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美签署核问题“框架协议”1994年10月21日,朝美双方经过长期艰苦的谈判,终于在日内瓦正巳式签署了关于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朝鲜同意冻结现有的核计划,包括同意将其石墨减速反应堆改换成轻水反应堆。美国则负责在大约10年时间内为朝鲜建造...  相似文献   

2.
俄美修复关系是出于各自利益的需要。俄经济困难,有求于美;美则想用“小恩小惠”来换取俄在军控领域的让步以及在欧洲安全和其他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但由于双方的战略目标不同,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今后还会进行下去,两国关系很难从根本上得到好转。巴以和谈取得突破9月5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利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巴拉克正式签署了继续执行怀伊协议的备忘录。根据这项备忘录,巴以双方将在明年2月15日前彻底实施怀伊协议的各项条款,并于9月13日开始举行关于巴勒斯坦最终地位的谈判,争取在一年内达成一项永久性和平条约…  相似文献   

3.
“波茨坦会议”是苏、英、美三国首脑会议,而《波茨坦公告》却是中、美、英三国联合发表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呢?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国柏林西南约27公里的波茨坦塞西林宫(德国前皇太子威廉的行宫)召开。会议共分为两段,第一段是7月17至25日。率领代表团出席会议的苏、美、英三国首脑分别是约·维·斯大林;哈·杜鲁门;温·丘吉尔。中间休会两天,7月28日至8月2日是会议的第二阶段。由于会议  相似文献   

4.
1945年初,德国法西斯的彻底溃败已经为时不远,在击败纳粹德国后,盟国如何协同对日作战成为当时急待解决的问题。雅尔塔会议前夕,美军已逼近日本本土,对日决战日益临近。美国三军首脑估计,在德国投降后,尚需18个月才能打败日本。倘苏联不出兵对日作战,美国需付出伤亡一百万人的代价。当时原子弹尚未试验成功,为了缩短战争进程,减少美军伤亡,罗斯福希望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罗斯福还担心,苏联可能趁美国对日作战筋疲力竭之时,长趋直入中国东北、华北以及西北广大地区,严重影响战后美国控制中国的计划。为此,他希望与苏联达成一项谅解。 1945年2月4日到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邱吉尔,在雅尔塔举行战时第二次三国首脑会议。 雅尔塔会议期间,罗斯福为争取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减少美军伤亡,竟然不惜牺性中国领土主权以满足苏联的要求。在2月8日罗斯福与斯大林的会晤中,基本同意了斯大林提出的条件,双方还约定对达成的协议保密。2月11日,苏方提出最后文本,当天,斯大林、罗斯福、邱吉尔在雅尔塔协定上签了字。  相似文献   

5.
田中角荣政府注重对欧政策的调整在“多边自主外交”中的作用。田中首相一改以往首脑出访的经济信使的特色,带着鲜明的政治目的访问西欧,使日欧关系的发展摆脱了原有框架的束缚,将日欧关系的调整真正纳入到日美欧三角关系框架当中。日本对欧经济政策出现了政治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日美安保体制是二战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的形成和演变,反映了战后日美关系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日美两国自身力量的消长,双方关系还会不断调整,但日美安保体制的基本框架在短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7月28日后为艾德礼)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了二战期间最后一次会议。当时德国刚投降不久,对纳粹残余势力还没有进行彻底的清算,在这里开会仅安全就是一大问题。那么,三国首脑为什么不另择地点呢?  相似文献   

