻碍这一转化发生和完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政治体制、经济结构以及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自身结构和特质上存在的许多局限以及由此产生的制约机制乃是阻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化的最根本因素。本文就这一问题奉上一点愚虑所得。  相似文献   

13.
中国象征诗派形成和创作实践说明,西方象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适宜的历史条件,现实状况,传统因素在起作用,导致中国在对西方象征主义的一些层面加以吸收的同时,又对另一些层面进行了排拒,说明由于受西方象征主义的影响,中国象征派的创作在内容,手法及理论上都呈现出新的面貌,然而由于忽略了西方象征主义超验的一面,所以造成了二者根本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人性理论是德育的基础理论和根本依据之一,中西方传统化对人性的不同理解,形成中西方传统理论德育在德育目标设定、德育内容选择和德育实践方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考察西方语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第一,和中国的语教育发展道路不同。西方主要国家的语教育发展大多经历了从希腊语、拉丁语到本国语两个阶段,本国语在各国语教育发展中地位的确立和提高,揭开了西方现代语发展的序幕。第二,人主义一直是西方语教育发展的不变传统。这两个特点实际上又很难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16.
杨恒 《甘肃教育》2011,(13):71-71
中国的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文化,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不同。比较而言,西方人的理性思维正是我们所缺乏的。目前,中学生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难免变得浮躁、功利,不愿思考,不善思考。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是使语文教学融人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努力建设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陈恕祥在当今世界,经济学说是有许多学派的。有在基本理论观点、思维结构框架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别的大派,在大派之中又有不同分支或者说流派。在西方,有“主流经济学”一说,就是说在众多派别中有占主体、统治地位的经济学说。在中国...  相似文献   

18.
feminism有着异常丰富的内涵,它的广泛传播始于18世纪的欧洲。feminism在西方和中国所经历的不同历程,形成了各自的特点。西方feminism运动的历经三个阶段,历时两个世纪,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理论流派,她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女性自始至终都是运动的主体。女权主义的根本目的是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争取妇女的全面解放和自由。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一直是由中国的男性主导和领导的,没有像西方那样的女权主义运动,而更多的是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运动。Feminism的中译若采用异化策略,翻译为"女权主义"或"女权运动"更加恰当。若采用归化策略翻译,则可以译为"妇女解放"或"妇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的传统写作美学都有一些基本法则。比喻作为一种中国传统写作的美学法则被广泛运用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写作之中。钱钟书先生认为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比喻甚至成为一种写作表达的范式,被一直运用和推崇。与中国古代崇尚比喻的写作美学法则相比,西方古代的写作美学法则则主要呈现直接叙述的特色,这种特色甚至演化为20世纪下半期活跃发展的叙事美学。  相似文献   

20.
中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不同的文化特征及心理行为习惯使得中外企业的管理方式有所差异。罗致、激励、留住那些有竞争力的,有绩效的中国专业人员及经理是外国公司在中国运作的巨大挑战。如今,在培训、绩效评估与提升等诸多方面西方式的人力资源管理已在中国外资企业中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