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如密 《江苏教育》2015,(11):33-37
子贡是孔门中最善问乐评的弟子。孔子对子贡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善问和妙答的完美结合;二是劝诫与引导——孔子对子贡进行评价教育的艺术。此外,子贡的形象与其他同门弟子形成鲜明对比,也给人多方面的教育启迪。  相似文献   

2.
子贡作为孔子的得意弟子,孔子一生对其评价甚高。透过“宗庙之贵器”、“赐也达”等评论,不仅能进一步了解子贡在学识、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卓越贡献,而且有助于重新认识孔子和挖掘儒学的精华  相似文献   

3.
孔子生前宣扬儒学,多所厄难:先后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有陈蔡之隘.<庄子>借孔子之厄,塑造了作为悖道者、学道者和传道者的三种孔子形象.这些形象以原始庄学为出发点,以历史的孔子为逻辑依据,以虚构为基本手段,传达出庄子和庄子后学对孔子的批判、利用和尊重等多重意味.  相似文献   

4.
陈虹 《鸡西大学学报》2013,(8):32-34,68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教育家,培育了众多德才兼备的弟子。孔子治学注重和引导弟子向从政、从教甚至隐居方向发展,再加之春秋时代"重农抑商"的思想,孔子弟子中从商的寥寥无几,子贡可以说是孔子培养的一个例外。子贡从商之道主要有"生财有道,合乎礼仪"以及"若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其对中国古代以及当今商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吗     
《小学生》2008,(9)
子贡以太阳月亮喻孔子孔子的学生子贡,聪颖好学。一次,鲁国一位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为喻,说老师的围墙高十数丈,屋  相似文献   

6.
略论子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贡是孔门"十哲"之一.在孔子弟子中,他最有经济头脑,通过经商致富;但他从不见利忘义,经商讲究诚信.他是折冲樽俎的政治家.<史记>称赞他:"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还是敏而好学的读书人,一生勤奋读书,从不懈怠.在孔子弟子中,他是影响较大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子贡提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并非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道的另一种表达,而是对孔子恕道的发展.孔子恕道,基本是在统治集团内部地位较高的统治者对地位较低者所行,是在封建制、宗法制下对统治者的道德期许.在制度层面,孔子恕道是依附周制的.而子贡恕道,较多关注个体权利,蕴含个体追求平等、自由的萌芽,是在春秋末期社会变迁背景下产生的全新命题.澄清孔子恕道与子贡恕道差异,有助于认识先秦儒学丰富性、多样性,对今 日之继承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志毅 《师道》2004,(8):14-14
“过犹不及”语出《论语·先进》。有一次,能言善辨的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哪一个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有点不及。”子贡又问:“那么子贡是否更好一些?”孔子说:“过犹不及啊。”过犹不及是对中庸思想的一种形象的诠释。尽管“文革”时把中庸很批判了一通,其实毛泽东对此评价甚高:“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它是我们老祖宗在哲学认识论上的一大发现,充分显示着中国人的性格和智慧。  相似文献   

9.
在孔子诸多杰出的弟子中,子贡其人极富特色,很有魅力,令人折服。在今日的中国,研究子贡很有意义。一、多思善问崇真务实“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是孔子教育理论的精华,也是孔子之所以成为孔子的关键。在孔门弟子中真正理解孔子这两句话的应首推子贡。子贡“学”“思”并重,从而在道德、学问、事业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子贡好问,并且善问,由《论语》、《左传》、《国语》、《庄子》、《苟子》、《吕氏春秋》、《礼记》、《孔子家语》以及(说苑跨书,可发现,子贡向孔子求效时提的问题最多,质量最高,孔子…  相似文献   

10.
“过犹不及”语出《论语·先进》。有一次,能言善辩的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哪一个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有点不及。子贡又问:那么子贡是否更好一些?孔子说:“过犹不及啊。”过犹不及是对中庸思想的一种形象的诠释。尽管“文革”时把中庸狠批判了一通,其实毛泽东对此评价甚高:“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它是我们老祖宗在哲学认识论上的一大发现,充分显示着中国人的性格和智慧。试想:什么事儿不是“过犹不及”呢?喝老酒好,可是贪杯者喝多了大都又倒了出来,岂不跟没喝一样?贪财者,“聚到多时眼闭了”,两手…  相似文献   

11.
孔子到郑国,有一天和门徒走散了,孔子独自站在东城门。郑人对他的门徒子贡说:“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然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未也。累累然若丧家之狗,然哉!然哉!”你们看他的态度多有趣。封建礼教,师道尊严,然而学生敢据实告之。  相似文献   

12.
有文有武     
<正>小故事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随孔子一起去参观十二月合祭百神的祭礼。参观完后,孔子问子贡:"你觉得快乐吗?"子贡答道:"一国的人都高兴得像发了狂似的,可是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可快乐的。"孔子微笑着说:"辛辛苦苦工作百来天,用一天来尽情欢乐,这是君主的恩泽呢,不是你所能理解的。每天紧张劳作却  相似文献   

13.
敬畏教育     
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题为《大师的犹豫和贪官的嚣张》的文章,读后我深有感触。文中叙述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之间的一次对话。子贡问孔子:“人死之后有知还是无知?”孔子回答说:“我若说死者有知,  相似文献   

14.
在《论语·卫灵公》中,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其‘恕’乎!”见子贡没太明白,孔子又补充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句话连起来,意思是说,没有人希望遭别人怨恨,既然如此,就不要把怨恨施加于人,要懂得宽恕。  相似文献   

15.
张汉红 《课外阅读》2011,(3):195-195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将“恕”作为终身奉行的一条准则。  相似文献   

16.
晏子使楚     
【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译文】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这样  相似文献   

17.
从论述孔子、子贡、范蠡的经济思想入手 ,进而拓展今天的“知识经济”、“科教兴国” ,以增强国力 ,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8.
谭虎 《家庭教育》2014,(5):46-46
《论语·卫灵公》记载,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贡问孔子:“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说:“那应该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封建社会士大夫阶级倡导与奉行的处世之道和人生格言,也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与瑰宝。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强调人应该宽恕待人,提倡“恕”,认为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会产生重要影响。孔子很重视从师。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主张学无常师。以善者、能者为师,所以当有人问子贡:“仲尼焉学?”子贡回答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是主张尊师的,但不是盲从。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会产生重要影响。孔子很重视从师。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主张学无常师。以善者、能者为师,所以当有人问子贡:“仲尼焉学?”子贡回答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是主张尊师的,但不是盲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