8.
1945年2月4日到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最后签订了《雅尔塔协定》。《雅尔塔协定》是苏美英三国划分战后势力范围的秘密协定。斯大林把“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作为苏联出兵远东的先决条件提出来,美、英两国首脑为了自身的利益,满足了斯大林的要求。在同年6-8月举行的中苏关于签订友好同盟条约的谈判中,斯大林又以支持国民政府为诱耳,迫使蒋介石承认外蒙古独立。蒋介石为获得苏美两国支持,对付中共,曾于1946年1月5日发表声明,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问:每个棋子代表什么意义?一副中国象棋中,共有棋子32枚,对战双方各持16枚。"将""帅":这两枚棋子各代表着对战双方的首脑,是双方竭力争夺的目标。但这两个首脑只能在九宫格内活动,也就是俗称的"帐篷"。"仕""士":是"将"和"帅"两个首脑的贴身保镖,象征着古代社会中统治者身边的贴身小侍卫。"象""相":这两枚棋子就相当于皇帝身边的御林卫队,且在对弈(yì)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教育文汇》2013,(23):9-9
11月2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工程集团与安工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共建“安徽工业大学新疆北新高寒地区新型环保节能建材研发基地(中心)”,重点开发研制寒冷地区新型环保节能建材。  相似文献   

11.
里根时期美日贸易摩擦是美国整体对外贸易衰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美日角遥亚太地区经济霸主的表现;它影响了美固的自由贸易政策和美国的国家安全观;它对双方贸易发展都有好处;在解决摩擦的过程中美日形成了一种相互协调的合作机制,这对以后美日政府进行贸易谈判和磋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欧洲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忙于互相厮杀,无暇东顾,日、美两国趁机扩大在中国的权益,双方争夺激烈。日本通过北洋军阀政府中的亲日派段祺瑞,妄图实现其独霸中国的迷梦;美国则支持北洋军阀政府中的亲美势力,与北洋军阀政府订立一系列借款合同。日美关系日益紧张。然而,在1917年11月双方达成的《蓝辛一石井协定》中,美国竟然以承认日本在中国享有“特殊利益”,换取日本遵守“门户开放”政策,对日本作出了事实上承认“二十一条”的重大妥协。  相似文献   

13.
4月23日,在青岛市高科园,世界500强企业青岛朗讯科技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副总裁张为波与学院副院长覃川代表双方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并共同为教学基地揭牌。  相似文献   

14.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3):F0002-F0002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于8月10日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在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邯郸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5.
朝鲜半岛自分裂以来,国际社会和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为实现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2000年6月,南北首脑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使半岛的统一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到目前为止,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在统一问题上的分歧依然存在,冷战的阴影仍然笼罩在半岛上空,双方军事对峙局面依然存在,国际社会有关国家十分看重本国在半岛地区的利益,再加上统一进程中的巨额经费开支,因而使半岛的统一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以来,从欧洲到非洲,从亚洲到拉美,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足迹遍及世界;同时,中国宾客盈门,从联合国秘书长到各国元首和首脑,来访有50 多起。高层交往频繁,经济搭台唱戏,中国的经济外交有声有色,展示了特有的魅力。  我们稳定扩大了同美国、欧盟、日本等的经贸往来,发展双方在科技、产业、金融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温家宝总理访欧期间,中国与5国6 方共签署了15个双边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56项贸易合同、27项合资合同、一批合资合作意向协议,涉及数十亿美元。德国总理施罗德是第六次来到中国,中德双方 1天内签署了22项合作文件,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网络》2008,(12):56-56
中国国家图书馆网讯11月16日,中国国家图书馆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共同签署了《中国国家图书馆与美国国会图书馆世界数字图书馆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发展世界数字图书馆。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斯洛文尼亚科学基金会共同资助的中—斯生命科学展望双边研讨会于1999年10月5~14日在斯洛文尼亚的卢布尔亚那市举行。此次会议是两国科学基金会签定协议后,双方科学家进行的第二次学术交流活动。在为期一周的学术报告会上,双方...  相似文献   

19.
日本无条件投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铁案,它是由交战双方所有国家的首脑或政府代表签署或一致认可的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权威件定性定案,并生效付诸实行的。并且,它是日本在战后与原受其侵略的国家重建邦交,重新进入国际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1941年8月,由日本提议的近卫文唐-罗斯福会谈经美日双方几个月的交涉最终被美国所拒绝。这种结局与当时的世界局势以及美日两国各自的国内局势密不可分,此时美日利益的协调空间已不大,再加上日本军方、美国盟国的反对以及美国对日战略优势所产生的自信,这些都使得这个会谈遭受流产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