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数学之美     
“正像画家和诗人的模式一样,数学家的模式也必须是完美的;正像色彩和文字一样,数学家的思想也必须和谐一致。优美是第一关,丑陋的数学在世上无永存之地。”英国数学家哈代的这番话令我震惊,也改变了我对数学的看法。从前总觉得数学枯燥无用,不像物理化学那样给人以实用性,能够解决日常生活大大小小的疑问。而现在抽象的数学的艺术也呈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2.
数学美育对智育和德育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家哈代 (G·H·Hardy)曾经指出 :“数学家的造型或画像与诗人的造型一样 ,必须美 ;概念也像色彩和语言一样 ,必须和谐一致 .美是首要的标准 ,不美的数学在世界上找不到永久容身之地 .”数学的美充满着整个世界 ,中学数学从内容到方法等诸多方面都蕴含着数学美 .数学教学中 ,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审视数学美 ,挖掘数学美、创造数学美、追求数学美 ,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美的王国 ,那么 ,对于陶冶学生思想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不言而喻的 .1 审视数学之美 ,陶冶思想情操鲁迅先生认为 :“美术可以辅翼道德 .美…  相似文献   

3.
评述了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一个数学家的辩白》中关于好数学的一些看法。分5个方面来阐述哈代的观点:好数学的起源、好数学的优美性、好数学的严肃性、数学的实用性以及好数学创造者的年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哈代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富有独创精神的数学思想家。  相似文献   

4.
1背景 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在第24届数学家大会上题词“数学好玩”。数学家大会上,数学大师们用激情洋溢的字眼描绘他们钟爱的数学,数学很好玩,数学很漂亮。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数学的魅力何在呢?数学给学生的感觉就是抽象、严谨,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枯燥、乏味,花的力气不少,可是成绩不好,学习数学就成了一种负担。现在,中学里爱好数学、成绩好、又学得比较轻松的学生实在是少之又少。  ……  相似文献   

5.
现行的大学数学教材通常只含有概念、定理、定理证明、范例等内容,这种经过数学家逻辑加工以后完成了的形式从数学理论本身的需要来说是无可指责的,但对数学教育来说,这些内容远远不够。我们要培养智能型、创造型的人材,不能只停留在向学生介绍严密的数学理论上,更要培养他们使用数学、发展数学的能力,而在教材中隐而不露、略而不述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中,不少教师也注意了这个问题,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的精力集中在如何“讲好”课,  相似文献   

6.
我感谢天津市数学会,使我有机会向天津的学生和教师谈谈一个对所有国家都会引起强烈兴趣的题目:数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这一题目也许对正在迅猛发展的中国更有意义。这里我想同时就教学和科研两方面来谈。我是一个数学家,既是一名数学教师,也是一名研究工作者;因而我也有幸把数学的教学和科研这两种从不分离的活动充满激情地伴随我的一生。也许人们会以为我将鼓吹无论在大学还是中学,无论是教学中还是入学考试中,数学都应该是至高无上的;但是,恰恰相反,我认为只通过数学来选拔人才是非常危险的。无论是对于社会和对于个人来说,重要的是,教学应该给学生一种营养丰富的食  相似文献   

7.
席建彬 《考试周刊》2014,(23):56-57
<正>对于数学科学来说,主要是抽象思维和理论思维,这是事实;但从人类数学思维系统的发展来说,形象思维是最早出现的,并在数学研究和教学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不难想象,一个形象思维能力不高的人会有很高的抽象思维、理论思维的能力。同样,如果一个学生根本不具备数学想象力,那么要把数学学好也是不可能的。正如前苏联著名数学家A.H.柯尔莫戈洛夫所指出的:"只要有可能,数学家总是尽力把他们正在研究的问题从几何上视觉化。"因此,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从咿呀学语起,数学伴我走过了十二个春秋,它是我的好伙伴,我非常喜欢学数学.究竟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我想和同龄的学友一起探讨.一、浓厚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动力我从小读了许多中外数学家的故事,知道许多著名数学家的成就都是和他们对数学的酷爱分不开的,有的甚至如醉如痴,终生不辍.我被他们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所感动,长大后能像他们一样是我的理想.兴趣是指导我学好数学的最好老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其实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没有艺术性,这看法是不正确的,就像站在花园外面,说花园里枯…  相似文献   

