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阅读教学中的感性与理性例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群年 《文教资料》2005,(31):120-122
语文是一种感性的存在,学生也是以感性的方式掌握语文的。“感性的语文是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的。”儿童心理学也表明: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儿童通过感性认识获取表象,再利用表象进行思维活动,可见感性的形象在儿童思维发展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仍旧存在着重理性、轻感性的现象。课文不讲深讲透,教师始终放心不下。表面上热热闹闹的问答,不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  相似文献   

2.
诗词是一种美的艺术,也是一种感性思维的艺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阅读中将文字变成一幅幅画面,即将非视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思维,真正达到赏析作品意韵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形象思维与数学教学江苏省通州市实验小学曹平(一)形象思维是通过感性形象来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在形象思维中用于思考的形象就是观念化了的形象,而不是事物的原型,如说长方体,是慨括化的一切长方体,而不是特指砖块等。因此,形象思维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活动,...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而语文学科正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为此,我努力改变古板而又压抑人的创造潜能的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灵感和积极的求异思维,紧紧把握在听、说、读、写等常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的大量思维能力训练的因素,展开系统有效的思维训练,以此作为实践创新教育理念的一点尝试。一、形象思维训练——创新之本所谓形象思维,是通过感性形象来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在这种思维活动中,主体把外界…  相似文献   

5.
黄伟钊 《教师》2013,(31):70-71
"形象思维"的概念最早是由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提出的,在这个概念中,形象属于感性范畴,思维属于理性范畴.李泽厚指出形象思维应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个性化与本质化同时进行,善于整体地、连续地、完整地反映和把握现实的思维方式.赵光武进一步发展李泽厚的观点认为形象思维最根本的特点就是思维活动始终结合着具体、生动的形象.它的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感性具体一思维抽象一思维具体一意象的物化.其中"感性具体"的具体是指特定事物在细节方面十分明确,属于表象的具体;"思维具体"的具体是指哲学意义上"许多规定的综合".虽然至今形象思维含义的具体表述仍存在可争论的地方,但其对立统一的客观存在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已被大部分研究人员认可,他们的研究表明:这种借助筛选、分解、重组、类化、联想、想象和直觉的形象思维方式是产生新方法、新经验、新思维的重要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读者对作品的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它明显地带有某些艺术再创造的性质.文学鉴赏虽然以对作品中的形象的具体感受作为开端,但它决不是纯感性的,而是读者通过阅读,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让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积极地活跃起来.我国晋代著名哲学家葛洪,在谈到鉴赏诗歌、传记文学作品时说过:“用思有限者,不能得其神也.”这就告诉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要领会和把握作品的“神”,读者必须进行积极的思维和理性认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曾说过:“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文学鉴赏中的感受、体验,就是通过形象思维在理性认识制约下对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深切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7.
形象思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主要思维方式之一。任何一门学科,即使是抽象思维很强的学科,如数学也离不开形象思维。地理这门学科,大量的地理事物都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在这一形象优势的基础上,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就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 什么是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凭借各种具体形象,用形象来思考和表述的思维活动。思维材料的形象性是形象思维的根本特性,它和运用概念所进行的抽象思维是不同的。比如藏北高原的地表特征,可以用“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和“高原表面相对高度较小”两种方式来表述。  相似文献   

8.
形象思维问题,是文艺理论中一个复杂问题,它涉及到如何正确地认识作为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的文艺的特点,作家在创作中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和反映的思维活动规律,以及读者对于文艺作品的阅读和语文教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深入地讨论这个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形象思维又称"艺术思维".在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主要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意大利维柯在<新科学>中提出"诗性智慧",即用最具体的感性意象来理解事物和进行创造的想象功能,已把想象视为一种思维方式.俄国别林斯基在<艺术的概念>中提出艺术"用形象来思维".形象思维在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整个过程中是以审美感知为起点,经过联想、想象和幻想,形成审美意象,并从中获得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主要有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一、形象思维的培养是基础1.丰富学生头脑中的感性表象教师们常常烦恼的是:学生的习作为什么往往内容空洞、词汇贫乏、语言干瘪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儿童对事物的观察、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头脑中的感性表象储备较少。2.帮助学生形成典型形象典型形象就是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知觉形象。典型形象一旦在头脑中形成,文章的主题思想就可以从中提炼出来。另一方面,也只有生动地描述典型形象,文章才能  相似文献   

11.
形象思维是通过感性形象来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的,它的显著特点就是直观性和具体性。其在物理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是作家、艺术家认识和反映生活的一种手段,是文学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特殊形式。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不是通过作家的推理、议论,而是通过栩栩如生的形象来反映的,所以高尔基说艺术作品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要用形象和图画来描写现实,那就要用形象思维。也就是说,在创作过程中作家的思维活动,自始至终不能脱离生活形象必须把作家对现实的认识体现在具体感性的形式中,把作家丰富的感性经验(生活经验、审美经验和艺术表现经验)概括和组织到作品中来。没有生动的、具体的感性经验,也就没有艺术形象。当然,人类对现实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阶段,文学艺术也不是纯感性的认识,但它一定要以感性经验为基础,通过想象,联想等感情活动去达到理性认识。感性经验在这里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以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的和内在的规律。历史教师的历史思维是对历史教育过程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 ,旨在揭示历史教学的本质与内在规律 ,它是历史教师心理品质的重要特征。历史思维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思维类型 ,既不同于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 ;又有异于文学和艺术的思维方式。在学校教育中 ,数理化教师主要依据抽象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思维活动 ;而语文教师主要运用形象思维方式进行思维活动。由于历史科学研究对象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决定了历史教师的思维方式具有自己鲜明独特的性质。著名历史教育家…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语文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形象思维的表达。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呢?众所周知,教材中的作品形象,无法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要转化为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活生生的形象,就需对其充分想象和再创造。这种对课文人物或景物的想象和再创造,就是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以形象思维为主体思维的学科,它侧重于对于具体的可感性的形象感触、把握和透视,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经过思维的纯化和提炼,进而获得理性的认识。形象思维对于发展人的智力,开拓思维的时空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本学科的教学,而且可以旁及相关科目,对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增进创造性思维、扩散性思维等具有直接的作用,同时亦有助于逻辑思维的缜密,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项艰巨而光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语文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形象思维的表达。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呢?众所周知,教材中的作品形象,无法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要转化为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活生生的形象,就需对其充分想象和再创造。这种对课文人物或景物的想象和再创造,就是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7.
思维有两种形式;一是形象思维,二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史最早出现的一种与直观、形象性紧密结合的思维方式。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体。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同形象思维不同,它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理智、抽象、意志、知性等构成人的理性生命:情感、直觉、形象、想象、灵性等构成人的感性生命。只有感性生命和理性生命和谐发展,才称得上是一个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相似文献   

18.
声乐表演中的形象思维是表演者通过对声乐作品诸要素在形象、情感、联想和想象等方面所作出的一种美学思维方式.本文阐述了形象思维在声乐表演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形象思维在声乐表演中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认为形象思维既是完整的科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形式,也是整个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形式.阐释了形象、形象思维、科学形象思维、化学形象思维等概念,讨论了化学认知中的形象及形象思维、化学形象思维的过程机制以及化学形象思维的分析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一切凭借感性形象进行的思维活动都为形象思维。任何客观事物都有一定的形式,而数学正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因此,数学形象思维就是通过感性形象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思维活动。这就是说,数学形象思维的客观基础来自于各种实物、现象、概念、过程等数学对象。数学中的形象思维,不同于其它形象思维,有着丰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