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数学与哲学密切联系、相互促进。一方面 ,数学家的哲学观点决定着他们研究的深度和方向 ;另一方面 ,数学理论的进步和完善改变着人们的哲学观点。古今中外 ,许多学者既是数学家又是哲学家。例如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本着“万物皆数”的观点去研究数学、解释自然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高举“唯理主义”大旗 ,创建了能够解释自然的几何——解析几何 ;英国数学家牛顿写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而今随着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等横向学科的兴起 ,数学研究、数学教学更需要哲学理论的指导。所以数学教师应掌握哲学原理 ,并将其应用于教学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达方式”,与哲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理论是以哲学思想为基础的。郑毓信教授说:“不仅每个数学教师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一定哲学思想指导下从事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更为重要的是,任何一个数学改革运动也必然反映出一定的哲学观念,任何一个深刻的数学教育理论也必然依赖于哲学上的深入分析与思考。”显然,哲学思想指导着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用抽象的量化方法研究物质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结构模式的科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辩证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研究这个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数学与哲学的关系源远流长.恩格斯曾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立了.”数学家B.Demollins说:“没有数学,我们无法看穿哲学的深度;而没有哲学,人们也无法看穿数学的深度;而若没有两者,人们就什么也看不透.”纵观整个数学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推动数学发展的巨匠往往就是哲学家,如柏拉图、笛卡尔、莱布尼兹、希尔伯特等;而杰出的哲学家又精通数学,如黑格尔、马克思和恩格斯;有的既是数学家又是哲学家如罗素、牛顿等.  相似文献   

4.
数学与哲学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数学理论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哲学思想又指导着数学理论的发展.研究哲学思想和数学理论的联系,是认识数学的需要,也是研究数学,发展数学的需要.以微积分为例,探讨微积分中丰富、典型、深刻的辩证法思想,用哲学思想来指导教学和学习,可以使学生站在较高的角度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哲学紧密相连的,哲学作为一切运动最普遍规律的学科,渗透到数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领域.同时,数学作为一门经典科学,其理论的产生、发展与完善又很好阐释了哲学的各理论.数学教学中需要从哲学的角度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从哲学的角度探讨数学中的辩证思想:自觉地渗透辩证的思维方法、辩证的认识论,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更  相似文献   

6.
数学哲学对于数学、数学教育和数学教学的意义何在?其实这一直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具体说来,人们大概不会否认数学哲学对于数学和数学教育的作用,无论这种作用是大还是小,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然而人们难以有共识的是,数学哲学在何种程度上,以何种方式对数学和数学教育起着作用.本文将从数学哲学的一个核心与重要的领域——数学观出发,对相关话题予以初步论述,以期引起中小学数学教师对此话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1数学思维及其特殊性。思维“指的是人们的理性认识活动”.思维“作为对客观存在、物质及其规律性的反映”,它是“以概念、判断、推理、(假说和理论)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过程”,因此,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数学思维应该是指,人们借助数学概念、数学判断或数学命题、数学推理、数学假说和数学理论等形式,对客观世界的量的这一侧面及其规律性的理性的和能动的认识过程与活动.  相似文献   

8.
直觉主义下数学哲学与传统数学对数学对象的概念是不同的,为此研究直觉主义下数学哲学的引申意义。直觉主义强调的是构造性数学,基于一种哲学主张由哲学本源与心智结合而成的数学哲学思想。直觉主义重新构造了数学的定义,强调数学的可构造性,认为数学对象是由人类逻辑思维和心理构造而成的,但直觉主义下的数学哲学是难以逾越理论障碍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数学中充满着哲理,数学思考蕴含着哲学思考这一特点,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学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实例,运用哲学原理,从数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思考数学问题的指南、证明中的哲理性及坚持用由因导果和发展转化的观点看问题这四个方面分析说明数学教学应当是着眼于加强哲学思考的一种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哲学素质,提高教学技能、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解题是提高数学应用的重要途径,在解题中利用哲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时利用哲学方法解题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数学解题中的哲学方法,就是用辨证的思想来指导解决中学数学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关系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系思维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思维方式。关系思维主张从事物与事物的关系中去理解事物,从世界与人的关系去理解世界和人,世界是人的世界,对象是人的对象,要从人的角度来考察、理解世界和对象。另一方面,人又是世界的,是对象的,要从对象的角度来考察和理解人。  相似文献   

12.
王船山用中国哲学中的"顺乎天则","延天以祐人"的概念来表述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并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王船山认为:"天"是标明物质及其规律客观性的天;"人"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顺乎天则"是讲人在实践活动中是受动的和受制约的;"延天以祐人"则是人一方面要尊重自然法则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人的认识和实践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3.
刘妙玉 《高教论坛》2005,(6):119-121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公安专业实际结合,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为此从唯物辩证い法的理论体系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刑事侦查活动的指导,由此概括出刑事侦查活动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尼采审美主义源于对叔本华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的独特体悟.其特点在于,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中寻求生命救赎之途.尼采认为,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衍生的悲剧艺术,在悲苦的现实世界面前建立了一个艺术的中间世界,从而缓解了人类的心理重荷,并为生命提供了经历、战胜痛苦的可能.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有其唯心本质及空幻色彩.  相似文献   

15.
哲学对人类生存本性的把握,既是哲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哲学之所以产生并存在了几千年的根本原因,而且随着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更加凸显其对人类生存本性的澄明与反思。哲学所体现的流变性、超越性、矛盾性等特征与人类生存所固有的不定性、创造性和悖论性等内容是相对应的。哲学与人类生存的这种内在统一性表明:一方面,哲学是人类生存之所必需.只有从哲学去把握人,才能理解人和人生存的真谛;另一方面,哲学只有在对人的生存本性的把握中.才能使其追根溯源的底蕴得到切近与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壮族的哲学思想起源于原始社会 ,保存于民间的各种神话传说之中。在原始社会 ,壮族先民依赖自然又与自然作斗争 ,他们把宇宙万物的变化归结为客观物质“气” ,“气本原说”。认为宇宙是自然演化而来 ,人类起源也出自于客观自然的物质花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有关世界观的学说,哲学的发展是人们不断对世界进行思考的结果。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思考的对象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古代是本体论哲学.近代是认识论哲学,现代哲学则关注对反理性和语言的研究。中国哲学不应只强调自身与西方哲学的不同,而应努力去思考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去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主要涉及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的问题。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应该是生存一实践本体论,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归根到底指向的是人的现代化,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中国化是使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9.
赵志浩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2):25-30,44
阶级斗争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哲学论证的重点。可以说,马克思哲学摆脱德国哲学的思辨传统,下降到具体的"实践"层面,这个"实践"就是指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政治实践。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只能作出这样的理解。这种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阶级斗争学说曾在中国起到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巨大作用,然而另一方面,以后的阶级斗争模式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也是十分固执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对科技的工具理性的反思和人类前途命运的焦虑,灾难电影已成为世界电影一个新的类型和潮流,它的积极作用在于把人类从"自我"中心主义的自大自恋中唤醒,回到"认识自我"的轨道上,恰当确立人在这个尚属未知和神秘的宇宙自然中的位置。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以好莱坞为主导的灾难电影是资本主义实现资本增殖,推行文化观念、生活观念的策略,它以电脑特效作为技术基础,以奇观、震撼的视觉效果刺激人的感官,达到娱乐受众的目的。灾难电影以游戏的态度来看待人类所面临的灾难,属于后悲剧时代的娱乐化的灾难叙事,缺乏从哲学、宗教的终极追问的角度,去反思人类所面临的苦难和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