9.
数学定理高度凝结着数学家的思维,是数学地认识事物的思想精华,是数学家智慧的结晶,蕴含了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定理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中体验数学家概括数学定理的程.  相似文献   

10.
3.拉姆齐问题 “假如要求在组合数学中举出一个而且仅仅一个精美的定理,那么大多数组合数学家会提名Ramsey定理”,这是美国数学家Gian—CarloRota对Ramsey定理的评价,也是对Ramsey定理在组合数学中地位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美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对于学习数学的学生和从事数学工作的教师来说,猜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在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先得猜测这个定理的内容;在你完全做出详细的证明之前,你先得猜测证明的思路;你既要把观察到的结果进行综合,然后加以类比;又要一次一次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的学习生涯都少不了数学这门课,但在许多人印象里,数学却似乎是数学家们在演算纸上花费心思展开的一场智力游戏,对普通人来说则显得有些高深甚至遥不可及。于是,数学一度几乎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事实上,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只是那些对生活还一知半解的学生们,他们自发感受到的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充分运用数学家轶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书中著名数学家阿贝尔说过:“一个人如果要在数学上有所进步,就必须向大师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把定理、公式与数学家轶事联系起来介绍给学生,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办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也不无稗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代数学家徐利治教授曾明确提出:"教育与教学的目的之一,应当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从而既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长他们的创造发明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他应该充满自信心地去做.如果他没有自信心,那他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这个道理中学生似乎明白无误.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很多中学生,他们总是抱怨说,他们缺乏学习数学的能力,或者说,他们数学基础不太理想等.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这可能是对的.但是对许多其他学生来说,这只能表明他们已经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什么有些学生即使能够把数学学好,但也常常感到灰心呢?我认为有三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欧拉、欧几里德、费马等著名的大数学家,人们往往在仰慕之余还有一丝敬畏,仿佛数学是阳春白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我希望我的学生喜欢数学,也很希望他们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持对数学的喜爱,长大后做一个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而对于如何培养并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中学生们来说,只有充分了解了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热爱数学,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当学生以数学学习为爱好、为乐趣时,他们才能体会出数学学习当中的无穷乐趣,才能学好数学。一、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我国大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写过一篇文章《大哉,数学之为用》,文中他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了数学在各个方面的应用以及数学在这些方面做出的贡献。同时,他指出,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得力助手和工具。其他学科的发展会促进数学  相似文献   

18.
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质是创新人才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作了些创新教育的尝试。一、介绍历代数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数学的每一个分支,知识体系、公理、公式、方法,都是在实践中经过数学家们创造性思维得出的,有些定理、公式,还是以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在将这些定理、公式的产生过程展示给学生的同时,我还向学生介绍了数学家创造知识体系的方法,以及对数学发展的贡献,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例如在开始讲解解析几何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初中解答平…  相似文献   

19.
1背景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在第24届数学家大会上题词“数学好玩”.数学家大会上,数学大师们用激情洋溢的字眼描绘他们钟爱的数学,数学很好玩,数学很漂亮.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数学的魅力何在呢?数学给学生的感觉就是抽象、严谨,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枯燥、乏味,花的力气不少,可是成绩不好,学习数学就成了一种负担.现在,中学里爱好数学、成绩好、又学得比较轻松的学生实在是少之又少.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学习方式”成为了最常听到的词语之一,这次课程改革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它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  相似文献   

20.
数学很好玩,数学很漂亮,数学就像一位恋人……数学家大会上.一位位数学大师用洋溢着激情的字眼描绘数学。但数学真的那么美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因此数学成了学习的负担。著名数学家、原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院长杨乐认为.这其中有教材的原因;有教师水平不齐整。教得不够活的原因;更有现行考试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