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晋时期墓葬中佛教因素的出现,北凉石塔的流行和石塔神王像的中国化思想,说明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改造在逐渐进行。河西走廊地区的道教也有一定程度的流传,天师道、方仙道、黄老道等道教支派都曾在河西传播,其中尤以方仙道最盛。民间崇拜主要表现为神树、社树崇拜。  相似文献   

2.
在佛教入华的三条路径中,岭南交广海路作用最大。佛教传入岭南的时问大约在东汉末年。佛教在岭南的早期传播相对缓慢,对民众生活习俗影响甚微,这一点和北方的情形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岭南百越各部族原始宗教思想和习俗纷繁复杂,不利于佛教的传播;道教更加适应岭南社会,发展更为迅速,变相排斥了佛教的发展;与中原地区相比,岭南社会相对稳定,接受佛教思想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社会文化水平落后,限制了佛教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到80年代,敦煌地区出土了一批魏晋时期的镇墓文.这些镇墓文与东汉镇墓文相比,从形式上看,篇幅普遍比较短小;从内容上看,则在继承东汉镇墓文传统的同时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新元素.而在中原地区却仅有少量魏晋时期的镇墓文出土,其原因主要是战乱、人口的迁移以及佛教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国宗教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宗教的基本传统在于.古代中国宗教与原始宗教保持了连续性.由此.原始信仰或宗教中的一些基本元素都在以后的中国宗教中得到了体现,其中两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多神信仰和巫术崇拜.上述基本传统在道教、佛教和儒教中均有体现.其中道教的原始信仰品格最为典型.同时,道教与佛教的原始宗教精神还包括两个重要方面:功利主义特征和非理性特征.儒教由于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因此也难免原始宗教中的一些陋习.但儒家的无神论色彩和对巫术的斥逐都具有矫正作用.道教和佛教也有与原始或早期宗教不同的部分,这是指其中的伦理内容,具体说是与善恶和惩戒观念相关的内容.但道教和佛教都受到巫术性质和功利主义特征的深刻影响,而佛教还包括精英与大众双重性的困惑以及与此相关的宗教共同体疲弱的深刻原因,这就直接削弱了其伦理性质.对儒教而言,汉代以后善恶二元论逐渐得到确立,并且受佛教影响.宋代以后以家族或宗族这一共同体为基础的惩戒观念与体系也获得建立,这些都担保了儒教伦理成为真正可能.与道教和佛教相比,儒教真正成为一个伦理型宗教.  相似文献   

5.
佛教自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为了传播佛教思想文化而随着佛教思想渐趋中国化演变成具有本土性、民族性的艺术。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主要组成部分,在题材内容、人物造型与结构布局、线描勾勒与赋彩设色等方面都较好体现了中国化佛教艺术民族化、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汉代以"孝"治天下,公开提倡以"孝"为本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当时的墓葬形制,由中原地区的竖穴土坑墓向横穴式室墓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出"孝"的重要理念在其中的作用。西汉武帝在贵州设置郡县以后,大量汉族官吏、军伍、豪民进入贵州,中原地区流行的墓葬形制也先后在贵州传播开来。结合贵州的汉墓考古资料,进一步探究中原"孝"文化对贵州汉墓形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谈考古发现的道教解注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若干年来,在敦煌地区考古发现的五凉时期的墓葬中,不断出土有墨书或朱书在陶器上的与墓主及其亲属有关的文字。过去,罗振玉在《古器物识小录》中曾笼统地称这类文字为镇墓文,并一直相沿了下来,但若仔细分析这类文字的内容,还是可以分为若干小类的。敦煌出土的这类文字中,常有解注类词句,而在内地出土的书写在陶瓶上的同类文字,有自名为解注瓶的,为了区别起见,我们把有解注类字样的这类墓中文字称之为解注文。敦煌所出大部分属于此类文字,而迄今还未有人作过系统研究,其实这类文字对我们了解早期道教的形成以及早期道教在敦煌地区的传播和流行都是很有帮助的。下面结合道教文献与非道教文献谈谈这类解注文。  相似文献   

8.
徐州古称彭城,是一座具有四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建国后,考古工作者在徐州附近发现了数以百计的汉墓,出土了数量可观的汉代文化遗物和内容丰富的汉代画像石。这些文物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徐州地区在两汉时期的社会面貌,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探索汉代文明的资料。两汉时期徐州地区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  相似文献   

9.
道教自东汉末年传入彝区,到唐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通过与各民族原始宗教的结合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与当地民族习俗不断融合,世代延绵,最终形成与原始宗教相互依赖、相互依托,共同生存和发展的状态。道教的传入对巍山彝族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巍山彝族丧葬习俗吸收和融入了部分道教信仰元素,是道教与彝族民间信仰交融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多宗教国家,其固有的宗教为神道教.外来佛教传入日本后,由于圣德太子对佛教的大力传播和发展,使佛教在日本扎根立足,外来佛教与本土神道教的逐渐融合使日本宗教有了新的发展.对日本神道教教与佛教的早期融合关问题进行研究,将在两国民众友谊桥梁的架设中突显更加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师职业倦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影响地方高师音乐教师职业素质、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其身体的衰竭、认知的扭曲和行为的异常,影响着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师素质的全面发挥。文章主要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工作因素以及个人因素四个角度具体分析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神秘的地下宫殿》是国家义务教育实验课程综合艺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小建筑师》中的一课。本单元分为《神秘的地下宫殿》、《瞧这一家子》、《我们有个甜蜜的家》三个课题,以小动物的巢穴为着眼点,了解小动物繁衍生息的生命过程,探究小动物不同的筑巢形式,介绍动物巢穴的结构特点及其给人类生活与艺术带来的影响与启示。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在一个电脑实验班将信息技术与综合艺术课程进行整合,探索整合的四个要素(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使四个要素的整合符合艺术教学的规律,并且动态地体现在课前准备、…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的法律人才短缺,应针对这种状况,利用乡镇企业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加大培养力度。本文是从乡镇企业法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培养形式和如何教学、如何对法律人才的知识更新等几方面加以探讨,目的是促进我国乡镇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整个企业管理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影响。通过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主要观点的比较,笔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应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我国认识论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我国认识论研究的回顾 ,重构了由传统主体性认识论走向生活认识论的发展理路 ,分析了认识论研究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同时也展望了新世纪的认识论研究走向———真正从实践的观点走向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6.
Tertiar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under the pressure of new needs required by the “society of knowledge” in France and Italy has had a...  相似文献   

17.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under the pressure of new needs required by the “society of knowledge” in France and Italy has had a deep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university, and therefore a direct impact on university governance. This article sums up the main results of a research carried out on university Présidents in France and Rettori in Italy, with the aim of understanding their views about the changing process i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and the related impact on their leading role. There emerges a picture of systems transiting from a traditional centralised Napoleonic structure to a new one where the growing autonomy requires a different kind of governance not previously experienced, and thus not easy to implement mostly because of the resistance coming from universities themselves. The majority of Presidents and Rectors seem aware of the changing process and the related problems even if they do not all agree upon feasible trends to follow. Such a disagreement appears to be an understandable consequence of the unstable and unpredictable direction of the changing situation in the two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